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遇刺的次生灾害

邱开冒
2022-07-15
image
安倍晋三的葬礼于12日下午在东京芝公园的增上寺举行,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政要以及经济界、外国要员外,包括普通民众在内共约2500人出席。(图片: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昨天,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下葬了,简体中文网上的争论逐渐冷清下来了,但小粉红们却扎扎实实地过了几天兴奋的日子。欧美日这些地方每遇上天灾或人祸,都能引发中土的次生喜悦——文明世界遭遇难受之时,就是国产废柴的欢欣鼓舞之日。在中土,有一种奇怪的渠道让世界的悲喜相通——他人之悲即我之狂喜。

目前还看不出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对日本政治有什么转折性影响,西方走邪路的体制有个特点,就是不太依赖伟大舵手给指方向,不存在“离了你我们没法活”的天降伟人。所以,刺杀民主体制下的政客,是性价比极低的非理性行为,只有神经病爱干这事儿。因为刺杀政客对法律、政策没啥影响,能接替总统首相的候补资源很丰富。而且,邪路体制下的民众是主人,总统首相只是个仆人头儿,公仆管家出了意外,只是个悲伤的事故,对国家并没有根本性影响。

只有类似朝鲜的地方,领导人的安危才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群众的呼吸是否顺畅,取决于领袖扁桃体是否发炎,若伟人患上了哮喘病,人民就得大面积憋死。二战后期,刺杀罗斯福或丘吉尔对战局影响不大,但若刺杀希特勒成功,二战的历史就能改写。希特勒、金太阳之流的领袖人物,社稷江山系于一身,若万一遇刺身亡,价值与罗斯福、里根、安倍晋三不可同日而语,甚至都没法计算性价比。

所以,金太阳之类的安保措施能保证万无一失,不但清场净街,连接见的群众都是专门培养的群众演员,哪有刺客的机会呢!西方政客因为不重要可替代而安全长寿;朝鲜及非洲的领导,因为太重要而且不让替代才寿比南山。

安倍晋三作为日本的前首相,虽然有丰厚的人脉,但对日本的既定路径没有根本性影响。没想到的是,他的遇刺却在中土引发了次生灾害——小粉红们没忍住喜悦,向全世界暴露了群体性毒奶后遗症。同时,造成了网上的群体撕裂,喜悦派与哀悼派互道“sb”,又一次割席断交。

在中土,腐败官员被清理出干部队伍,群众很有意见:把坏人都退给我们群众,我们群众就是藏污纳垢之所吗?现在,网上老成谋国的网友把欢呼安倍晋三遇刺的网民封为“畜生”,把幸灾乐祸者推给了动物界,造成国产畜牧业虚假的繁荣,好像中土是牲畜存栏量迅增的养殖畜牧大国了似的。

老成谋国的网友历数安倍晋三在任期间对华的友好,比如在武汉疫情爆发时的捐助,号召每位官员拿出五千日元的工资捐给武汉等善举,想用小粉红听得懂的利益来说事儿,并动用“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的古训,对小粉红晓之以理,喻之以情,希望他们能忍住喜悦,至少做到笑不露齿,别在国际上出丑。

这次,小粉红群里蹦出了多识几个字的貌似文化人,把粉红群体的文化水平拉高了一点:

“无数人跑出来背《礼记》,‘邻有丧、舂不相’什么什么的,可是全都只背到‘里有殡,不巷歌’,咋不多背几句呢?再背一百来个字,就背到这一段了:‘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郊游之仇不同国’。”

哪个部门批准的安倍晋三跟中土有“杀父之仇”?他肯定没杀哪个具体小粉红的亲爹,应该是象征意义上的杀父仇人了,这就需要国家权威机构审核认定,由不得小粉红信口雌黄。如果安倍晋三家祖上参加过侵华战争,到安倍这辈还有“杀父仇人”的话,那满清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些“杀祖之仇”怎么报?英法联军占领满清的紫禁城,火烧满清皇家的圆明园,算不算替汉人报了“杀父之仇”?如果嫌年代太久远,侵华战争的甲级罪犯被判死刑,算是部分地报了“杀父之仇”了,但被人为饥荒杀死的几千万人,“艰辛探索”十年死于非命的几百万人,他们的儿子很多还健在,要不要报“杀父之仇”?没看到责任者像甲级战犯那样被处决呀。

小粉红的精神亲爹说过:我们要感谢日本皇军,没有皇军我们进不了北平城。小粉红要报杀父之仇,可他们的毛爹却要感谢这些仇人,到底谁家的爹被杀了,谁家的爹渔翁得利了?认贼作父和指鹿为爹是小粉红逻辑混乱的起手式。

若真有杀父之仇,报仇者最大的遗憾是仇人寿终正寝,最不能容忍的是仇家被别人刺杀了,而失去了手刃仇家的机会。如果小粉红真认定跟安倍晋三有“杀父之仇”,就应该处心积虑地报仇,他被别人刺杀消息传来后更该是一片哀叹声:痛失亲自报仇的机会了呀!只有怂货才为别人抢先刺杀了仇人而兴高采烈呢。而且,无意间小粉红还欠了那个日本刺客山上彻也天大的人情,还是欠日本人的情哦,“杀父之仇”让个日本底层人给报了,以后还有脸见人吗?

以前不太理解小粉红群体为什么要满世界结仇,现在有点明白了——仇人多,喜悦就多!因为仇人将来都要死掉的,未来的欢乐是可以预期的,仇人越多,喜悦的基数越大。小粉红满怀仇恨而等待狂欢,这几乎是成本最低的快乐,真正的躺赢。

猜你喜欢

不要跟小粉红拼拳 尝试入他中路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4-10-08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