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魔幻防疫 扒開魚嘴測核酸引熱議 網友:精神病國度

劉悅
2022-08-20
image
檢測人員用棉簽從魚嘴中採集咽拭子做核酸檢測(視頻截圖)

8月16日,廈門海域開漁,休整了3個半月的漁船,陸續從集美區出航。不過當地有關部門規定,船舶人員出海前後都要進行核酸檢測,更為離譜的是就連捕獲回來的魚蝦蟹也要進行核酸檢測。消息傳出,引發網友不解。有網友稱,「我們已經身處精神病國度」;還有人質疑:魚蝦蟹根本沒有肺,它們靠的是鰓來進行呼吸,怎麼傳染病毒?

據廈門本地寶報導,廈門當局規定,船舶人員出海前一律接種疫苗和核酸檢測,正常回港後,第一次上岸時應接受核酸檢測,此後每7天接受1次核酸檢測。接觸境外人、船、物的人員返港後,應當立即如實向停泊點管理單位申報,上岸後參照入境人員「14+7」的防控要求接受管理。再行出海,需提供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

觀察者網的記者看到,漁民上岸後,先接受核酸採集;之後立即回到船上,抓來幾尾鮮活的魚,掰開魚嘴,核酸採集人員用棉簽採集魚嘴中的咽拭子;最後,核酸採集人員還細緻地用棉簽從漁獲身上提取樣本。

對此,有網友質疑,新冠是肺部疾病吧!可是魚蝦蟹之類的海物根本不長肺吧,它們都是靠鰓呼吸的啊!這種特意從嘴中採集咽拭子的意義在哪裡?這種形式主義和精神病有區別嗎?

網友杜虎在搜狐網發表評論文章《消除網民的疑惑》,文中稱:「8月17日,一則關於廈門市集美區給魚蝦蟹做核酸的報導引發關注。據台海網報導,在集美區,漁民作業期間,每天要開展1次核酸檢測。漁民和漁獲上岸時,實行「『人十物’同檢」。當天下午,媒體記者致電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廈門市全員都要核酸,漁獲也要進行核酸。」 從廈門官方的回應看,他們是按照規定政策做事的,規定說是要「人十物」都檢測核酸,漁獲從海上來,自然也是「物」的一部分,也是漁船小環境的一部分,採樣做核 酸,就是照章辦事、嚴格防疫的意思。俗話說,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廈門這麼個搞法,不能說它錯,但似乎又不能說它百分百的對。

新冠病毒最早對包括肺部在內的呼吸系統造成傷害,「新冠肺炎」由此得名,魚蝦蟹沒有肺,也就不會被病毒攻擊,這是魚蝦蟹的幸運之處。那麼,給魚嘴做咽拭子,儘管比照的是人的待遇,也就在科學性上留下硬傷。因為即便要給漁獲做核酸,其實也沒必要一個個扒開魚嘴。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中國環境 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錢華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曾指出,新冠病毒在常溫下「物傳人」的概率極低早已是定論。病毒學家常榮山也對媒體表示,對進口物品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與消殺必要 性本就不大,成本投入過高,回報也比較有限。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也早下發通知,要求各地不再對進口非冷鏈物品進行核酸檢測。

如果要為集美區的做法「辯護」,大概只能從環境採樣監控的角度附和一下。但問題是,如果把漁獲作為「環境採樣」的一部分,那飛到廈門的鳥要不要做核酸呢?魚蝦蟹都從海里撈出來的,要不要給漁網、海水甚至風做核酸呢?

面對給魚兒蝦兒蟹兒做核酸的要求,廈門漁民沒有辦法拒絕,因為從他們的利益來說,配合防疫規定才能順利地出海打漁。 好就好在,也只是抽樣核酸,萬一要是需要給每一條魚、每一隻蝦蟹都做核酸,影響漁獲上市售賣,只怕也會怨聲載道。可見,廈門在給魚做核酸一事上,也是拿捏了輕重。

針對廈門給魚做核酸有沒有必要,外界或者一般人是按照科學標準來計算得失,但防疫執行單位、具體責任人納入考慮的可 能不止科學這一條標準,還包括其他更為切身的算賬標準。給魚嘴做核酸看似荒唐,但在地方一些部門看來,相較於不給「物」做核酸可能隱含的風險,多做一點有利於壯大防疫形象,哪怕多此一舉也是防患於未然。

國務院三令五申防疫不要搞一刀切,禁止層層加碼,但地方仍然屢屢出現違背禁令的個案。這些個案包括不限於將紅綠燈一律調成紅燈禁行、疫區來人一律勸返等等。如果把給魚測核酸這事放在一起考慮,就能明了一些內在行事邏輯。雖說外人笑話給魚嘴做核酸,但執行者也會笑外人膚淺,看不透吧。

網友也對此做法相當無奈:

i11Vineyard:真是長見識了,不敢相信這是21世紀。

彼岸狂野天堂BIG宋開元:精神病國度。

肖鋒:可載入史冊了。

煮夫老張 : 把棉簽直接在海里涮一下就OK,連太平洋都檢了。

Gamer丨Tango:為保證領導判斷的正確性海王命令所有魚類都長出了肺。

會旋轉的雞屁股超酷的:這要是檢測出一條異常,直接宣布太平洋為風險區,實行靜態管理,這樣米國航母就只能趴窩,我們解放彎彎指日可待。

納米比亞大菠蘿:原來活在文學作品裡是這種感覺啊!

猜你喜歡

新冠疫情解封兩周年記

東八線  2024-12-09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