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多月以来,我们见证了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从两位数、三位数到四位数、五位数。经过两个多月的封控之后,昨天上海新增确诊6例,新增确证终于又跌回到两位数。
我有个熟悉的理发师,表示他们6月1号复工。
群里有不少朋友,说他们小区出通知了,6月1号开始不限制居民出入。
我有个开餐厅的学姐,也表示6月1号他们可以重新营业了,不过暂时不能堂食。
昨天,恒隆的爱马仕已经开始排队:
无论如何,终于看到了曙光。
上海疫情持续两个多月了,在这些时间里,整座城市经历了太多。
为此,我们梳理了时间线,记录一下每天热门的新闻,尽力捕捉疫情之中最铭记于心的行为、瞬间、系列。
伤痛和感动并存。
为了在未来再提起这段时间时,不会只留下错误的记忆。
为了这段刻骨铭心的时间,有一个见证与记录。
3月23日
上海东方医院的一位护士突发哮喘,家属就近前往工作单位东方医院南院急诊求助,但疫情期间南院急诊停诊,最后不得不前往其他医院求救。因为耽误了急救时间,49岁的护士不幸去世。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事后回应,以后尽量减少对急诊服务的影响。
3月24日
当日新增阳性患者首次突破千例。之后疫情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直到5月15日,单日新增阳性人数降至三位数。
3月25日
李娜是闵行一家罗森便利店的店长,因为疫情,她在没有床、没有淋浴的店里住了23天。她坚持不打烊,有时徒步给周围小区送货,有时也会遇到砸收银台的暴躁顾客。后来封控政策调整,门店不能开了,但她还在发挥余热,帮顾客联系资源,拿到了卫生巾。
3月26日
记者问上海为什么不能封城,专家回答,因为上海承载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功能,甚至于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因为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所以上海“确实不行(封城)”。
3月27日
从3月27日起,江苏陆续调集1.4万余名医护力量支援上海。各地也动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3.7万多人支援上海。全国支援的阵容、规模已经超过当年的武汉。其中援沪采样队员们完成了上海近四成的核酸筛查工作。
3月28日
上海按下了“暂停键”,开始分阶段严格封控管理,分别对浦东浦南,以及浦西等其他地区进行核酸筛查。当时公告表示,浦东封城会定格于愚人节,浦西疫情会结束于清明节。
3月29日
“王铁梅女士”在微博自述,自家小区“驱赶”群租房里的阿姨,阿姨们平时兢兢业业做着配菜和快递等工作。这条微博被转进小区群之后,业主们把他视作“叛徒”,通过威胁、网暴等方式使他屈服,“王铁梅女生”不服,他接着曝光了小区内两件骗婚事例,因为不希望性向成为被伤害的角度。
3月30日
浦东新区航昌路上的居民打了120,家里老人哮喘病发作需要送医。当时来的第一辆120是邻居预约的。邻居同意救护车先送哮喘患者。但车上医生拒绝更换急救病人,也拒绝出借AED。哮喘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助,几小时后不幸去世。
3月31日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发了一条推送,标题叫《丁丁保卫战》:3月初,隔离酒店有一位外籍患者,丁丁异常勃起50个小时,六院医生当机立断、联合诊断,历经一个半小时,完成了手术,最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4月1日
浦东并没有解封,浦西正式封控。
