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中国粮食缺口是内循环三短板之一

方泠卉
2020-08-26  更新: 2020-08-27
image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封锁黑海港口,导致谷物出口停顿使全球粮食危机越趋严重。土耳其15日表示,可以在不排除港口周围水雷的情况下,建立海上安全走廊以运输谷物,目前正等待俄罗斯回应。(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期中国可能在2025年末出现1.3亿吨的粮食缺口,务农人口的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面对如此惊人的粮食缺口及务农人口不足,中国内循环是否能自给自足引发外界质疑。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认为,粮食是中国内循环的短板之一,特别是目前中国与美加等农业大国的关系欠佳,加上因疫情关系致东南亚部份国家禁止粮食出口,“(中国)要完全做到自给自足是不行的。”

“内循环”首先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于5月的人大会议期间提出,后于6月再由经济专家、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加以重申,使内循环被提升到最高经济决策。而粮食供给被视为检验内循环是否可行的一大指标。

中国是全球粮食进口大国。据苹果日报报导,大陆数据显示,中国粮食进口连年攀升,从2003年进出口基本持平,至2019年的净进口粮达到1.11亿吨,意味著粮食缺口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期,中国可能在“十四五”(2021-2025年)期末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谷物缺口则约2,500万吨。

去年7月,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央视直言:“中国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粮,那就麻烦。”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向苹果日报指出,中国有三个全部依赖进口的内循环短板:晶片、石油及粮食。“内循环依靠完整的产链,现在国内外资厂商外迁多了,就会陆陆续续出现断链的情况,就是一个麻烦。”贺江兵又指,全球农业大国是美国及加拿大,中国过去与美加关系良好,进口粮食没有问题,但现在关系都不好。

此外,中国社科院8月的报告指出,预计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将在2025年下降到20%左右;务农人口不足,将是内循环自给自足的一个大挑战。

夸张惜食风与中国威权体制脱不了关系

面对中国的粮食缺口,习近平约在两周前下令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使中国各地突然掀起一场运动式的惜食行动,譬如:有餐厅规定不到80公斤不让吃红烧肉,点餐“N-1”(即总用餐人数减1)、“N-2”,甚至按客人体重配菜,上海提出要成立举报餐厅的投诉机制等,令人哗然。

对于如此夸张的惜食风,中国官媒《学习时报》前副编审邓聿文向香港《苹果日报》表示,“习近平强调自己的权威性,下面的官员来说宁愿把事情当成大事情处理。不执行的话,等于藐视领导人的权威,执行过度也就是方式的问题。”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