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邓朴方曾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他一手成立的残疾人基金会,大批中共太子党成员聚拢于此令人相信他邓朴方是在开办”黄埔”。可惜除了俞正声等少数几个,当年的邓朴方的追随者中的大部分都因为康华公司的声名狼藉而再无政治前途可言。
本专栏上周五播出《让邓朴方销声匿迹,习近平报了五年前的一箭之仇》一文之后,此话题在海外中文网媒上又持续发酵了好几天,除了“去邓抬习”说,还有“剑指太子党”说和“财产清算”说等等,不一而足。比如有政评人士认为“因为习当局现在缺钱,动邓朴方,目的是要动康华公司的钱。一些主要的几个太子党的大公司恐怕都要动。”
习近平废邓朴方的动机肯定不单纯,但肯定不是出于“动康华公司的钱”的目的,因为这个曾经有过多少资产连邓朴方本人也从来没有搞清楚过的“康华公司”,已经关门歇业三十多年了。
不过,正所谓“成也康华,败也康华”,邓朴方和他的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是如何因康华公司而辉煌并很快又因康华公司而声名狼藉的故事,确实也值得重温。
邓朴方小学就读于北京著名的高干子弟学校八一小学(后改名“八一学校”)。比他年轻九岁的习近平进入这所学校时,邓朴方早已离开了这里,已经在北京十三中学就读高中一年级了。
邓朴方的小学同班同学是百分之百的高干和军干子女,,包括江青的前夫黄敬之子俞敏生、王宏坤(前中共海军副司令员、第二政委,上将)之子王新中、郑位三(曾任中共中原局代理书记等职)之子郑非迟、王延春(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之子王晓光、林接标(曾任中共空军政治部主任)之子林延、刘友光(曾任中共国防科工委政委)之子刘基辅、严俊(曾任中共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之子严安、李中权(曾任中共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之子李新石、滕代远(曾任中共铁道部长)之子滕小林等。这些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聚集在邓朴方门下,大都在邓朴方的康华公司里担任过重要角色。
一九八三年三月,邓朴方和王树声大将的儿子,因车祸高位截瘫的王鲁光两人一起去拜会了时任中共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和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提出在北京市筹建中国大陆第一个康复中心,两部长当即表示支持。但考虑到经费来源和全国更多的残疾人,他们建议创建一个基金会。
考虑到从事这项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手,邓朴方自然想到了他中、小学的那帮高干子弟哥们儿。于是,前文提到那批邓朴方八一小学“发小”,以及前国家计委主任贾拓夫之子贾宏生等,都纷纷表示要为邓朴方的事业尽自己所能。另外一些与邓朴方没有同过学,但也曾先后效命邓朴方的基金会和康华公司者,后面还会继续介绍。
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当时设在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内一百一十六号大院的解放军总政治部招待所。由于当时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本人也是个残疾人—-中共著名的几位独臂将军之一,自然对邓朴方的事业大力相助,为他的基金会免费提供了办公场所。
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五日,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召开了成立大会。当时的中共最高层人物,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以及彭真、王震、余秋里、王平、段君毅、胡子昂、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荣毅仁、李鹏、杨静仁、赵朴初等人均有到会。会上宣布由王震担任基金会名誉董事长,邓朴方、王鲁光任副董事长。
在此之前的一九八一年,当时的邓朴方从加拿大动手术回国后,他的大学同宿舍同学何维凌曾力劝他以“太子”身份办一所改革人才的“黄埔军校”。邓朴方当时表示对这条思路很赞成,但对能否实现有顾虑。他说,党内高层决策方式一贯是封闭的,党的纪律也不允许搞公开的智囊团。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他对能否说服父亲没有信心。不过邓朴方以后的一系列动作,表明他实际上当时确实是有意要把他基金会办成小型“黄埔军校”的。
但是,因为该基金会办了康华公司之后,手下的大多数都财迷心窍,把邓朴方动员他们干一番“事业”的初衷完全抛在脑后,以至当年被陆续网罗到邓朴方麾下的太子党们在政治上最终成“器”的,只有小猫三两只。主要有日后官至正国级的俞正声、日后担任过内蒙古政府副主席和劳动部副部长的林用三(林伯渠之子)、日后担任过云南省副省长和中共中央601办公室主任的刘京等。
这个刘京在被邓朴方栽培之后的政治经历可是非常特殊,值得特别介绍一下。
此人的生父名韩钧, 战争年代是薄一波的老部下,1949年初国民党降将傅作义把北平城拱手让给中共后,这个韩钧出任了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兼解放军北平市军管会秘书长,但任职没几天便“因过度劳累而病‘逝“。死前将儿子托付给了山西同乡刘岱峰的妻子,所以刘京就随养父姓了刘。
刘京的养父刘岱山峰战争年代也是薄一波下属,中共建政之后担任过云南省副省长,后进入国务院担任经委、建委副主任,仍受薄一波领导。
因为生父和养父都是“老革命”,所以以“根红苗正”为傲的刘京在文革之初居然和另外一个太子党成员谭力夫一同发表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口号……
日后在邓朴方的手下,与其他太子党成员相比,刘京的地位并不算高,但离开邓朴方的残疾人基本会后,也是邓朴方“小黄埔”里较早升任副省部级者之一,接替了他养父曾经的职务,云南省副省长。