一位妈妈说,和新冠患儿分开3天了,每次她微信询问护士孩子情况时,护士只用两个字回复:“还好”。与此相关,一些婴儿被单独隔离,“孩子屁股都烂了”的照片,掀起了网络风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回应,这是病房腾挪场景。
4月2日
一段20多分钟的录音曝光,内容是上海市民就父亲的健康码问题咨询疾控中心某领导,某领导说,“健康云”的结果不可信,医疗资源极度紧张,集中隔离点条件差,并说“你把我的录音放出去。”
4月3日
东方卫视记者采访了浦东某小区,他对着镜头坦言,小区物资供应充足,居民“安全感”满满。同期,中青网记者在浦东北蔡镇和浦西徐家汇进行了对比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报道:上海抢菜并不贵,买菜方式很多元。
4月4日
微博网友表示自己在南汇方舱医院,拍下与新闻报道不一样的状况:由于物资匮乏、设施较差,管理疏忽,一些南汇方舱的病人开始抢夺物资,形势直逼全武行。
4月5日
浦西并没有解封。
一对母女从上海南站坐火车到杭州,全程手机拔卡关机,有意躲避检查。她们在杭州繁华地段逛了个遍,最后来到来福士,终于憋不住打开手机,发现女儿是阳性人员。前来防控的大白显得非常焦虑,母女两人坐在沙发上却面带笑容。
4月6日
一段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里有一位柯基犬被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打死:
4月7日
住虹口的女士要给住青浦的老父亲送餐,两地相聚27公里,只有一位叮咚小哥愿意接单,他花了4个小时送达。女士为了表示感谢决定打赏200元。200元的数字引发网暴,一些网友攻击女士太小气。后来传闻女士受不了网暴等压力,选择轻生。4月7日,经当地一名派出所工作人员确认,该市民“人已经不在了”。
4月8日
华东师范大学一些留学生聚众开生日派对,现场可乐堆积,女生们频频出镜,视频发在Instagram和Twitter上,写的是:“疫情不能隔断人们的温暖,也不能隔断爱”。这引发华师大学生在内的网友们强烈不满。华师大留学生办公室澄清,说活动是教师自发组织的,“虽然出于善意,但考虑不周。”
4月9日
在当地居民强烈而又克制的呼吁下,九亭决定免费发放一批慰问食品。
4月10日
一场名为“上海政企厨艺大赛”的比赛如火如荼进行,参赛选手们踊跃展露手艺,同时积极拉票。但没想到,大家都输给了23号选手。由于对白馒头手艺的精准掌控,这位选手获得了7万多投票。
4月11日
浦东新区一位居民在小区1号楼大厅放了12瓶可口可乐。自此,一场以物换物的行动开始了。居民们用辣酱、牛奶、化妆品、泡面等物品换,一瓶一瓶可口可乐被不断换完,又增加。以物换物行动还在其他小区里温暖传续着,疫情之下人们发现,远亲不如近邻。
4月12日
作家六六的老母亲被老父亲传染,因为没打疫苗,症状重,居委会让老人去方舱。六六一家拒绝。这时候母亲心脏病发作,六六说这是居委会逼出来的,由于医护人员没过来,只好在线买药,本该足不出户的老父亲出门拿药,违反了居家规范。后来母亲病情稳定了,六六又发文感谢网友的关注。
4月13日
东方卫视要在13日晚上8点半,办一场《众志成城 同心守沪》的特别晚会,内容已经录好,只等线上转播,后来在网友们“强烈而又克制”的建议下,晚会暂缓播出。
4月14日
天平街道永康居委书记和当地老年居民之间的录音引发热议。老人身体难受,给居委会打电话求助,居委书记告诉他,通过各种形式反映过了,包括老人、病人、孕妇等问题,但无济于事。居委书记感慨,“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考虑什么事情”“为什么上海会变成这样?”后续报道说老人是一位阳性患者,已经被送去医院,而永康居委书记一直是居民们口中的好书记。
4月15日
王思聪转发睡前消息的微博,质疑连花清瘟胶囊,要求严查其生产商以岭药业。以岭药业态度强硬,回怼王思聪,但股价还是在15日股价跌停,半个月股价跌四成。
4月16日
