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徽通國徽是個可恥的印記

陳嘉宏
2021-04-14
image
2019年台灣雙十國慶一位女孩手持台灣國旗(圖片來源:PHILIP FONG/AFP via Getty Images)

1924年,時任黃埔軍校(今陸軍官校)的教官何應欽為軍校設計校旗,旗幟以紅色為底,中央放置一個與青天白日旗圖案相同的標誌,但白日的光芒則不觸邊。1928年,國民政府制定《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黃埔軍校校旗上的青天白日標誌就這樣成為國徽。但根據《國徽國旗法》,其實國徽里的藍底青天與白日光芒是有比例規定的,包括,白日體半徑與青底圓形半徑,為1:3;白日體圓心至白尖角光芒頂與白日體半徑,為2:1。

不過,實在很少人搞得清楚國徽與中國國民黨黨徽差別在哪?更遑論上述那些精細的比例規定,所以,即使在公務機關,把黨徽當國徽的狀況都極為普遍。例如,早期的國防武器幾乎都是把黨徽當國徽用,當時名震一時的勝利女神力士號飛彈就將黨徽印在飛彈上面,甚至連現在的中華民國護照,其國徽比例也與法定不符。 

立法院今年初通過時代力量黨團提案的主決議,要求內政部針對現行國徽與國民黨徽相似,是否需更改進行評估。內政部提出的報告指稱,黨國不分的時代已過,政黨的標章,宜應時代的變遷,尊重象徵國家的國徽,適度調整。對於內政部這個不具強制力的建議,包括馬英九、江啟臣、朱立倫等國民黨領導人都表示,這是民進黨沒事找事的政治操作,國民黨不可能更改自己的黨徽⋯⋯

馬英九等人的說法不令人意外,畢竟,在國民黨以黨領政、一黨獨大的時代,都沒胸襟遠見將國徽黨徽做區隔了;現在的國民黨已成破落戶,豈可能自我消解這個黨國標誌。留著這個標誌,就算不能讓台灣的年輕人記得國民黨是中華民國的「開國政黨」,也可緬懷黨國時代的美好記憶。許多國民黨人更認為,黨徽早於國徽,就算要改,也是先改國徽;民進黨「沒種」改國徽,卻來動黨徽的主意,是欺人太甚。

這種「挾黨徽以令國徽」的現象充分顯現了台灣政治流存至今的後威權遺緒,就像國民黨人在自己的選舉場,激動地高舉中華民國國旗(非國民黨黨旗),為了旗海飄揚而痛哭流涕。對他們而言,只有自己的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所謂的政黨輪替其實是竊國換代,是認同的斷裂,更是不共戴天之仇。

事實上,沒有人可以逼國民黨改黨徽,但黨徽形似國徽,不會讓這個國家的年輕人緬懷這個政黨「創立中華民國」的豐功偉績;這樣的國徽只會讓更多人憶起那個國庫通黨庫、國軍就是黨軍、黨國一體的時代,銘刻台灣昔日的威權統治,反向地造成「國徽」與人民疏離。

幾天前,曾做過監察院長、外交部長的國民黨大老錢復捐贈了他個人近40年、超過200箱的檔案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典藏。錢復的檔案留在家裡,頂多成為傳家之物;捐給中研院,卻將成為研究當代外交及政治的第一手信史,也成就政壇與史學界的佳話。

黨徽通國徽代表民主轉型的未竟之功,在一個民主國家裡,其實是個可恥的印記。捐出黨徽,才有機會成就國徽,讓它具有進一步凝聚全民的意象;只可惜國民黨沒有錢復的胸襟,無法參透「後退其實是向前」的道理,實在令人遺憾。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全文轉自上報

Comments are closed.

編輯推薦

嚴歌苓:孩子啊孩子

嚴歌苓  2024-03-29

程曉農:中共拉下「鐵幕」

程曉農  2024-03-28

習近平要重寫歷史?清史編纂書稿遭批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3-28

瀏覽最多

彭帥被刪微博全文

米蘭  2021-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