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王星办报

周鸣
2022-06-01
image
社区报纸示意图 (图片来源:piqsels)

王星办报是真人真事。王星敢为天下先,创办了中国解放后第一份民间报纸。创刊号还未问世,王星就扬言要让报纸成为深圳第二大报。事实上,他真的做到了。他是怎样做到的呢?王星借助报纸平台,推出一系列的创意活动,很快就提高了报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竟然做到领导满意、读者满意、报社满意、商家满意四方共赢。他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王星是“中国首次优秀文稿竞价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这次活动搞得十分成功,王星提倡以墨作“海”,以笔迎潮,建立起一个公平体现知识分子价值的市场,让文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带头先富起来,让智慧依仗着文人的经济腰杆,流通起来。“文稿竞价”成了当时轰动海内外的一件大事。

王星原是《深圳青年》杂志的记者,新闻感觉特强,用当时的行内话说就是“很有新闻眼”,他采访写作的许多报道都占据了《深圳青年》的头版头条。

王星想创办一份中国惟一的民间报纸,他说这份报纸可以实现自己的新闻抱负。他认为这份报纸要将民生放在首位,并将这份新报纸定名为《大众服务报》。

白手起家

可以,办报纸需要资金,哪来的钱呢?办报纸需要人才,哪来的人呢?王星说:“资金会有的,人才会有的。”他的话令人想起电影《列宁在1918》华西里说的那句传遍了中华大地的名言:“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王星不知从哪儿找来7个金主:两个国企老总、两个民企老板和三个城中村村长。他就这样召开了《大众服务报》的第一次股东大会。王星对那七个有钱人说:我们要办中国第一份民间报纸,也是目前为止中国惟一的一份民间股份制报纸。这张报纸肯定在中国新闻史上占一席位。许多人都想成为我们《大众服务报》的股东,但我都没有接受,我只选定在座的七位。众所周知,一份报纸最重要的价值不是排版电脑,不是印刷机器,而是这份报纸的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的增长速度快得多,倍率高得多。澳洲传媒大亨梅铎1969年以150万元买下《太阳报》,到1990年,《太阳报》已经成为日销量最大的英文报纸,无形资产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各位今日投资我们这张《大众服务报》,几年后就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王星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继续说:“钱多了我也不要,每个股东最多只可投资35万元。”

王星的发言颇具诱惑力和煽动性,一下子就打动了7个老板的心。王星说罢,其中一个国企老板就抢着发言,率先支持王星创办报纸,愿意成为投资者。

其他老板见状,都纷纷表态支持这一新生事物。35万元对于一个有数亿元资产的民企和城中村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完成了原始积累以后,先富起来的一些人就希望自己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家民办报纸的股东而名垂青史。

第二天,一个村长用塑料袋装上35万元来到王星的办公室,甩下就走,就像丢下一包废纸似的。其他股东也相继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支付等方式将资金打入报社的账户。

仅仅几天时间,7个股东的资金全部到账。每个股东投入35万元,王星一下子就获得210万启动资金。王星用这笔钱买了十几台电脑,租了几间办公室,聘了十几名编辑记者,还买了两部汽车,报纸就宣告正式开办了。

可是,办报除了开办费用外,日常开支也不少,例如印刷费、投递费、房租水电以及编辑记者的工资福利等等,缺少经费就难以运转王星粗略算了一下,每月的必要开销不下15万元。

王星不想继续动用那笔开办费,如果用那笔开办费来支付日常开支,很快就会坐吃山空。王星决定另辟溪径,寻找可令报纸正常运作的流动资金。

他很快就联系了几家声讯台。这些声讯台都是刚刚冒出来的新生事物,他们根据市场需要,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声讯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例如男孩子可以打电话给声讯台,给心爱的女孩点一首情歌,也可以请声讯台在自己的父母生日那天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还可以为一些发生误会的朋友代致歉意,令他们重归于好。