机关干部孙霞下沉到了居委会,这是她十几年工作的头一遭。临行前,她坦言对小区情况不了解,可即使困难重重,也要为两个儿子做榜样,于是她开始了现学现做。越来越熟悉居委工作后,她也真正和基层产生了共情。
4月17日
一辆120救护车开进闵行一个小区,说是要进去救人,结果被发现是与小区烟贩子接头。司机两人下车买了12条烟,严重影响了救护车专车专用的原则。
4月18日
14日至15日,居民陆续反映梅陇镇发放的生活保障物资中,部分猪肉存在质量问题。18日,居民又在发放的熟猪肉里看到一只苍蝇。之后,又过了十天,梅陇镇一个小区的工作人员不让京东送货,说:“京东没资格送货。”
4月19日
上海陆续查出两起倒卖物资事件。一起说的是,一个男子花钱买了证,自行囤菜,赚黑心钱。一起说的是,一名上海超市员工囤货,加价后卖给小区居民,赚黑心钱。虽然两名人员被揪了出来,但网友们愤愤不平,因为他们只是普通人员。
4月20日
德国人十几天前新冠检测出来是阳性,那时候没有人管他们,方舱也不收他们。后来他痊愈转阴了,疾控中心又说他是阳性,要送方舱,也说会派人来复核。然而到最后他也没等到人来复测,只等到要立即接他去方舱隔离的电话。于是德国人怒了。
录音在网络上流传:
4月21日
网友们强烈而又克制地讨论物资问题,包括生产日期乱印的,过期的,发霉变质的,山寨的,生产公司已经是失信被执行人的……很多人怀疑这是不法分子在发国难财,事情惊动了警方,警方调查发现中间真的有猫腻。
4月22日
一条视频流传,这是公开素材剪辑而成的视频,热传没几小时后,它又神秘消失,转化为数字“404”。老胡评论,网络管理者删帖,不意味着各地不重视意见,恰恰相反,在我们的互联网上表达意见,比在西方抱怨管用得多。
4月23日
上海居民曝光照片说某小区把辽宁送的物资扔了,当地回应说,部分的蔬菜已经腐烂,意思是辽宁物资到上海时已不新鲜。不愿吃哑巴亏的辽宁官方用图文、视频等方式辟谣,说物资是全程冷链运输,每7小时开箱检验,全程录像。
当晚,辽宁日报发了这么一条微博,很多网友认为这两件事是相关的:
4月24日
静安一些居民团购“崇明鲜摘的蔬菜水果”,价格是90元一箱,结果发现,上面的贴纸写着“曲靖宝山 滇沪情深”,他们发现这是云南捐赠的物资。最后一查,新江内燃机公寓负责人收到190箱物资后,没把物资分配给住户,反而倒卖赚钱。
4月25日
有位“志愿者”说自己每天能拿到500条香烟,转手出售后,一天赚一万元。最后一查,官方说他是在吹牛,实际上他每包烟加价2元,总获利1800余元。官方还说,他只是注册了志愿者,但没有服务时长。
4月26日
李立群被隔离在陆家嘴的高档小区,闲暇之余他拍起了短视频。视频里,李利群炸带鱼,吃剩菜剩饭,晒晒太阳,称赞邻里关系,时不时坦言“少抽烟不是为了健康,而是怕断货!”这些事情被他统称为:“封城日记”。
4月27日
住浦西的老人癌症晚期,需要从浦东紧急配药,两地相聚20公里,为此消防救援支队出动了两架无人机接力送救命药。许多网友发问,黄浦江上大桥、江里隧道不能通车吗?为了捕捉一架无人机画面,是不是需要另派无人机跟拍?由于舆情激烈,其中一条话题页无法显示。
4月28日
网友说上海外滩因为长期封控都长草了。记者连夜赶往外滩,辟谣说外滩光亮如镜,根本没草。网友也再次去外滩实拍,发现外滩(北外滩)真的有草。见状,上海网络辟谣平台澄清,说北外滩不是大多数上海市民记忆里的“外滩”。
4月29日
据博主“先生制造”叙述,4月1日,扎了丸子头的女士“住进”海华小学门口的电话亭,有时候她走出电话亭遛狗、晒被子、扔垃圾。人们不知道她是谁,也不知道她怎么解决物资问题,只叫她“电话亭女神”。4月29日,她被两个身穿防护服的男人赶出电话亭,她抱着小狗,光着脚离开了。
4月30日
宝山区张庙泗塘二村居委会堆积近百箱物资不发,居民找到后打开,发现里面的蔬菜大多烂了。然而居委会内部却有不少的大米和食用油。与此同时,隔壁泗塘四村居委会也窝藏了物资,他们担心事情败露,准备用黑色塑料袋遮挡,开车运走,但也被居民抓了个现行。
5月1日
普陀区新长征福利院准备把“过世”老人送去火化,殡仪馆两位工作人员看到异样,打开裹尸袋,发现老人没死。但其他人员想继续送火化,他俩喝止:“不要再盖上TA了,活的看到了吗?”
