蓝白分裂 赖清德不会比较好选

陈嘉宏
2023-11-27
image
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前左)与副手萧美琴(前右)11月21日赴中选会登记参选,两人完成登记后一同举手喊声,为选情造势。(中央社)

一年前,民进党派出防疫成绩卓越的陈时中投入台北市长选举,原以为以过去10年台湾选民政治态度的变迁,以及陈时中的高知名度,有机会拿下暌违24年之久的首都市长宝座,但最后事与愿违。原来,代表国民党参选的蒋万安透过猛攻过去3年的攻防疫缺失,得以维持国民党在台北市的4成基本盘;与蒋万安系出同源的黄珊珊以其都会专业女性的特质获得女性及年轻选票的青睐,却瓜分了原本已比较倾向绿营的票源;陈时中最后甚至只勉强守住传统绿营原来在台北市的得票。

四年前,萧美琴在花莲寻求立委连任,虽然遇上“花莲王”傅昆萁,但萧美琴知名度高、选民服务扎实,加上国民党也另有自己的党提名人选,原以为有机会借由泛蓝分裂保住这一席,但最后同样以7千多票功亏一篑。原来,国民党提名人黄启嘉在这次选举拿的1万7千票,其实是瓜分花莲当地“反傅昆萁”的票源,黄的布局反而削弱了萧美琴抗衡傅昆萁的实力,蓝绿板块在那次选举并不适用。

蓝白合破局了,许多人认为,这提早宣告赖清德当选,胜负已无悬念。如果就过去7次总统大选蓝绿板块消长解读,的确是如此;不过,从选举实务操作面来看,恐怕是未必。

蓝白联手打绿,胜算总是比蓝白破局要高;不过,蓝白真的分手,国民党也未尝没有赢的策略。首先,柯文哲是史上首见最“头重脚轻”的总统候选人,他在40岁以下的年轻族群,始终能保持3成以上的支持度,但一跨过50岁,柯的支持度就宛若跳水一般,来到60岁以上,往往只剩下个位数。柯文哲这种扭曲的支持结构,给了国民党机会:也就是尽量让柯文哲去抢食原属民进党强项的年轻选票,努力地复制1年前黄珊珊分掉民进党年轻选票的经验。

为了要执行这项策略,国民党精心布局了3天前君悦饭店那场分手大戏,甚至不惜让侯友宜自毁形象念出私讯,就是要营造柯文哲“玩弄”国民党的印记,累积蓝营内部同仇敌忾的氛围。往后半个月,蓝营对白营势必坚壁清野、火力全开,一定要把流失到柯文哲身上的传统蓝营选票全部要回来。当侯友宜可以立稳脚跟(赵少康任副手、韩国瑜列不分区首位都是同样概念),才有机会继续挑起选民对民进党8年执政的相对剥夺感(如1年前猛攻防疫缺失),就算年轻选票因为厌恶国民党而难以纳为己用,也至少要把他们留在柯阵营,让蓝绿有机会在选战最后关头进行最后对决。

即使从立委选举的角度,蓝白分裂也未必有利于绿营。首先,蓝白分裂会护住民众党的不分区选票,只要白营不崩盘,民进党立刻少拿约两席的不分区,对国会过半的目标而言,一来一回即差了4席。而蓝白分裂也让绿营支持者自认选情“尚有馀裕”,当选民没有“退一步即无死所”的危机感,代表难以冲高得票率,这正是国民党乱中取胜的盘算。

一般而言,总统大选是台湾所有选举型态里,最“议题取向”与“政党取向”的选举,诡异的是,这场选举打到选前50天,除了蓝白分合以外,几乎不存在任何严肃的两岸外交国防议题的攻防,以及对候选人个人条件的严格检视。这不能不说是国民党操作蓝白合议题的成功,也不能不说是民进党掌握议题的孱弱。这样的孱弱导致赖清德始终无法拉开领先幅度,也给了在野候选人最后一搏的机会。

蓝白分裂,赖清德并没有比较好选,对迄今仍一片混沌的立委选举更是如此。选举最后50天,蓝绿白总统候选人终于底定,绿营不存在坐看蓝白互咬的悠闲,反而必须回头思考:你的选战主轴是什么?你希望选民讨论的议题是什么?议题的设定,不仅牵动总统大选的胜负票差,恐怕更是国会选举成败的关键。

(※作者为《上报》总主笔。全文转自上报)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