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国年轻人压力山大,一不小心就会被只言片语破防,造成山洪暴发,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5月4日,中国青年节当天,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因为一句“青年都在睡觉”,引发网友众怒,也点燃了中国社会的劳资矛盾和反精英意识。
张军在微博中说:“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
就这短短二十几个字,却在随后引来成千上万的暴击。目前这则贴文被转发5万多次,评论近4万次,点赞超233万次。
点开评论,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对张的批评和谩骂之声。
网友@叶扬雨清说: “你们腾讯的老年人,就会搞些无病呻吟的策划。天天想着骗点击赚流量,一天不炒作会死,还是一天不抄袭会死?”
@香菇丸子居然这么好吃: “黄鼠狼给鸡拜年鸡居然还没起床。”
@隋喵: “难道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不是青年们做的嘛。”
@喵星福音: “青年人表示,看不懂油腻张总对绿色老年人app的执念。(曾经翻看过张总的微博,一年只提到了2次qq)”
@大发明家黑默丁格Heimerdinger: “对青年最大的敬意就是让青年好好睡个觉。”
@谏山创厨: “我不睡觉干嘛?去你家把你抓出来挂在路灯上吗?”
@jessie111111辣: “被压榨完了,不睡觉补充元气,怎么接着被YA扎?!睡个觉还被你diss了?况且有些青年五一在上班啊!”
之所以不厌弃烦地将这些评论罗列出来,是因为他们的评论都获得了上万人的点赞,点赞最高的有17.8万。这些人的声音是不能小觑的,他们背后代表的更多沉默的力量可能是几何级的。
这些青年内心的不满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中国愈演愈烈的劳资矛盾;二是普通人的反精英意识。
“996”背后的劳资矛盾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特别流行着一种“996”文化,青年人在现实中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在网络寻找宣泄出口。张军的这一句批评,犹如难得有一个假期可以睡懒觉的儿子,突然一大早被母亲叫床、撤床单,你说能没有起床气吗?
青年们愿意忍受“996”,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屈服,而是他们无奈的妥协,因为他们身上有着新时期的“三座大山”。
他们内心也清楚,张军的这一番操作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流量和品牌宣传,让资本家的钱包更鼓一些。而他作为资本家的一只“走狗”,遇到青年们不配合他,就换作另一副面孔,骂骂咧咧起来,这让受够气的青年们怎能再忍。
青年们本没有和资本家共情的责任和义务,有的只是对内卷的不理解和愤怒,资本家有的则是对996的支持。
有人说,张军作为一个公关总监是不合格的。他本可以把“睡觉”说出“补觉”就可以轻松在青年们心中树立一个“有良心”的人设,不仅赢得年轻人的好感,企业形象也能提高一些,他自己也不会被骂上热搜。
青年中的反精英意识
有人叫嚣把张军抓出来挂在路灯上,令人忍俊不禁,他其实还算不上资本家,他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人,刚刚踏进了精英圈。
精英和阶级、阶层有关,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权力和地位。在今天的中国,它更多表现了财富的多寡,它等同于我们常听到的“成功人士”、“有钱人”。
精英的社交圈里有一个圈层文化,这种圈层文化,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专属的文化符号;二是利己的排他性;三是对外的渗透性。精英的圈层文化符号,有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穿着、礼仪、举止谈吐、生活趣味,也有我们看不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精英的圈层有着旁人难以逾越的壁垒,他们出入的场所通常需要会员制,普通人很难接触到他们。如今在西方被称为精英人士的律师、牙医、金融师,他们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为了保障自己的精英地位,他们需要不断提到自己的职业准入门槛。此外,精英的圈层文化还有向下的渗透性,普通人会积极效仿精英阶层的流行和审美,这就好比今天我们熟知的那些奢侈品其实大部分都被普通人买走了。
当一个人真正进入了精英圈层,他的内在和外在必定和原来的他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历史学者塔奇曼在《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书中写道:抗战中期,美国新闻记者组团前往延安,他们被共产党人的廉洁奉公、富于理想和献身精神所感动。回来后,他们对宋美龄感慨中国居然还有这样一群积极上进、健康廉洁的人存在。宋美龄感触良深默默凝视长江,几分钟后回身说:“我承认,也许你们说的都是真的,但是,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到真正权力的滋味。”
如果拿今天的中共和去过作对比,宋美龄的看法完全正确,共产党人在成为这个国家的精英之后,他们也会和原来不一样,甚至变成了他们曾经厌恶的那个对象。
张军也许和那些励志的故事一样,从一个公司的底层员工爬到公司领导层。当他们成为公司或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时,他们的思维方式必然和他们目前所处的圈层一致,而对于圈层外的人来说却是不可理喻。
在一个阶级固化、贫富悬殊的社会,精英和平民的对立与敌视是最严重的,也是最危险的。如果精英不能承担应有的责任,平民不能保持适当的理性,最后这个社会只能从一个毁灭走向另一个毁灭。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