救下了老人后,网上有一份表扬信传播:
也有正在考公的网友质疑说这公文格式不对,可能是假的。
5月2日
上海一位女士晒图,感谢婆婆给自己送的米其林海鲜,也恭喜婆婆所处地区经济发展增速喜人。随后女士追评,说海鲜是上海同城送运的,外地寄不到,潜台词是经特别渠道而来。根据第九张图显示,该婆婆疑似某省统计局工作人员。
5月3日
浦东三林一个小区住着钟先生,前前后后给居委捐赠了800只口罩、大白防护服、鞋套、面罩等装备,除此之外他还给楼里的老人送去蔬菜和鸡蛋。热爱公益的他反倒被居委干部朱彩凤盯上,她变着花样纠缠钟先生,要求把翡翠平安扣交赠其个人。被朱彩凤长期折磨下的钟先生抑郁症复发,他找了一把锤子,砸向自己的奔驰车。
5月4日
外滩街道社区医院的一名护工,对着病床上的老人拳打脚踢。老人行动迟缓,想用手去阻挡,但挡不住。之后护工并未停止施暴行为,他又找来一把工具,不断抽打老人。
5月5日
一款900克的妃子笑荔枝三种价格,北京29.9元,上海79元,深圳39.8元。悬殊的差异令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上海的物价”。在众人的质疑与投诉下,盒马一度给买过的顾客退差价。
5月6日
“祁连二村把饿了么上买的轩乐诗都丢了”的视频引发热议,当地进行了情况说明,说这批轩乐诗熟食没有报备,说快递员将物资贴上“美团外卖”标识准备蒙混过关,说团长自愿放弃物资,还说放置时间“过长”(当时仅过一个半小时)。于是综合考虑,他们决定倒掉处理熟食,但还是觉得自己伤害了居民的感情。
5月7日
绝症妻子病故后火化,丈夫拖着藏有骨灰的行李,走去火车站,打算坐高铁回老家。路上碰到了桥,他就喊妻子名字,提醒“她”不要跟丢了。5月7日晚上,徒步7个多小时,20多公里后,丈夫和“妻子”来到了虹桥火车站。
5月8日
之前,驾驶员张某开救护车,亮顶灯,顺利通过各种关卡,给上海奉贤的顾客运送香烟,赚5000元。这次他想故技重施,但被逮个正着,民警打开后备箱,数了数香烟数量,有850条。
5月9日
一家媒体发文说,“上海收到生活物资18915吨”,引起热议。网友引用资料和数据反驳,上海收到的不止这么点,光铁路部门运输的援沪物资就达到11.4万吨。媒体对微博正文进行了修改,最终定标题为:“上海工作专班收到生活物资18915吨”。
5月10日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一个小区里13名居民的核酸报告是“阳性”,需要被转运。但有居民并不认可中科润达做出的核酸检测结果,于是他们做了复核,结果都是阴性。事后这些居民联合写了一封求助信,要求撒换掉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
5月11日
新闻报道,电商物流行业的两位工作人员手头有若干保供通行证,但他们为了私利对外贩卖通行证10多张,获利18000余元。拿到通行证的司机又去做私活,倒卖物资。媒体为新闻起的标题是:“这回抓到的,是贩卖真通行证的了。”
5月12日
93岁的老人感染新冠被送去周浦医院治疗,医院说老人因病情恶化去世,已经火化,他们还拍了灵柩、吊牌和寿衣的照片给家属。5月11日晚上,又拍视频过来,说老人没有死,已基本康复。这时候家属情绪难以稳定,周浦医院回应,他们搞错了身份信息,死的是另一位高龄患者。
5月13日
北蔡一个小区在地上和下水道里撒大量消毒片,味道强烈,居民开始头疼、喉咙痛、辣眼睛。官方回应,本来应该兑水的,但看当天下雨,就打算用利用雨水稀释药片来进行消毒,没想到雨下得不大,消毒片没溶解,最后造成后果。
5月14日
深夜,几位居民径直走入徐泾镇一个小区的居委会办公室,发现居委成员正在吃瑞士卷(保质期为3天)。居民不解,为什么他们不能进行任何团购,叫不了外卖,只能吃泡面,而居委吃上了瑞士卷。后来,当地回应,“瑞士卷”是忙碌一天的充饥点心,是防范**区同事送来的慰问品。**
5月15日
博主阮一说,他约了美团小哥寄送文件,没想到这位“东北腔”的骑手“暗示”加价、勒索撕掉文件,最后还不送了。小区的监控显示,晚上9:53博主拿回了文件,吃了小哥送的香蕉,结果回去他就写了上述抹黑小哥的长文。由于阮一造谣带来的恶劣影响,微博对其禁言半年。但小哥至今也没收到阮一该支付的任何费用。
5月16日
上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不少媒体进行了专门报道,比如“上海的烟火气正在回来”“**直击上海复商复市首日:人间烟火气,正袅袅升起”**。
5月17日
北蔡镇几个小区试行限时临时出行:一个单元楼只能派一人出门购物,只能一小时完成,否则取消整栋楼临时通行资格。在被居民们和网友们质疑后,北蔡镇回应,目前“也只能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
5月18日
高先生是一位摄影总监,小区解封后的一天,他来到环贸广场,走到苹果商店和范思哲门店附近,拍下了一组图,图片中自然长出的杂草和人工种植的欧洲报春花长势惊人,他称此为:“失去人类48天后,淮海中路已经开始恢复地球本来的生态面貌。”
