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影片”重播引起的热议

美国之音
2021-04-12
image
中共红色经典之一《红色娘子军》(图片来源:Buyenlarge/Getty Images)

中共各地相继推出百部红色经典影片迎接建党百年。老电影满足人们怀旧情结的同时,再次勾起他们对以往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期间电影界乃至整个文艺界深重灾难的回忆。评论认为,这是中共党史中有血有肉的部分。

大批老电影亮相 

中国国家电影局近日印发中共百年庆祝《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的通知》,4月至12月期间,《红色娘子军》、《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上甘岭》、《小兵张嘎》、《地雷战》、《红日》、《英雄儿女》等很多反映国共内战、朝鲜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文革”题材的影片陆续在全国各地上映。 

报道说,上海约100家主要电影院参与此次活动,河南省教育厅启动“百部电影进课堂”,广东有地方特别组织100部100场红色经典胶片电影,例如《地道战》等,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希望打造展映时,“市民闻声赶来,早早占位,追着电影放映机跑的景象”。

报道显示,有电影院老板对当局指令播放红色经典影片很忧虑,担心上座率不高直接影响影院营业收入,希望当局能有所政策补偿。按照常规,中共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往往会出资组织免费观看。

怀念老电影艺术家 

中共宣传部门高级官员推介这次影展时说,中共百年奋斗征程中,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工作,形成大量记录历史伟业、展现奋斗历程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成为经典。

影展期间100多位中国老电影艺术家肖像摄影展,将在一些城市的影剧院陈列,舆论对此反应十分强烈,久违的这些艺术家们历次政治运动中的个人遭遇,依然广为人知,是民族的时代集体记忆。

文革史专家宋永毅对美国之音说,中共推荐的百部影片,尤其是那些黑白老片,使人们再次想起荒唐的文革年代,1966年夏季上海就出现被红卫兵批为毒草的百部影片传单,其中有《早春二月》、《五朵金花》等,他的文革数据库就有收录。

宋永毅说,既然拿这些片子出来放:“那么敢不敢公布这些老片在文革中间,或者文革以前,那些演员和导演受整的经历?每一部片子都是这些导演和演员的血泪史,多少老片子的导演、演员在文革中受冲击,有人被迫害致死,有的被迫自杀。”

“北京市文艺”刊登的“文革中身亡的175位大师”中,就有很多“电影艺术家”,其中包括上述经典老片的编导和演员。

《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的数据说,文革期间上海电影制片厂全厂1000多名员工,受到批斗的竞达309人,迫害非正常死亡16人,全厂108名编剧导演,被非法审查关押104人。

北京电影制片厂全厂800人,被揪斗的共有300余人,残害致死的7人。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层以上干部290人,其中116人被定各种罪名,全厂三分之二生产力量(521人)被注销长春户口,强令迁到农村长期插队落户。

1949-1966年17年的中国电影被称为“十七年电影”,文革时期被视为“文艺毒草”,统统遭到批判,统统禁止放映。

红色经典的两面性 

舆论多角度评说红色经典电影。宋永毅表示,老电影具有两面性,其中很多具有进步价值取向,不过,电影作品都必须服从中共政治需要,是党的宣传工具,例如《英雄儿女》中表现的兄妹情、父子情、父女爱,大团圆这些反映人类之爱的人文情节,则被扣上“资产阶级人性论”等帽子,被禁演,遭批判。 

不过,宋永毅说,不能无视描写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影片违背历史的一面,那场战争的起因是金日成部队首先突破三八线,侵略南朝鲜(韩国),从而引起国际抵制,继而引发半岛战争国际化,那里复杂的国际政治生态持续至今。

另外,红色经典影片对抗日战争的描写,总体都顺从中共军队是抗战主力的历史虚无主义叙事。评论认为,只是文革结束后,国民党抗战的史实得到一定承认,1986年影片《血战台儿庄》“一反流行的宣传口吻”,使之成为红色影片受中共政治影响的经典范例。 

经典影片的真实性 

河北退休教授杜先生表示,不能否定老电影的真实性:“我相信很多影片中英雄是真实存在的,事迹可能也是有的,我认为,共产党历史上号召起来的平民百姓,英勇战斗,光荣牺牲,为了事业非常纯真地投身革命的青年,包括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历史上是存在这批人的,因此他们成为电影中的原型。”

杜先生透露,他的父辈中就有亲自参加抗日战争的,不过,他同时表示,对中国更年轻观众,这次红色经典影展可能意义和作用不大,年轻人文化娱乐渠道虽然受到当局管制,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获取资讯的手段实在很多,与文化生活枯燥,信息闭塞的锁国时代不能同日而语。 

看老电影怀旧 

北京一位喜爱老电影的科技人员徐先生对美国之音说:“通过老电影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文化,很有特点的城市环境,不是说当时的环境不好,而是说那些十分具有特点的文化遗迹如今都不在了,老电影拍摄时留下了这些旧时代的痕迹,这是我最爱看的镜头,而不是影片描写的内战、打仗、斗争的内容。”

他是指《青春之歌》、《地下尖兵》、《停战以后》等很多有老北京景象的影片,尤其喜爱影片中的高大城墙、巍峨城楼、参天古柏掩映的古建,幽静的胡同,还有老火车。

徐先生还说,老电影保留的珍贵城市景观遗产资料,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历史坐标,“是社会稳定,不再打仗、对外开放的结果”,只是为此付出的历史遗产代价实在高昂,有历史经验值得汲取。 

前事不忘 

中国改革开放后政治气氛相对宽松年代,电影界和文艺界命运回转,受迫害的艺术家得到平反,部分有幸健在的还很活跃。然而,文革是否会重演,动乱祸根能否根除,疯狂时代的国家和民族教训能否汲取,成为舆论私下关注的焦点。

河北退休教授杜先生说,百部老片背后的个人故事,是中共建国后党史一个重要侧面,是目前依然健在的50后、60后、70后观众集体记忆,是大家聚会重温青春岁月的一个老话题。中国尚有大批,其中包括党内,看着这些老电影走过来的清醒人士,他们也都担心文革卷土重来,并说,如今那些小粉红就有当年红卫兵的影子。

文革史专家宋永毅说:“我觉得目前习近平的意识形态,完全是想时光倒转,但是,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

他说,史学界有句老话,历史不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中共所谓红色经典影片背后的这些故事,的确曾在中国发生,不能忘记。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