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畏共心理设局的“中国驻纽约总领馆诈骗”

李濠仲
2022-08-18
image
语言上的信任、异地法令的困惑,加上对中国政府潜在的畏惧,“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骗局”于是得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纽约法拉盛/摄影:李濠仲)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骗局”直到今天都未销声匿迹,持续对纽约许多手机用户形成骚扰,它受到纽约警方和联邦调查局严正看待的时间点可回溯到2016年,当时立案通报的受骗金额是340万美金,隔年又增加到450万,2018年到2019年再创高峰,加计三年超过350起的投诉案,损失竟累计达到4000万美金。被骗的对象同时包括中国留学生、教师等高知识分子,这也是引起美方注目的原因之一。

这一诈骗方式,主要由诈骗集团制作中文语音,拨打给设籍纽约的手机用户,内容大致分成几类,一是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为名,通知对方在不明包裹里发现了他的护照、社会保险卡或信用卡,要求其提供个资核对,目标上钩后,再一步步以“协助中国官方执法”等说词,诱导他到银行汇款“花钱了事”;另一方式是在正牌的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上网公布反诈骗公告后,诈骗集团再改为乔扮成中国的快递公司,通知对方领取包裹,后续布局同样是导向花钱消灾;版本之一还有伪装成中国信用卡公司,通知被害者卡费逾期未缴,除非立刻汇钱(通常会提供中国或香港帐号),否则可能被美国驱逐出境再被引渡回中国服刑。总之,相较著重“利诱”的诈骗,针对中国移民的诈骗则多了“威胁”手段。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之名行骗的成功率显然不低,所以尽管中国总领馆多次公告提醒民众不要上当,目前诈骗集团仍是三种身分交替使用。

纽约诈骗手法日新月异,纽约州司法部门曾深入研究问题核心,发现被诈骗的外来移民尤其很容易相信同背景、文化、语言者所说的话,“同族裔群体”虽然能提供移民者生活上许多有用的经验,减少异地文化冲击造成的不安,但诈骗集团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同族裔群体间的信任感,这也是为什么诈骗总是自己人骗自己人的原因。

不过,美国警方和FBI另外发现,中国移民受诈骗的案例之所以远高于其他族裔,其因素可能又更加复杂,不然也不会从2016年到今天,“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骗局”这一陈不变的诈骗手法还能不断奏效。

例如2018年《纽约客》其中一期的报导就提到,在采访了中国移民受害人后,发现“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骗局”不只是利用了中国移民出于“族裔关系”的信任感,还抓准了中国移民长期处于政治不确定性下的困惑,也就是诈骗集团针对中国移民的行骗技巧,尤其渗杂了政治气氛的设局。亦即当年起,正是习近平启动全面反腐行动的开始,所谓以“猎狐”、“天网”缉捕中国海外金融犯罪官员的消息经常上报,这让中国海外移民相信,中国政府的手确实有可能伸进美国。

加上来自中国政府长期在人民心中营造出的监控压力,已让即使自认在纽约当地奉公守法的海外移民,也不免担心到了美国仍可能被盯上,如果接到电话那段时间刚好有资金汇兑往来中国和美国,就更有理由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虽然当地媒体多次在报导中提醒民众,避免被骗的最好方法,就是接起电话,听到另一端传来语音录音就直接挂断,但这个提醒在中国移民身上效果并不好,因为“谁敢挂掉自称代表中国总领馆的电话”?就像《纽约客》报导所说的,这一诈骗情境,不仅融入了当前的政治气候,还适时利用了中国人对通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焦虑感。

于是,语言上的信任、异地法令的陌生,加上对中国政府潜在的畏惧,“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骗局”便得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就像多数电话诈骗,美国警方对“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骗局”一直以来只能做到警示防范,因为诈骗方多隐身纽约之外的国家,很难揪出真正幕后黑手。虽然诈骗电话并非只针对中国移民拨打,而是地毯式随机布线,但其实也就是针对“听得懂中文的人”而已,只是听得懂中文是一回事,若对中国政府心存布畏,通常就更容易上当受骗了。

(※作者为《上报》主笔,全文转自上报)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