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近期曝光了中国公派留学生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签订的协议内容,协议要求公派留学生“不得从事有损祖国利益与安全的活动”,同时需要向大使馆汇报情况。瑞典等国媒体亦有发现此类协议的存在。媒体报道引发了欧洲政界和部分高校的关注,已有大学表态将停止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合作,批评人士指出此类协议的存在损害了大学自治以及言论、学术自由。
德国之声和德国媒体CORRECTIV联合进行的调查报道指,在德留学的中国公派留学生受到中国当局的严密监控,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的学生需要签署协议,并有义务向中国大使馆汇报情况,违反协议者将受到处罚。该报道指,德国已有多所高校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名签署协议的中国留学生表示,他不敢在德国参加示威活动,其他中国留学生也表示了对中国当局监控的恐惧。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是直属中国教育部管理的单位,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管理。目前大多数中国公派留学生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奖学金,奖学金涵盖海外高校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有合作关系的海外院校录取中国公费留学生,全部费用由中方承担,不占用外方学校自身的科研经费,因此这种合作方式受到海外院校的欢迎,部分院校更提供专门名额录取中国公派留学生。近年来,中国公派留学生名额更多向理工科倾斜,更有欧洲院校发现部分中国学生具有军队院校背景,这增加了欧洲国家对中国学生的疑虑。
留学生的担保协议
除德国外,瑞典等国也发现中国留学生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签订的协议,一些大学因此终止了与中国的合作协议。公派留学生与中国当局签订的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学业完成后必须回国服务两年,奖学金获得者必须要有两名中国公民作为担保人,担保人应长期在中国境内居住,单次出国不得超过三个月,配偶不得作为担保人。如果奖学金获得者违反协议内容,担保人将承担连带责任。
协议还规定签署人在留学期间“不从事有损祖国利益和安全的活动”,“留学期间应服从驻外使(领)馆的指导和管理”,定期汇报学习和研究进展。签署人在毕业返回中国服务两年期满,这份协议才算履行完毕。
协议要求奖学金获得者不得无故中断学业,否则居住在国内的担保人将承担赔偿责任。今年年初,瑞典隆德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因学术表现不佳,校方建议停止学业,而该留学生因与中国当局签署协议,担忧中断学业会让家人惹上麻烦,协议内容因此曝光。瑞典隆德大学、乌普萨拉大学等知名高校在瑞典媒体报道后声明未来将结束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合作。
居住在德国的政治学者张俊华上世纪80年代到德国留学,张俊华表示邓小平执政时代中国留学生回国比例较低,相对现任领导人习近平而言,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心胸较为开阔。
“邓小平心胸就比较开阔一些,他早就说过,哪怕你1%的人回来,就对中国多少是有好处的。但是习近平的想法就不一样。习近平想法就是说必须保证出去一个回来一个,是我出钱的,出现了这种写保证书的现象。 这个保证书不仅要自己担保,同时还要家里的人一起担保等等,更是中国的黑社会传统、共产党的地下党特点,可以说直接有关联的。”
荷兰的中国留学生Emma表示,留学生与中国当局签订奖学金相关的协议并非新鲜事。Emma表示,她担心签订协议后自身会受到一些限制,而没有选择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Emma说,一旦协议签订就意味着必须听从中国当局的指挥,国外院校也有中国公费留学生窃取技术的担忧,特别是在跨学科研究,留学生有可能接触到更多领域的信息,泄密的风险更大。
Emma:“比如说我作为一个自己留学出来的学生,当时我可能也有公费留学的选项,当时大家讨论的时候就说这个叫做卖身契,意味着对面付了你所有的钱,但是你之后做的所有事情,你也得对对方负责。这个就被认为是卖身契,不然对面可以随时给你切断,甚至有些情况下你是要赔款的。”
