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厦门海域开渔,休整了3个半月的渔船,陆续从集美区出航。不过当地有关部门规定,船舶人员出海前后都要进行核酸检测,更为离谱的是就连捕获回来的鱼虾蟹也要进行核酸检测。消息传出,引发网友不解。有网友称,“我们已经身处精神病国度”;还有人质疑:鱼虾蟹根本没有肺,它们靠的是鳃来进行呼吸,怎么传染病毒?
据厦门本地宝报导,厦门当局规定,船舶人员出海前一律接种疫苗和核酸检测,正常回港后,第一次上岸时应接受核酸检测,此后每7天接受1次核酸检测。接触境外人、船、物的人员返港后,应当立即如实向停泊点管理单位申报,上岸后参照入境人员“14+7”的防控要求接受管理。再行出海,需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
观察者网的记者看到,渔民上岸后,先接受核酸采集;之后立即回到船上,抓来几尾鲜活的鱼,掰开鱼嘴,核酸采集人员用棉签采集鱼嘴中的咽拭子;最后,核酸采集人员还细致地用棉签从渔获身上提取样本。
对此,有网友质疑,新冠是肺部疾病吧!可是鱼虾蟹之类的海物根本不长肺吧,它们都是靠鳃呼吸的啊!这种特意从嘴中采集咽拭子的意义在哪里?这种形式主义和精神病有区别吗?
网友杜虎在搜狐网发表评论文章《消除网民的疑惑》,文中称:“8月17日,一则关于厦门市集美区给鱼虾蟹做核酸的报导引发关注。据台海网报导,在集美区,渔民作业期间,每天要开展1次核酸检测。渔民和渔获上岸时,实行“‘人十物’同检”。当天下午,媒体记者致电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厦门市全员都要核酸,渔获也要进行核酸。” 从厦门官方的回应看,他们是按照规定政策做事的,规定说是要“人十物”都检测核酸,渔获从海上来,自然也是“物”的一部分,也是渔船小环境的一部分,采样做核 酸,就是照章办事、严格防疫的意思。俗话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厦门这么个搞法,不能说它错,但似乎又不能说它百分百的对。
新冠病毒最早对包括肺部在内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新冠肺炎”由此得名,鱼虾蟹没有肺,也就不会被病毒攻击,这是鱼虾蟹的幸运之处。那么,给鱼嘴做咽拭子,尽管比照的是人的待遇,也就在科学性上留下硬伤。因为即便要给渔获做核酸,其实也没必要一个个扒开鱼嘴。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环境 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钱华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曾指出,新冠病毒在常温下“物传人”的概率极低早已是定论。病毒学家常荣山也对媒体表示,对进口物品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与消杀必要 性本就不大,成本投入过高,回报也比较有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也早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核酸检测。
如果要为集美区的做法“辩护”,大概只能从环境采样监控的角度附和一下。但问题是,如果把渔获作为“环境采样”的一部分,那飞到厦门的鸟要不要做核酸呢?鱼虾蟹都从海里捞出来的,要不要给渔网、海水甚至风做核酸呢?
面对给鱼儿虾儿蟹儿做核酸的要求,厦门渔民没有办法拒绝,因为从他们的利益来说,配合防疫规定才能顺利地出海打渔。 好就好在,也只是抽样核酸,万一要是需要给每一条鱼、每一只虾蟹都做核酸,影响渔获上市售卖,只怕也会怨声载道。可见,厦门在给鱼做核酸一事上,也是拿捏了轻重。
针对厦门给鱼做核酸有没有必要,外界或者一般人是按照科学标准来计算得失,但防疫执行单位、具体责任人纳入考虑的可 能不止科学这一条标准,还包括其他更为切身的算账标准。给鱼嘴做核酸看似荒唐,但在地方一些部门看来,相较于不给“物”做核酸可能隐含的风险,多做一点有利于壮大防疫形象,哪怕多此一举也是防患于未然。
国务院三令五申防疫不要搞一刀切,禁止层层加码,但地方仍然屡屡出现违背禁令的个案。这些个案包括不限于将红绿灯一律调成红灯禁行、疫区来人一律劝返等等。如果把给鱼测核酸这事放在一起考虑,就能明了一些内在行事逻辑。虽说外人笑话给鱼嘴做核酸,但执行者也会笑外人肤浅,看不透吧。
网友也对此做法相当无奈:
i11Vineyard:真是长见识了,不敢相信这是21世纪。
彼岸狂野天堂BIG宋开元:精神病国度。
肖锋:可载入史册了。
煮夫老张 : 把棉签直接在海里涮一下就OK,连太平洋都检了。
Gamer丨Tango:为保证领导判断的正确性海王命令所有鱼类都长出了肺。
会旋转的鸡屁股超酷的:这要是检测出一条异常,直接宣布太平洋为风险区,实行静态管理,这样米国航母就只能趴窝,我们解放弯弯指日可待。
纳米比亚大菠萝:原来活在文学作品里是这种感觉啊!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