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宇说】聚焦那些选择不生育的人们——《最好的决定》

晓宇
2021-10-05  更新: 2021-11-01
image
选择不生育,不代表讨厌孩子、比其他人更自私,或比其他人经历了更多的童年创伤,也不代表不能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图:adobe stock)

“《最好的决定》收录了十六位作家对生育、家庭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不生育,但每个人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都不相同,但他们都以令人钦佩的坦诚,探讨了和生育命题息息相关的‘孤独’、‘自我实现’、‘生育本能’和‘童年创伤’等主题。

选择不生育,不代表讨厌孩子、比其他人更自私,或比其他人经历了更多的童年创伤,也不代表不能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一重大的选择是个人经历、家庭观念和社会影响汇聚的结果。书中的十六位作家位作家都积极地面对无子的生活,他们也理性地探讨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成见,更展望了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不可逆的文化转变。”

对人生终将孤独的可能,我们应该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如何做出忠于自我的决定,并在日常生活里承担这一决定带来的后果?

这是非常有趣也很能引人思考的一本书。16位作家讲述了自己为什么做出不要小孩这个决定,而这个决定被他们认定是他们所做过的最好的决定。

“幸福的家庭十分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理,不要孩子的理由也千奇百怪,比较多人的理由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事业和自由。除此之外,有的人是因为童年创伤;有的人是因为深受抑郁症困扰;有的是不想让孩子成为自己懈怠的理由;有的是因为自己太喜欢孩子,唯恐自己太溺爱小孩,变成那种孩子30岁还不敢让他单独上街的妈妈;还有的是因为家庭幸福,母亲太负责,而自己也很清楚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妈妈,负责到放弃自己现在的事业,全身心只为孩子。

书里有几个点很有意思。一是16位作家里,只有3位男性讲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就像前言里写的,“和女性相比,男性在生儿育女之事上(至少在孩子出生之前)鲜有严肃思考,而女性自打出生就要面临这个问题,耳濡目染之下,一辈子都会对这件事有所思量。”

二是关于母性的讨论,劳拉•基普尼斯写,“母性”这个词是被创造出来的,一心一意为某人某事奉献一生,这种心情很正常,但在男人的语境中,我们也能生造出同样的概念。这个想法有点像波伏瓦说的,“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而是后天所造就的。”

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劝说你不要生孩子的激进书籍,对于一些尚在人生迷茫期的年轻女性来说,也许选择不生育的人生是较为轻松的,但不代表会较为快乐,因为是否快乐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内心坚信,更取决于你的父母、配偶、生活环境,甚至工作环境,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自洽、自愈的事情,也是一个无法后悔、无法后退的艰难决定。

总而言之,不管你想不想要小孩,这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它能让你真正认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把生小孩当作人生的必经课题。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一定是最好的决定。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救救工厂:工厂真的卷不动了

浦铭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