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制度延伸壓力下的香港電影

法廣
2021-07-09
image
第7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7月6日開幕(圖片來源:Lionel Hahn/Getty Images)

如果說2021年依然帶着新冠疫情印記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有不少華語影片的話,曾經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今年只有青年導演唐藝的15分鐘短片《天下烏鴉》入圍角逐短片金棕櫚獎的競賽片單。與2020年七位香港著名導演擔綱合作的短片集《七人樂隊》進軍戛納的陣勢相比,香港電影今年出場略顯單薄。而隨着港版國安法出台,中國內地行之有年的審查制度似乎也正蔓延至香港。先有港府宣布修訂電影檢查條例,某些影片今後可能將因為涉嫌危害國家安全而被看作是不適於放映。隨後就有記錄台灣同性伴侶婚姻平權之路的紀錄片《同愛一家》因為此項電影檢查條例而不得不取消在香港「歐亞彩虹周」放映的安排。一國不再兩制下的香港,其曾經獨樹一幟的電影業面對怎樣的形勢?我們電話採訪了香港電影編劇、香港電影評論協會創會會員林紀陶先生。

關於港府最近對電影檢查條例的修訂,林紀陶先生認為, 港府修訂電影檢查條例針對的主要是兩部影片:一部是2015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十年》,和近期獲得多個獎項的《理大圍城》。當局對這兩部片得獎,不大滿意,所以立下新規定。林紀陶先生表示,對於香港電影人來說,這條法律太模糊:是不是有暴力場景就有問題?由於規定不夠清晰,往後電影創作會不知道朝哪個方向走。他表示,因為香港電影有不少類型,這個法律出來之後,如果出現圍城,或者反映黑幫的電影,或者年輕人的反叛故事,等等,都有可能變成有問題的創作。由於規定立得不夠清晰,所以創作會受到很大影響,不知道怎麼樣拍片。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戛納電影節電影節未能如願舉行,但電影節還是推出了一份選委會推薦片單,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沒有評選的評選結果。由許鞍華、徐克、袁和平、洪金寶、譚家明、杜琪峯和林嶺東香港7位著名導演合作的短片集《七人樂隊》就躋身其中。一年之後,戛納電影節決心隆重複出,高手雲集,香港則只有一部短片《天下烏鴉》入圍短片競賽。但林紀陶先生並不認為這顯示香港電影正失去實力: 

林紀陶:「對於香港主流電影來說,有一個很大問題;因為最近公映的主流電影比較少了……其實還是有實力,但是最近拍攝影片少了。依我所知,最近陳果拍攝的《鬼同你住》,是關於香港的住房問題,因為現在香港樓價比較貴,很多年輕人都負擔不起,這部影片會去意大利烏甸尼(烏迪內Udine)遠東電影節國際首映,可以看作是一部香港的實力電影。」 

「《七人樂隊》應當於8月在香港公映,但此前已經在亞洲電影節首映。影片獲得不少稱讚,但也不是很完美,主要是最開始時,這部電影應該有8位導演,拍他們自己的一些往事。但吳宇森導演因為身體原因退出,只剩下7位導演。看過影片後,我們覺得這個故事蠻有意思,但是從整體看,都是小品,其中的題材都是根據導演個人對往事、對香港的感覺,拍攝出來。因為都是短片,關心的更是一些生活小事。最主要的是這七位導演都是用菲林拍攝(意思是用膠片錄製的傳統電影拍攝),不是數碼電影。我們覺得蠻有意思。」 

「至於您剛才說到今年去康城參展的只有一部香港短片。其實,這幾年,因為主流片比較難拍攝,所以香港的年輕人拍攝短片比較多。最近很多短片,成績很不錯,尤其是動畫片相當好。而主流電影、公映的商業電影,現在比較少,這是最大問題。」 

法廣:主流片少是否由於政治原因呢? 

林紀陶: 「我覺得的有政治的原因,但不是太重要。因為香港電影人拍電影的時候,都知道政治比較敏感,主流電影都比較懂得如何避開這個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果電影是與內地合拍,他們的審查方向、他們的意識形態,與我們的完全不同。他們喜歡的東西,在香港人看來,都是比較舊的香港片世界。他們(內地)最喜歡的好像是八九十年代香港類型電影。但對香港人來說,第一,這些都是老格調了。第二,通常需要迎合內地觀眾的喜好,而且他們往往修改我們的故事,這就造成在香港看這些電影的時候,覺得(這些電影)比較不好看。所以整體來說,與內地合作的電影,縱使在內地很受歡迎,但在香港的票房都不高,成績不好。」

林紀陶先生指出,港人與內地觀眾口味不同。他舉例說,最近在香港上映的中港合拍電影《除暴》此前在內地此前票房達到6億,很不錯,但來香港播映,票房低到「嚇死人」。他認為可能是因為審查問題,格調顯得太舊。他表示,其實,這部電影的導演劉浩良此前執導的《衝鋒車》,評論很好,港人當時也覺得那部影片很代表香港電影,是香港新生代電影應該有的格調。 

興盛一時的香港電影是否正進入低潮期呢?林先生更認為此時的香港電影正處於新舊交替、接班的階段。港人依然期待許鞍華,徐克等新浪潮代表人物的作品。他表示,七月的上映片很多是新世代作品,很多是第一部,市場反應也不差,但票房不太好。雖然也有一種格調,但在電影人看來,這種格調配合不了主流。那麼,何謂香港主流電影呢?林先生舉例說,許鞍華改編的張愛玲作品(《第一爐香》,還有杜琪峯的電影,這些都是港人仍然認同的所謂「主流」電影。 還有剛剛過世的陳木勝導演的最後一部影片:《怒火》。 

內地廣大的市場也許曾為面對激烈競爭的香港電影帶來一線新的生機,但在中國收緊意識形態控制,也同時收緊對香港的控制的背景下,香港電影是否會如同兩制框架的崩塌,而特色消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框架下的電影市場呢?審查制度開始向內地靠攏的壓力下,曾經創意非凡的香港電影何去何從?

猜你喜歡

匹夫不可奪志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4-11-25

編輯推薦

鍾睒睒,太猛了!

魏春亮  2024-11-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