“告密文化”带到海外
中共现任领导人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当局加强了在高校的意识形态管控,一些教师因为在课堂内或社交网站上表达个人观点遭到举报而被调离教学岗位乃至革职。胡温时代因观点不同动辄举报的行为曾长期被人不齿,近年来高校学生信息员制度再度“发扬光大”。
自去年中共二十大以来,中国国内出现多起罕见的抗议活动。从推特用户彭载舟在北京海淀四通桥打出反习横幅引发强烈震撼,到中国各大城市反对“清零”政策的抗议,均有海外中国留学生的响应。尽管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处于拥有言论自由的社会,留学生指“小粉红”举报的风险无处不在,很多人仍然担忧身份泄露导致在国内家人成为当局的报复对象。
留学生Emma表示,“小粉红”留学生将中国的“告密文化”带到海外引发的寒蝉效应已经相当明显,中国公费留学生也有可能被鼓励举报他人,导致留学生群体内人际关系缺乏信任,参加抗议活动者担心被“钓鱼”。在课堂上,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生在课堂发言或表达观点时担心更多。
“我自己在传媒课上面,讨论到中国的审核制度问题,我只是很客观公正的讲一讲,立刻就有中国留学生出来以非常激烈的态度驳斥我,态度激烈到非常接近情绪发泄,然后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道德指责,而不是常规学术讨论了。然后我因此就感到很不安全,即使他不一定是背后会举报我的人,我立刻跟老师讲,这个情况让我感到不安全,以至于老师在下节课上讲,你们每一个学生在课堂里面发言,就必须只留在课堂里面。谁再敢对外传播,尤其敢对于大使馆传播的话,我们学校会采取措施,一直要到这种程度。”
张俊华在德国和法国高校有多年任教的经历,他对美国之音分享了与中国留学生交流的个人经历。张俊华说,大多普通的留学生可以轻松交谈,往往交流的话题也不受限制,而奖学金对个人自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牵制,更有中国公费留学生在威胁向学校举报其言论。
张俊华表示:“有一次讲课的时候呢,有三个中国女学生。 那个时候就我讲世界政治,其实也多少也讲到了中国政治,其中讲到中国的特供制。 三位女学生当中的其中一位就站起来,跟我说张教授,我是共产党员,你说的东西我们认为是错误的,你有没有证据来证明你的东西。我说可以,我可以提供给你,第二天呢,我是提供给他们了。后来其他两个学生也跟我说我们是共产党员,三个都是共产党员。 后来我才了解到,就是这三个都是从使馆得到的奖学金。”
张俊华补充说:“既然是使馆教育处主管他们,那么使馆教育处肯定也对他们有一定政治上的要求,那么在他们政治上的要求,就在我的课堂上体现出来了,这个对所谓“反华”言行就要做抵制,这就是他们做的一种表现,而其中一个更糟糕,最后还跑到学校去告我的状。当然在西方大学这种告状不像中国的大学。”
技术泄密的担忧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于中国学生的签证审核开始收紧,对于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生行政审查更加严格,来自中国国防军事院校的学生赴美留学签证被大量拒签。与此同时,欧洲对中国学生签证政策较为宽松,不少知名高校仍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
德国之声和媒体CORRECTIV在去年的调查报道还显示,自2000年年初到2022年2月,欧洲高校和与中国军方关系密切的学者之间展开近3000个合作项目,这项调查的焦点指向中国军方的最高学府——国防科技大学,其中大约2200份发表论文有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参与。
报道指出,2020年以来中国学者申请德国签证需要经过背景调查,不过这一背景调查流于形式,很多中国学者的研究领域具有军民两用性质,处于“灰色地带”。
居住在德国的学者张俊华表示,中共目前仍然没有摆脱“地下党”的性质,官方可以将具有军事院校背景的学者可能包装成普通院校的学者送往国外。
“中国打的情报战和间谍战一直是用群众战争的方式来进行的。那么什么叫群众战争?就是把每一个中国公民都看成可能为我们这个情报工作的对象,不管你是哪个领域的。”
中国的国家情报法在2017年开始实施,该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应当依法支持、协助和配合国家情报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国家情报工作秘密。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