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小东好久没联系了,上一次联系还是在十年前一个前同事的告别宴上。我跟他不在一个部门,打交道不多。但印象中的他是个温和的理想主义者。有一年,他还被外派到广东下边一个镇挂职了副镇长。那时候,我觉得他这样的人是会被重用的。
有一回吃饭,提起那段挂职的经历,他特别兴奋,说做记者跟挂职还是两码事,做记者毕竟是外人,深入不了基层的毛细血管,但是挂职你算是自己人,可以了解到很多做记者了解不到的事情。他说他打算写本书讲讲这段经历,但至于是虚构还是非虚构还没想好。
再后来,那本书出没出我不知道,我只是听说他去做心理咨询了,而且是自学的。我后来因为也离开了报社,跟小东的联系变少了,只是偶尔在朋友圈里看到他的动态。但他给人的感觉一点没变,尽管换了一个跑道,但依然对新的工作充满热情。
他的朋友圈里几乎都是跟心理咨询有关的内容。后来视频号出来了,他还特地做了一个视频号普及心理学的常识。但最近的一个视频有点不太一样。他在视频里求职。
视频里,小东戴着厚厚的眼镜,两鬓斑白。他说孩子大了,家里人希望他能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点的工作,心理咨询算是自由职业,生意时好时坏,没办法养家糊口。但他也不想找跟写稿有关的工作了,没办法久坐。保安的话可能也做不了,因为深度近视。
我看了,有点泪目。一个这么有理想有才华做了20年调查记者的人,到了50来岁还要找工作,这个时代对不起他。
小东这样的人要是生活在别的地方,会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记者前辈,是一位非常有社会地位的专家型记者,可能依然活跃在新闻调查一线,一年出一本书,偶尔拿个普利策奖。哪怕他转行做个心理咨询,也会是非常优秀的。
虽然我不太懂心理咨询,但是看了他的视频从内容角度来说是非常专业的,可新媒体讲究的是短平快,内容扎不扎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标题要唬人,内容要鸡汤。一个做深度报道出身的人是肯定不愿意与这样的大环境妥协的。
好像这个时代就是这样,越有理想的人总是越不受待见总是越受伤。我还有个前同事,叫褚朝新,中国最优秀的时政调查记者之一。前年,我在长沙跟他吃饭,我发现他的羽绒服的肘部破了个洞。他说,优衣库的,很便宜,穿了好几年了,还能继续穿,他对物质的要求很低。
我说你怎么还在做自媒体,去大厂做个公关什么的不香吗?他说,好多大厂找过他,条件都非常好,但聊了之后发现自己干不了这个,还是想做记者。可是中国已经没有他可以施展空间的平台了,只能自己开个号写。
写一个,封一个。这些年,我都不知道他被封过多少个号了。我以为他都放弃了,但他还在写。写不了调查类报道,就写新闻业务的东西,给想干新闻的年轻后辈看。
何伟卖车的消息前两天在朋友圈很火,很多人都在感慨,连何伟这样对中国友好的外国作家都离开中国了,这说明了什么?其实中国不缺自己的何伟,小东也好,朝新也好,都是中国的何伟,甚至远远比何伟更爱这片土地。
何伟不喜欢可以离开,但是他们走不了。这里有他们的家人孩子,有他们的朋友,有他们深深眷恋的东西。在最近的六盘水案中,朝新又开了一“枪”,拿到的料一点不比正规军少。我另外一位仍在新闻一线的前同事李微敖说,他最近收到的新闻线索太多,可能一年都做不完。
这是时代的幸运。尽管时代辜负了他们,但他们没有辜负这个时代。也是时代的不幸。正如一个朋友在转发小东的那个求职的视频时所言:“曾经铁肩担道义的行业,游离四散,真想把这个时代的耻辱记录下来。当然不用我记录,他也会被钉在历史上。”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张江名媛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