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似乎有越来越多当地年轻人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中奖概率高达万亿分之一的彩票上。
中国财政部上星期二(9月26日)公布,1月至8月累计,全国共销售彩票3757.61亿元(人民币,下同,约704亿新元),同比增加1278.52亿元,增长51.6%。其中,福利彩票机构销售1263.25亿元,同比增长26.4%;体育彩票机构销售2494.36亿元,同比增长68.5%。
其中,8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529.57亿元,同比增加184.81亿元,增长53.6%。
中国财政部说,主要受重大赛事增多、即开型彩票新票上市等因素影响,彩票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快。不过,有观点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离不开经济景气度。
经济不景气
今年以来,有关中国经济的负面消息不断: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缓慢、青年失业率创新高、外商投资低迷、出口和货币疲软,以及房地产行业陷入危机。其中,反映经济状况的青年失业率,在6月达到了创纪录的21.3%。青年失业率指的是年龄16至24岁人口的失业率。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8月中旬,以“统计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劳动力调查统计也需要进一步健全优化”为由,宣布自8月份开始,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这一决定马上引起舆论批评,不仅敲响了中国就业市场的警钟,也突显中国经济成长停滞的困境。
尽管没有彩民年龄层次的细分统计佐证,但有中国媒体报道,好些彩票店老板说,店里的年轻面孔比以往多了。
在微博上,一条“彩票中了1.7亿元后该做什么”的话题次数接近四亿次,讨论上万次。
根据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帖文,好些年轻网民也都将彩票视为了“救命稻草”。
一位自称刚从大学毕业的网民说:“大环境如此糟糕,我当然是想买彩票啊……谁不想中奖一夜暴富,从此翻身?”也有网民消极表示:“都想着靠赌一夜暴富,我也想。至于工作所得工资,不过是窝囊费罢了!”“大家都把发财的希望寄托于运气,而不是自己,说明了社会上的钱不好挣。”
对于这一点,凤凰网在6月刊出的文章《年轻人为何迷上了买彩票》中给出如此见解——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时代,“天道酬勤”的工作伦理都被普遍奉为圭臬,那时人们的生活是稳定可预期的:只要投入,就有成正比的回报;到了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就算内卷到卷不动,也未必能实现梦想,那句“选择比努力重要”的流行就不是偶然的,这表明不少人察觉,光埋头苦干是不行的。
简单来说,人们即使努力工作,在今时今日的大环境下,大概率还是无法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有了彩票,就至少还有一丝发横财的希望。
彩票行业转型迎合年轻人
从彩票店装潢走向年轻化的现象判断,年轻顾客群增多估计已成趋势。
综合中国媒体报道,和人们印象中那种灯光昏黄、大爷大奶扎堆的场景不同,如今许多彩票店开始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例如,门面装潢越来越讲究,包括加入醒目和趣味十足的标语、用色大胆又突出的设计等等。有网民因此开玩笑说,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网红奶茶店。
此外,彩票店近年来也大量出现在年轻人聚集的场所,比如商场、超市、地铁站等。
自媒体“开菠萝财经”引述一名刚就职的大学毕业生晓立说,在她家附近1000米的范围内,有四家福利彩票站、三家体育彩票站,一些便利店里设置了自助彩票机,公司楼下的商场将原本的奶茶、糖果等移动摊位,改成了彩票移动摊位,地铁附近也开着一家福彩店。
摆脱老气的彩票店像奶茶店那样讨得年轻人欢心后,两者之间相互吸引,渐渐形成稳固的回头客与店主的关系。
中国许多彩票店的门面装潢越来越讲究,包括加入醒目和趣味十足的标语、用色大胆又突出的设计等等。
《新京报》的评论就指出,至少从彩票和年轻人的“相处模式”看,二者其实已经彼此接纳,彩票已经很自然地融入了年轻人的生活图景。
不仅如此,第一财经“DT财经”还发现一个现象:买彩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
在中国社交平台上,兴起了“送礼就送刮刮乐”的小风潮——把彩票做成“花束”当礼物送给闺蜜、男朋友、女朋友:生日礼物、七夕礼物、儿童节礼物……反正“这是一束花还是五百万你说了算”。把刮刮乐当成“份子钱”,是一些年轻人面对“人情关系”的巧妙选择。
总的来说,彩票价格几乎人人都负担得起,买几张的价格未必比一杯网红奶茶来得贵。因此,人们路过彩票店随手买一两张,并不会构成心理负担,中奖固然好,没中也是图一乐。于是,在一些人眼里,彩票更像是一种日常的精神消费。
“在买房和买车中选择买彩票,在上班和上学中选择上香。”
这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面对的现实环境。他们不一定是躺平或真的佛系,只是在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普遍降级的当下,选择了买彩票这么一个可负担且不失趣味的娱乐活动罢了。
(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楚报集团)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