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制度延伸压力下的香港电影

法广
2021-07-09
image
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7月6日开幕(图片来源:Lionel Hahn/Getty Images)

如果说2021年依然带着新冠疫情印记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有不少华语影片的话,曾经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今年只有青年导演唐艺的15分钟短片《天下乌鸦》入围角逐短片金棕榈奖的竞赛片单。与2020年七位香港著名导演担纲合作的短片集《七人乐队》进军戛纳的阵势相比,香港电影今年出场略显单薄。而随着港版国安法出台,中国内地行之有年的审查制度似乎也正蔓延至香港。先有港府宣布修订电影检查条例,某些影片今后可能将因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而被看作是不适于放映。随后就有记录台湾同性伴侣婚姻平权之路的纪录片《同爱一家》因为此项电影检查条例而不得不取消在香港“欧亚彩虹周”放映的安排。一国不再两制下的香港,其曾经独树一帜的电影业面对怎样的形势?我们电话采访了香港电影编剧、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创会会员林纪陶先生。

关于港府最近对电影检查条例的修订,林纪陶先生认为, 港府修订电影检查条例针对的主要是两部影片:一部是2015年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十年》,和近期获得多个奖项的《理大围城》。当局对这两部片得奖,不大满意,所以立下新规定。林纪陶先生表示,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这条法律太模糊:是不是有暴力场景就有问题?由于规定不够清晰,往后电影创作会不知道朝哪个方向走。他表示,因为香港电影有不少类型,这个法律出来之后,如果出现围城,或者反映黑帮的电影,或者年轻人的反叛故事,等等,都有可能变成有问题的创作。由于规定立得不够清晰,所以创作会受到很大影响,不知道怎么样拍片。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戛纳电影节电影节未能如愿举行,但电影节还是推出了一份选委会推荐片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没有评选的评选结果。由许鞍华、徐克、袁和平、洪金宝、谭家明、杜琪峰和林岭东香港7位著名导演合作的短片集《七人乐队》就跻身其中。一年之后,戛纳电影节决心隆重复出,高手云集,香港则只有一部短片《天下乌鸦》入围短片竞赛。但林纪陶先生并不认为这显示香港电影正失去实力: 

林纪陶:“对于香港主流电影来说,有一个很大问题;因为最近公映的主流电影比较少了……其实还是有实力,但是最近拍摄影片少了。依我所知,最近陈果拍摄的《鬼同你住》,是关于香港的住房问题,因为现在香港楼价比较贵,很多年轻人都负担不起,这部影片会去意大利乌甸尼(乌迪内Udine)远东电影节国际首映,可以看作是一部香港的实力电影。” 

“《七人乐队》应当于8月在香港公映,但此前已经在亚洲电影节首映。影片获得不少称赞,但也不是很完美,主要是最开始时,这部电影应该有8位导演,拍他们自己的一些往事。但吴宇森导演因为身体原因退出,只剩下7位导演。看过影片后,我们觉得这个故事蛮有意思,但是从整体看,都是小品,其中的题材都是根据导演个人对往事、对香港的感觉,拍摄出来。因为都是短片,关心的更是一些生活小事。最主要的是这七位导演都是用菲林拍摄(意思是用胶片录制的传统电影拍摄),不是数码电影。我们觉得蛮有意思。” 

“至于您刚才说到今年去康城参展的只有一部香港短片。其实,这几年,因为主流片比较难拍摄,所以香港的年轻人拍摄短片比较多。最近很多短片,成绩很不错,尤其是动画片相当好。而主流电影、公映的商业电影,现在比较少,这是最大问题。” 

法广:主流片少是否由于政治原因呢? 

林纪陶: “我觉得的有政治的原因,但不是太重要。因为香港电影人拍电影的时候,都知道政治比较敏感,主流电影都比较懂得如何避开这个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果电影是与内地合拍,他们的审查方向、他们的意识形态,与我们的完全不同。他们喜欢的东西,在香港人看来,都是比较旧的香港片世界。他们(内地)最喜欢的好像是八九十年代香港类型电影。但对香港人来说,第一,这些都是老格调了。第二,通常需要迎合内地观众的喜好,而且他们往往修改我们的故事,这就造成在香港看这些电影的时候,觉得(这些电影)比较不好看。所以整体来说,与内地合作的电影,纵使在内地很受欢迎,但在香港的票房都不高,成绩不好。”

林纪陶先生指出,港人与内地观众口味不同。他举例说,最近在香港上映的中港合拍电影《除暴》此前在内地此前票房达到6亿,很不错,但来香港播映,票房低到“吓死人”。他认为可能是因为审查问题,格调显得太旧。他表示,其实,这部电影的导演刘浩良此前执导的《冲锋车》,评论很好,港人当时也觉得那部影片很代表香港电影,是香港新生代电影应该有的格调。 

兴盛一时的香港电影是否正进入低潮期呢?林先生更认为此时的香港电影正处于新旧交替、接班的阶段。港人依然期待许鞍华,徐克等新浪潮代表人物的作品。他表示,七月的上映片很多是新世代作品,很多是第一部,市场反应也不差,但票房不太好。虽然也有一种格调,但在电影人看来,这种格调配合不了主流。那么,何谓香港主流电影呢?林先生举例说,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作品(《第一炉香》,还有杜琪峰的电影,这些都是港人仍然认同的所谓“主流”电影。 还有刚刚过世的陈木胜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怒火》。 

内地广大的市场也许曾为面对激烈竞争的香港电影带来一线新的生机,但在中国收紧意识形态控制,也同时收紧对香港的控制的背景下,香港电影是否会如同两制框架的崩塌,而特色消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下的电影市场呢?审查制度开始向内地靠拢的压力下,曾经创意非凡的香港电影何去何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救救工厂:工厂真的卷不动了

浦铭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