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房企今年在20座城市的拿地金额已经达到了约8912亿元人民币,房企拿地热情依旧,但利润率却在持续下滑。
据第一财经消息,自今年2月末以来,大陆22个重点城市实行集中供地。截至6月14日,除上海和武汉外,其余20个城市已完成了首批集中土地拍卖。北京首轮拍卖吸引到逾五十家房企,南京则有八十余家房企报名,苏州亦有超过60家参与,显示房企买地热情依旧,但房产开发所能带来的利润空间却已经不再丰厚。
在厦门6月10日的土地拍卖中,共计卖出11幅地块,出让金额合计约344.05亿元(人民币,下同)。据房产研究机构克而瑞测算,其中一宗地块尽管位置优越,但在剔除1.32万平方米的配建后,楼面价高达6.78万元/平方米,在7.18万元/平方米的限价下,留下的房地差仅4000余元/平方米。
在宁波此次出让的地块中,有的房地差不足5000元/平方米。而某华东千亿房企一位高管曾表示,宁波市场上,房地差在7000元/平方米左右时才是保本的状态。
在热度较高的杭州、深圳、厦门等城市,出让地块的地房价格比多在70%以上,盈利空间被挤压得很小,尤其是在考虑配套设施等因素之后,部分项目盈利都存在问题。
此前在杭州卖地中拿下地块的滨江集团表示“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的言论,揭开了房地产行业利润率会继续压缩的窘境。
一般大型房企都将“毛利率达到25%、净利润率超过10%”视为红线,若在拿地测算中达不到这一水平线,则会考虑放弃竞拍。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