5月19日
能出门的、不能出门的居民,都发现枇杷黄了,于是人们开始组团打枇杷,也有热情的男生摘给女生吃。
5月21日
上海四月经济数据出来了,不容乐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1.5%,具体来说,除了能源行业,其他几乎没有行业可以独善其身。除此之外,消费、投资、房地产等数据也在下降。
5月22日
上海几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九条是: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很多人质疑,说疫情严重,经济下行,本该帮助应届毕业生渡过难关,怎么还让他们去做风险更大的事情——创业了呢,他们甚至觉得,年轻人不能干的几件事之一就包括创业。
5月23日
媒体报道浦东宣桥镇长春村“120万斤西瓜滞销”的事,几位瓜农希望网友帮忙解决,说“我们不会乱涨价的”。不久后,当地做出声明,表示只有6户居民的9万斤西瓜待售,待售原因是他们给出的批发价格,比当地行情价高5毛左右,同时西瓜品质稍欠。
5月24日
《上海日报》拍了一个叫作《在路上》的短视频纪录片,最后一集是《漫长的出发》 ,记录了人们漫长而艰辛地前往虹桥火车站的过程,他们之中有的已经两个月没有工作赚钱了,有的是房子不给租了,这些人处在生活的窘迫之中,不得不离开上海。
5月27日
一位男子得到了短暂出门的机会,他来到户外,对着小区大门,愤愤不平又言简意赅地表示:“……我终于出来了,我自由了。”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他一度摘下口罩重复:“我自由了。”
5月28日
上海不少居民获得了出门的机会,他们兴奋地拍视频庆祝,虽然各有各的花样,但一个共同点被网友们识别了出来,那就是“做头”。网友们笑称,上次如此统一的状况还得追溯到1911年。
5月29日
上海出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八个方面、50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房东是国企的,免租半年。房东是私企的,鼓励免租半年,国家补贴房东钱。2,减税减水电煤气费。3,对餐饮旅游等受影响大的企业直接发钱。4,招应届生的企业、招失业三个月以上员工的企业,国家补贴钱。5,发消费券。
5月30日
上海加快了复商复市的节奏,奢侈品购物中心恒隆广场恢复线下营业,爱马仕店排出了长队。有人手拿三个大包,骑着自行车,满意地购物完离开。
不再罗列,恐怕也很难罗列完。
两个月以来一些故事是怪现状,一些故事是有趣的,但相对来说“怪现状”足够引人注意的。
然而,在概括性地陈述之外,普通人的经历又是那么的细微和具体。
他们可能失去亲人,遭受不公,没有买到及时的药物,不幸被感染病毒,错过了大学的美好时光……
就像被广泛热传、遂又消失的文章《我在方舱,看见老人们的孤岛求生》里说的:“我只知道,一些人再也回不到正轨了。”
由于经历太多,由于内外的技术原因,也由于解封在望,一些记忆主动或被动地消除了。
试想一下,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后,是不是互联网上不太搜得到这段时间的事情了?
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
我写这篇文章,想说的正是一种拥抱记忆的心态。
疫情之后很多人可能失去工作、减半薪水、身心重创,这个时候,记忆或许是他们最宝贵的物资之一。
因为它曾经完成过一些使命。
因为它也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保持信念,争取美好未来的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戴锦华老师说:
“我们以什么意义去面对这场疫情的发生、这个疫情造成的牺牲?
我们怎么去确保这种疫情不会二度发生呢……
这些问题可能有点空洞,但是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真切的一个思考,也许太沉重了。”
所以你可以选择把记忆藏起来,但一定要知道,曾经发生过那么多事,在偌大的上海。
曾经也发生那么多事,在那个具体的、有温度的你身上。
-END-
(文章作者雷斯林,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原文已被删除)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首发或转载。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或原作者,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