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消费不振 新基建能否挽救中国经济?

米兰
2023-03-19
image
2020年6月8日,中国江苏连云港正在建设中国“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图片来源:TPG/Getty Images)

这是3月18日深圳盐田港的现状,视频中可以看出,堆积如山的空集装箱到处都是。大量空载的卡车在停车场整齐的排列著,昔日繁忙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浙江海宁八方布业,是长三角地区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牛仔布企业,也是当地出口创汇的大户。现在由于缺少订单,机器设备停止运转,工人被辞退。

江苏昆山非常知名的的台企六合集团,近日也传出搬迁至越南的消息。这是一家以机械制造为中心的中低端制造公司,旗下6家工厂为昆山提供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3月16日,台资企业广州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搬迁,因没有补偿,大量员工聚集在厂区内维权。

出口、投资、消费被称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但是从目前中国的总体经济形势来看,这三驾马车似乎都缺乏动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出口,从中国各大港口目前堆积的大量空集装箱也可以看出,中国商品出口呈现了断崖式下跌。3月7日,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1至2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8%。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达15.2%;对欧盟出口则下跌了5%。

与此同时,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大量外资企业加快了撤离的步伐。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外企撤离中国的消息。这些以出口为主的外资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他们的持续撤离,对中国进经济及就业的打击还会越演越烈。所以,中国再想以出口来拉动经济似乎已不可能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消费,中国人消费的核心一直是房产。房地产汇聚建筑、家电、服务等行业,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之前的视频中也谈到,2月份的房地产销售数据,16个主要城市交易量同比下降了7.6%。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1-2月经济数据也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5.7%。另外,数据显示,中国百强房企2022年累计销售金额更是平均下滑了42.6%。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房地产业占全国GDP比重为6.8%,建筑业占比7%,广义的房地产占GDP比重近14%。如果再加上相关的能源及金融行业,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可以占到中国GDP的17%以上。

因此,房地产行业的萧条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短时间内不会有哪个行业能够填补这个的空缺。

那么能否利用政策刺激国内其它消费来提振经济呢?近日,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汽车市场开启了史上最强的降价潮,部分车型降价幅度高达50%。这次由政府联合车企的促销活动,或许能够一时拉动经济,但是这种方式毕竟是不可持续的。并且,我们也可以预测到,经历这一波疯狂的降价潮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可能会步入一个停滞期。

中国的实体经济更是一片萧条。三年疫情下来,再加上产业链的转移的连带效应,造成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破产倒闭。数据显示,这些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并且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所以这些企业的倒闭,又造成大量的失业人口。

所以,很多人在失去了工作或是赖以生存的产业之后,他们的消费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在出口和消费均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中共政府可以依赖的就只有投资了,这里主要指的是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从中国目前制定的政策也可以看出,当局已经把增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俗称新基建)”(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作为刺激经济的解决方案。

所谓新基建,是在2018年12月由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它其实是脱胎于中共当局于2015年提出来的总投资达3000亿美元“中国制造2025”计画。由于“中国制造2025”引发美国对保护知识产权各方面的担忧,甚至被认为是2018年爆发的美中贸易战的导火索。随后北京当局逐渐降低了声调,并将“中国制造2025”改头换面为新基建。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公共设施基本建设投资,新基建聚焦的主要有七大领域:1)5G基建;2)特高压;3)城市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大数据中心;6)人工智慧;7)工业网际网路。此外还涉及诸多产业链。

为配合该领域的发展,3月10日,中共人大会议推出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中共国家数据局将正式组建。方案声称,中共国家数据局负责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3月6日,中共党媒“新华网”刊文称,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双擎驱动、协同发力,新基建投资将持续扩大,投资增速达两位数,在基建投资中的占比将逐步提高到15%∼20%。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声称,数字经济是新基建的核心,数字新基建的投资建设将成为稳住投资的重要渠道。

根据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1.45 trillion USD)左右,带动相关投资累积可达近20万亿元。

据新浪网旗下的财经频道2月16日报导,今年1月份全国各地陆续发布大基建开工的项目,投资额及目标增速都超过预期,不少省市是两位数的增长目标,各地的投资额也都是万亿级别的。根据广发宏观的统计,新基建占比为15%。

但不可否认的是,被中共当局极力推崇的新基建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风险。

首先是技术风险。我们看到新基建项目中所属的数字科技,对算力服务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运算能力主要取决于芯片,数据中心伺服器更是需要很多高性能计算芯片。而目前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令不断升级,中国很多企业已经面临无法获得高端晶元的艰难处境。因此,无法获得核心的芯片,即便是基础设施建起来,一些项目也很可能因缺少晶元而无法正常运行,甚至烂尾。

其次是融资问题。由于新基建属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应用场景和投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因而目前很多社会资本对“新基建”项目参与度不高。同时,新基建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短期回报有限,也导致“新基建”项目投融资困境凸显。但如此巨大的投资,对于已经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来说,已经无力承担。

据陆媒报导,新基建的资金来源是依靠中共的财政资金和专项债券。但是这种由政府主导的非市场化投资很可能会造成过度投资或盲目扩张,带来生产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初现端倪。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发布调研报告称,中国中西部的数据中心资源相对过剩,西部的数据中心整体空置率在50%以上,部分区域上架率不足10%。这种空置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中西部地区,甚至在一线城市也有发生。

数字产业领域的专业谘询机构科智谘询发布的《2020-2021年上海及周边地区IDC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地区IDC机房平均空置率为16.4%,部分数据中心空置率超过了40%。

据谘询机构ICTresearch预测称,中国数据中心面积到2025年将快速增长到6,000万平方米。

另外,陆媒报导称中国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2022年基站总数突破200万个。但是据我们调查到的实际情况是,大量的5G基站只是摆设,很多人所谓的5G手机实际使用的还是4G网路。由于缺少晶元,华为的5G手机已停止更新。

第四,还有电力的问题。数字经济高度依赖数字设备,几乎所有数字基础设施均由电力驱动,且需24小时不间断运行,5G基站、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伺服器等消耗的电量远大于日常电子消费品。在能源价格飞涨的当前,中国的电力供应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据业内人士测算,一个数据中心从建成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中,能耗成本占据40%∼50%。新基建的建设和运营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能源消耗过大、污染物排放等。

另外,据中国的业内人士表示:从新基建的投资重点领域看,多地布局数字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带有明显的超前投资和结构调整效应,因此很难立即见到收益。

有人说中国目前的状况和2008年很相像。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急转直下,工业生产大幅下滑,大量中小出口企业关闭,沿海地区出现失业潮等。2008年11月中国政府为稳定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财政,货币等政策,总规模约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60亿美元。

但是当局打著基础设施投资的名号,却以房地产消费为核心,以重化重工上游产业为依托的强行扩表、加杠杆,形成中国国内以债务扩张拉动经济的结构与体系。货币泛滥造成产能过剩、通货膨胀、房价飙涨、巨额地方债务、银行坏账、生产率水平下降、低效投资和严重的资源浪费等一系列负面效果,饱受许多经济学家的批评。另外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还存在重复投资、低效投资、无效投资乃至权力寻租以及豆腐渣工程,严重浪费了中国资源。

如果说2008年的4万亿让中国的房价一飞冲天,让全社会陷入债务黑洞,那么这一次,由中共政府主导的“新基建”投资,能否挽救中国经济,是否会催生另一个经济怪胎,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离世35周年 胡耀邦影响今何在?

美国之音  2024-04-1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