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国官媒斥责瑞典服装品牌H&M在去年发布的一份不采购新疆棉花的声明,引发中国自上而下抵制外企的浪潮。被波及的外企包括国际知名名牌耐克、阿迪达斯、范思哲、ZARA、优衣库、无印良品等。有熟悉纺织产业的专家说,欧美等国家禁止新疆棉花会对中国纺织业造成极大的冲击,雨季当前由中国官方发起的抵制声浪预计难以持久。
随着抵制洋品牌风波持续发酵,一篇于2021年1月17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制裁棉花的背后:全球供应链上那些隐藏的秘密》被热传。此前,很少有人关注这篇文章。据称,该文的作者“安梁”(笔名),是一位熟悉中国工厂生产、劳工权益方面的非政府组织专家。
安梁在文中称,这场风波去年就已展开,一些服装企业声明关注新疆少数民族遭强迫劳动、强调不采购当地产品及原料,背后其实是为了符合美国政府的相关规定。
2020年7月1日,美国政府发布“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警告企业不能让供应链与该地区“侵犯人权”的实体发生联系。
2020年12月3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宣布禁止从新疆进口棉花及棉织品,并要求美国所有入境口岸扣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的棉花产品和任何类似产品,只有在进口商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强制劳动”,被扣留货物才会被放行。
继美国之后,欧盟海关也做出类似决定。
安梁在文章中指出,相关法令出来之后,为了避免相关损失或巨大麻烦,2021年1月上旬,英国大型服装品牌马莎百货公司(Marks & Spencer)宣布,停止与采用新疆棉花的供货商合作。不止如此,很多服装品牌都悄悄地离开了中国。
2021年3月22日,美国联合欧盟、加拿大和英国就新疆问题进一步制裁中国的官员和公司。
3月24日,中国当局发难,官媒斥责瑞典服装品牌H&M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引发全国抵制外企的浪潮,大批外企被波及,包括国际知名名牌耐克、阿迪达斯、范思哲、ZARA、优衣库、无印良品等。
抵制新疆棉花 对中国影响大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26日发表文章《新疆棉花:中国自己还不够用》,称新疆棉花占中国产量的87%、占国内消费的67% ,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还需进口200万吨左右的棉花,言外之意就是,即使不出口,中国人民也完全可以消化的掉,不怕国外制裁。
对此,中央社引述安梁认为,这个说法是一种混淆。他说,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重要的优势产业,如果欧美日等国家都不用新疆棉、不下订单给中国的工厂,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将出现供过于求,政府也将不再补贴,从棉花种植开始,大量产业会大幅萎缩,造成关厂失业。
安梁解释:“关键是你(中国厂商)无法证明出口或提供给外商的布料没有用新疆棉”。
安梁举例,因为中国工厂生产与采购作业不够透明等等因素,纺织企业难以证明自己生产的布料到底有没有用到新疆棉。比如总部设在香港的大型棉纺织企业溢达集团就很为这件事情头痛。
安梁介绍称,溢达集团是跨国集团,它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销售客户则包括美、欧、中、日。
抵制还能持续多久?
3月24日,中国对欧美品牌的抵制潮开始,明星纷纷与外企解约,中国几乎所有的艺人都在转发人民日报的文章,称支持新疆棉花。中国外交部更是摆出强硬姿态,称这些在中国赚钱的外企不该“吃饭砸锅”。
不过中央社在报导中认为,中国很有可能无法强硬太久。
这一点,可以从向来“强硬”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3月25日的发文中看出端倪。该文章虽然用词很巧,但却也不得不这样写道“新疆到底有无‘强迫劳动’…我们完全可以证明给全世界看。…西方服装巨头很多在华盛顿的压力下曾表示与新疆棉花切割,…争取扭转它们的态度,包括促使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重新定义新疆棉花,又成了我们打赢这场斗争的现实抓手。”
中国官方数据,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制造和批发零售两个领域有121万家法人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多达1563.6万人,2018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12.7兆元,是仅次于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二大产业部门。如果把个体工商户和棉农算入,纺织服装业直接雇员估计为2500万人。
安梁:当务之急是尽快化解此类风险
中央社引述安梁说,当前中国网友对西方服饰品牌的抵制潮过几天可能会降温,官方或许有意借此让外企回头给自己国家的政府施压,但棉花出口的问题最终要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较透明的展示,确认新疆没有强迫劳动问题才能解决。
安梁认为此事最大的问题是“谁来展示、谁去证明新疆没有强迫劳动问题。”
安梁说:“总部设在瑞士的非营利组织“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过去负责这个角色,但是BCI去年10月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由于在新疆越来越难进行相关调查,BCI决定暂停新疆良好棉花认证。”
安梁警告称,如果不认真化解“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而带来的产业风险”,随着国际订单的流失,中国约1/2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和1/4的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可能在未来2到3年内面临没有订单的困境。而且由于纺织服装是一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替代性很强,欧美日订单一旦离开中国,可能就很难再回来了。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