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中電影般的美:「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清簫
2022-11-02
image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首好詩/詞,會給人電影般的美感,且餘音繞樑、回味無窮。宋代詞人晏幾道有一闋詞極為經典,放在當代,甚至可以拍成電影。其原詞如下: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或許您從來沒想過,一個漫長的故事被壓縮在這一段短短的文字中,其藝術手法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作者很想念那位女子,為什麼開頭不描寫她的容顏,而是描寫她的彩袖? 記人難道不是應該以記臉為主嗎? 沒那麼簡單,也沒那麼俗氣,在沒有電影和照相機的時代,作者含蓄地告訴我們: 給他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他坐在椅子上時,伊人手捧酒杯的畫面,而坐著的人,第一眼看到的是手和袖子。 如果宋代有電影,有攝像機,這一畫面恰到好處。

晏幾道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他不直接告訴你時間,可他確實告訴你了: 他們從昨天傍晚到今日凌晨一直歌舞不停。

我們看電影,都知道表現時間變化不需要旁白 ,切換鏡頭到外面的景色,看到景色變化便知時間變化。 「舞低楊柳樓心月」用的就是這樣的手法。 月亮升起,升到楊柳梢頭能夠照射到樓心的位置,然後再降落、降落,而她們還在跳舞。

1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歌盡桃花扇底風」也用了側面表現的手法:一邊唱歌一邊跳舞,直到手中的桃花扇搧不動了為止。回想古代,那時的舞蹈節奏並不快,不像現在的舞蹈蹦來蹦去。如此緩慢的節奏,能歌舞到搧不動扇子的地步,足以說明時間有多長。此處以小窺大,透過細節從側面烘托,非常生動,耐人尋味。

再看結尾,晏幾道把整首詞上升到了一個「難辨真假」的藝術高度。 試想,現代如果每天都在夢裡思念一個人,當你有一天親眼見到他時,你會覺得「這不是真的吧、這是做夢吧!」 然後怕自己認錯,還要打開手電筒照一照。「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寫的就是這種心情。

曹雪芹曾道「假作真時真亦假」; 蘇東坡曾言「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現實中又有多少人,經歷了許多事後,回憶時感慨自己像做了一場夢。

什麼才是真正的真? 什麼才是真正的夢? 或許這個問題,只有智者方能回答。其實你我都能成為智者,只是這夢太過真實。

 

 

猜你喜歡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

清簫  2024-04-05

邁陂塘·贊友人兼詠松柏

清簫  2024-01-29

編輯推薦

布林肯到訪 北京提防

法廣  2024-04-2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