然而,好多人并不知道声讯台有这样的功能和服务,声讯台想在官媒上刊登广告,但即使他们愿为整版广告付13万元,好几家报纸都不接受,大都是嫌他们的档次太低。

王星向这些声讯台的老板发出了橄榄枝,他说:我们《大众服务报》可以成为你们的广告平台,每星期给你一个整版,就叫做“电话周刊”,你爱怎么发布广告就怎么发布。

几家声讯台的老板听后大喜,当即就跟王星签下合同,声讯台每月给《大众服务报》提供17万元流动资金,《大众服务报》每期给他们一个整版(后来还指派几个编辑专职帮助声讯台开发新项目),就叫做“电话周刊”。

深圳第二大报

当《大众服务报》正紧锣密鼓筹备创刊时,王星在一次会上说:我们的报纸自创刊之日起就要成为深圳第二大报。当时,好多人以为王星在吹牛,哪有一家报纸敢自我吹嘘,一出台就要成为当地的第二大报?须知当时的《深圳特区报》(党报)发行量是27万份,《深圳商报》(政府报)也号称发行量是13万份,《大众服务报》如欲成为深圳第二大报,发行量至少要超过20万份。

然而,王星可不是吹的,他的做法很简单,就是让《大众服务报》一创刊就随《深圳特区报》附送,凡是《深圳特区报》的订户都可以免费得到一份《大众服务报》。

《深圳特区报》发行部的老总听了王星的想法后,当即把腿一拍,夸道:“好主意!”他做梦也没想过,《深圳特区报》什么都不用干,白白地增加了不少附加值。于是,《大众服务报》的发行量一创刊就是27万份,成为与深圳党报并驾齐驱的第二大报。

可是,也有人不高兴,最不高兴的就是邮政局,他们本来跟王星说过,他们可以将《大众服务报》送到每家每户,每份报纸的投递费只收0.1元。王星心里的算盘一打,0.1元听起来不多,可是27万份就要27000元,一个月四期报纸,光是投递费就要10万8千元,一下就把17万花掉了一大半。因此,王星不得不放弃了邮政局。

我还想成为深圳第一大报

《大众服务报》一创刊就成了深圳第二大报,已经创造了一个报刊奇迹,赢来满堂喝彩。但是,王星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要令《大众服务报》成为深圳第一大报。

有人以为王星是白日作梦,以为王星又在吹牛皮。

可是,王星这回也不是吹的。他心里自有一套数据和逻辑:深圳当时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好多家庭都有独生子女。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即使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每天订上一瓶鲜奶。当时为市民提供鲜奶的某乳业公司一天的鲜奶订量就高达100万份。

王星找来这家乳业公司的鲜奶主管,表示《大众服务报》可以跟他们合作,让他们在每天为家家户户送鲜奶的同时,送上一份免费的《大众服务报》,王星还把这种方式喻为“精神加物质”。鲜奶主管一听可乐坏了,订鲜奶,送报纸,“精神加物质”!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下月的鲜奶订户一定会数量大增。他很想立即就跟王星签合同。

可是,王星听到有些读者反映:这家乳业公司说他们每天供应100万瓶鲜奶,深圳哪来这么多奶牛啊?还不是兑水的!我们的报纸如果跟这些掺水“鲜奶”混在一起赠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们的报纸也是掺水的。如果一家报纸在市民的眼中满是水份,这家报纸很快就会失去公信力。而一家报纸失去了公信力,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王星最终没有选择跟这家掺水的奶业公司合作。

当一天“总统”

《大众服务报》创刊没多久,王星又想出了一个鬼点子,那就是举办一个“当一天总统”的活动。这个活动听起来很简单:谁想当总统都可以,只要打个电话到声讯台报名就行了。声讯台的电话每分钟收费一元,打电话报名当总统的人只要报上自己的大名和身份信息,就有可能当选“总统”。但那一长串的身份证号码和地址电话,要说清楚至少也得2分多钟。王星还允许参选者可以重复报名,“增加当选机会”。因此,声讯台一天就接到几万个报名电话,深圳人爱玩,花几块钱打个电话算不了什么,但声讯台却大大地赚了一笔。

