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山东某企业发布了一则相当“惊人”的内部要求:所有28到58岁的员工,如果在今年9月30日前不结婚,就可能被辞退。
而且这份文件还堂而皇之地把“不婚”人群定义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仿佛只要没领证就要被扣上大罪。
乍听之下,这份规定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时候结婚,难道不应该是个人自由吗?
毫无疑问,企业有权制定管理制度,但管理范畴总得有边界。
结婚本就属于个人生活与私域,动辄就拿就业机会来威胁,实在是把手伸得太长。
更夸张的是,这家企业不仅对单身人士“下通牒”,连离异后暂未再婚的人都成了打击对象。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们居然在文件里用“道德高度”来给员工贴标签,认定“不婚就是背离了伦理”。
如此上纲上线的道德绑架,无论从法律还是常识角度,都显得极为不妥。
其实,这样干涉个人选择的“操作”,并不是孤例。
前阵子某些地方搞“亮化工程”,要求所有商铺在春节期间必须通宵开灯,还一度出现管理人员私闯店铺强行开灯的状况。
类似做法的共同点就是越权:明明是部门或企业想达到某种目标,却不考虑当事人的意愿和权益,干脆一纸令下强迫执行,仿佛根本不需要征求他人意见。
无论是“你不结婚就开除”还是“强行打开店铺灯”,都凸显一种不容置疑的霸道思维:只要我觉得正确,就可以将个人或企业利益凌驾于他人基本权益之上。
可事实上,婚姻关乎感情、经济、人生规划,开灯与否则关联商户经营成本和自由选择,本该由当事人自我决断。
将这些个人领域与就业、商业许可捆绑,甚至给不配合者扣上“反道德”的帽子,恰恰是一种越界。
面对如此“奇葩规定”,我们不妨多一些质疑和思考。婚姻大事理应遵循个人意愿,没有哪条法律允许企业用“辞退”逼迫员工立即成家。
如果公司真想鼓励员工成家立业,大可以通过关怀、福利、配对活动等柔性方式让人感受到温情,而不是一味强硬施压。
至于“亮化工程”,更应以疏导与服务为主,既要顾及城市形象,也要尊重商户的经济负担与自主权。
倘若此类规定真能大行其道,那么下次是不是还可以逼着员工生二胎、逼着商户无偿提供广告位?
这些看似极端的猜想,恰恰揭示出我们应该在每一个看似“荒诞”的事件面前保持警醒:当有人可以随意制定规则并强制他人服从时,必然会产生对个人自由的侵犯。
也只有及时提出质疑、呼吁监督,才能在“奇葩规定”甚嚣尘上时,为个人权利和社会公义守住底线。
希望我们都能在各种“荒唐令”面前,坚持理智发声,也希望有关部门及时调查处理这种明显违背法律与公序良俗的现象。
毕竟,选择婚姻与否、何时结婚生子,本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容不得旁人随意干涉,更不能将其与就业脱钩挂钩。
若没有底线意识,企业越界干涉、地方强力推进等做法只会层出不穷,到头来受损的不仅是个人幸福,也会是整个社会的健康与和谐。
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人生不鱼期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