初到云南时,刘京只是省外贸厅厅长。不过到任不久即在回北京探亲期间赶上了一个能让自己升迁的好机会,那就是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曾庆红找到他和俞正声两人,希望他们两人帮助江总书记游说邓朴方到“老爷子”那里离间杨尚昆和杨白冰兄弟。
一九九二年十月邓小平同意让杨家兄弟在十四大上解除军权之后,刘京在云南的职务很快得到升迁,担任副省长几年后即奉调回京,出任海关总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在此职务上过度两年后即升任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自此开始享受正部长级待遇。
自二零零一年九月开始,刘京又被升任610办公室主任和党组书记,然后就连任了两届中央委员,直到六十八岁才退休。
除了如上几位,当年邓朴方的“小黄埔”里还培养出过一个叫唐若昕的重要干部。他是中共文化名人唐弢之子,当年和俞正声一同离开邓朴方的基金会,出任中共秦皇岛市委副书记,后又担任过邯郸市市长、河北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副部长级)等职。
这期间,邓朴方圈子里的小兄弟们都相信唐若昕已经是是国务院外经贸部长的接班人选了,没成想他却因受贿罪被判了十四年有期徒刑。虽然在法庭上宣布被落实受贿金额只有区区三百五十五万,但因为使“国家”遭受了三亿多元的重大损失,所以被打成了从重处理贪官典型。
其实,无论是俞正声还是刘京、林用三,当年都是因为只是效力过邓朴方的残疾人基金会,而基本没有或者说完全没有涉足恶名昭彰的康华公司,这才在日后的中共政坛上混得一席之地。而邓朴方麾下的大部分太子党成员们,都是因为在康华公司鼎盛——甚至已经被形容为“康华共和国”期间胆大包天,为所欲为,被老邓认为是坏了小邓的名声而被过早淘汰了。
查俞正声的官方简历,其中一段是:1984-1985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副理事长、党组成员(其间:1984.12明确正司局级,1985.01-1985.03康华实业公司代总经理);1985-1987年 山东省烟台市委副书记。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俞正声当时只代理了两个月时间总经理职务的那个“康华实业公司”,是谓“小康华”,而当年在中国官场和中国商场上搅起惊涛骇浪的是所谓的“大康华“,虽然至今也没有人说得清”大康华“成立后,”小康华“是他的分公司还是独立公司,反正是”大康华”的规模曾经是“小康华”的千倍不止。而俞正声正是因为“大康华”这个怪胎还在被邓朴方孕育阶段即已经及时逃离了邓朴方麾下,所以日后才被江泽民夸了一句“出污泥而不染”。
所谓“大康华”的全称是“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据知情者称,自一九八六年下半年起,邓朴方、王鲁光、贾虹生(基金会秘书长,后任大康华副总经理)和黄大树(小康华总经理)等人分头游说从中顾委到国务院各部委的老头们,希望将“小康华”扩大为“大康华”,即扩张权力和业务范围,组建一家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同级的国营的部级公司。
一九八七年,“大康华”正式注册成立,其宗旨是这样写的:在国务院领导下以民间形式对外,通过经济活动,为残疾人福利事业筹集资金,交由残疾人基金会用于残疾人保障事业。
大康华公司的正副董事长均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极别,由原石油工作部部长唐克任董事长,原煤炭工作部部长高扬文任副董事长,总经理韩伯平是原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正省部级)。全公司有部长级干部四人,还有司局级干部六十多人,高官之多至今在中共政权所有部级官办公司中仍是独一无二。而如此级别的“大康华”仅仅是邓朴方的残疾人基金会的下属企业,所以当时有人讥讽说“邓朴方这下成了副总理了!”
二零一八年十月,中国内地的民族复兴网曾刊登《康华”:中国官倒与腐败的始作俑者》一文,说是1988年3月正式拿到营业执照不足半年的时间里,“康华”便取得了令人惊叹,也令人愤懑的成就……。
邓朴方曾“欣慰的回顾”“康华”曾经著名于海内外。当时,“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光大集团”、“中国工商开发总公司”和“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并称中国的五大公司。
当时的“康华”短短几个月内就疯狂扩张:北到哈尔滨,南到广州、深圳,处处有“康华”;上海7家、武汉4家、广州7家、南京5家、一个江苏省就有35家“康华”。
当时国务院的多数工业部委都把自己的企业和厂子拉出单子和计划,想在“康华”里搞一块自己的天地。高扬文更是雄心勃勃,与空军谈判,想把“联航”划入“康华”。
一时间,美国来了高级经济代表团,同“康华”谈判,想把C130飞机的全套生产设备迁来中国……
日本也来了高级代表团,找“康华”谈判,想在中国投资,再建一座规模相当于“宝钢”的大钢厂……
香港的甘维珍咨询公司也来找“康华”,介绍美国最大的IAB保险公司,想同“康华”合作,打开该保险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一统天下的局面。
日本伊滕忠商社主动来找“康华”,主动表示愿提供10亿美元贷款,年利率4.5%,大大低于当时英国8%左右的莱波尔利率。
美国的最早与苏联做生意的哈默公司也来找“康华”谈生意。据说哈默见过列宁,这次提出想见邓小平。在“康华”公关部副经理杨壮生陪同下,他如愿以偿地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康华”的魄力是如此吸引人。仅打开半扇门,二级公司便从7个一下子猛增到60多个。“康华”的副业是如此兴旺发达:这60多个“鸡娃子”,有“自生”,没“自灭”,反而都在令人惊愕的极短时间里“长大了”,又“下了鸡蛋”,“还能孵出鸡娃子”。以至于“康华”总公司自己也闹不清有多少孙子辈的“康华”?以至于全国上惊呼:“你们这不成了康华共和国了么!”
接下来发生的康华公司遭到清算的经历十分复杂,仅是把所有被清算的康华子公司和孙公司的名字念一遍就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这里只能总结一句,那就是康华的总公司已经不得存在 ,其子公司们则分门别类地被归并于各个国有公司。
而在被关门清算之前,邓朴方和他的康华总公司在“六四”期间的政治表演,将是我们下篇文章的内容。
(全文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