王星又派人到深圳银湖度假村,问他们可不可以腾出一间总统套房供当选“总统”的人住一个晚上。银湖度假村当时共有七个总统套房,平时很少有人入住,腾一间经常空置的总统套房出来搞搞活动,就算是聚聚人气或热热场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就答应了王星的要求。作为回报,《大众服务报》给银湖度假村免费刊登了两个月的广告,其中包括一些属于新闻性质的软广告,令银湖度假村多了好多露脸机会。

“当一天总统”报名截止后,王星请来两名公证员,当着他们的面,在声讯台接到的几十万个电话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出一个“总统”和9个“副总统”,当选“总统”的人可以携带自己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妻儿一起参加活动,“副总统”们则可以去银湖度假村免费玩一天。《大众服务报》请来几辆豪车,浩浩荡荡地上门接送“总统”一家老少,连同坐着9个“副总统”组成的车队打着双闪,缓缓地绕城一周,赚足眼球后再驶向银湖。

银湖度假村的总经理亲自率领一众员工站在酒店大堂迎候,并在宴会厅设宴款待“总统”一家老少和“副总统”们,饭后又让他们去免费骑马,在湖中荡舟,直到天色渐黑,才热烈欢送“副总统”们回家,留下“总统”一家入住总统套房。银湖度假村的总统套房很大,像一个大院,院里有非常豪华的总统套房、总统夫人套房以及总统的秘书房、警卫房、司机房、厨师房等,“总统”一家住不了那么多房,《大众服务报》的编辑记者便全程陪同兼采访。第二天就写成新闻《我当了一天“总统”》,刊登在下一期的《大众服务报》头版,新闻图文并茂,又一次把银湖度假村亮给世人看。

在这次活动中,当上“总统”的人高兴,当上“副总统”的人高兴,银湖度假村高兴、《大众服务报》的记者编辑也高兴,声讯台的老板更高兴。

当一天“皇帝”

“当一天总统”的活动余温未退,王星又想出了一个新招,那就是“当一天皇帝”。活动报名方式与当一天“总统”几乎一样,人人都可以打电话去声讯台报名当“皇帝”,最后用电脑随机抽样方式选出一名“皇帝”,因为历来皇帝都没有副职,所以这次没有抽选“副皇帝”。

王星选中了东湖公园的一家餐厅,这家餐厅口口声称“顾客就是上帝”。王星说,对于商人来说,顾客就是上帝,普通市民既然可以当上帝,当一天“皇帝”有什么大不了的?既然这家餐厅的菜式好,服务佳,为什么不可以让来这家餐厅消费的顾客享受一下帝皇待遇?

举办活动那天,“皇帝”在《大众服务报》的记者编辑陪同下,驾临东湖公园那家餐厅,身穿宫女服饰的女服务员一长溜地站在门口夹道欢迎,将“皇帝”迎入一间装饰得比皇宫还像皇宫的大房间,先让“皇帝”换上龙袍,戴上皇冠,坐上皇位,九名宫女殷勤恭敬,全心全意侍候一个皇上,斟茶倒水,夹菜舀饭,“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足“皇帝”瘾。

在《大众服务报》记者笔下,这家餐厅视顾客如皇帝的新闻报道就成了下一期报纸的头版头条。

这次活动也办得很成功,结果,“皇帝”高兴,餐厅高兴,报社高兴,声讯台更高兴。

接下来,王星还策划了一系列这类活动,如“当一天总裁”、“当一天老板”、“当一天市长”等,但后来都随着王星的调走而没有开展,《大众服务报》最后也由于种种原因无疾而终,但王星的敢想敢干精神和他的办报创意却深深地留在我的心里,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谁说中国人没有创意?谁说中国人缺乏想像力?看看王星怎样白手兴家创办报纸,人们可不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作者:周鸣

猜你喜欢

【读者投稿】回国观感

周鸣  2024-12-11

【人在澳洲】人间最美是春晖

杨先运  2023-11-06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