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东南亚未来的选边取决于美国政治

何清涟
2024-05-23
image
第18届东盟峰会期间,东盟国家的旗帜在印尼雅加达的谭林(MH Thamrin)大道上升起。(图片来源:Gunawan Kartapranata/CC BY-SA 3.0)

美国的亚太战略以扼制中国势力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为目标,战略构想中的盟国除了日韩之外,就是东盟国家。上个月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发布《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中国与海外媒体均以“东南亚风向变?中国首超美国成站队首选”大幅报道,并引述专家意见,认为若未出现能够与之匹敌者,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将持续上升。

这一变化缘何发生?是不可逆向还是继续呈钟摆状态?本文试作分析。

必须考量《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发表的国际背景

该研究所自2020年首度发布《东南亚态势报告》以来,该报告已成为该地区精英阶层对地区和全球重要关键问题看法的年度评估。今年的调查基于对东盟十国的1994名决策者、记者、商人和专家的访谈,结果显示:50.5%的受访者表示东盟应该与中国结盟而非美国,比2023年的38.9%相比大幅成长;美国则从去年的61.1%下降至49.5%。这是该项统计自2020年以来,首度出现中国好感度高出美国的情形。

细分下来很有意思:在东盟成员国中,仅有菲律宾、新加坡及越南的多数受访者选择美国为结盟首选,其他7个国家则倾向与中国结盟。从“一带一路”倡议与对中贸易中受益最多的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欲与中国结盟的立场也最为鲜明,支持人数超过70%。

近20多年以来,东南亚地区国家一直奉行“政治安全靠美国,经济发展靠中国”这一策略,这种三角关系一直未变。直到去年,东盟十国的大部分国家还坚决反对中国在该海域的扩张,如今发生这种态度上的变化,只能说它们对美国的信心因加沙战事发生动摇。

拜登入主白宫三年以来,美国已经涉入两场暂时看不到结果的战争。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下旬开始,国际社会多认定战争很快结束,普京将下台。结果是战事拖到现在尚未结束。但2023年10月以来的以巴战争带给美国的影响远比俄乌战争复杂,一是美国民主党基本盘,包括大学生、lgbtqi+、BLM在内,因反对政府支持以色列而举行抗议活动,最近百多所大学校园抗议只是一波新高潮;二是美国因支持以色列而陷入孤立,多次联合国会议的表态,以及欧洲爱尔兰、挪威、西班牙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是证明。这两个因素确实都动摇了盟国对美国的信心。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还有一个宗教因素,该地区有三个伊斯兰国家,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其余7 国中,柬埔寨和新加坡的穆斯林人口较多,越南和老挝穆斯林人口较少。这种人口构成,在以巴战争之后,影响了该地区对美国的态度。

由此观之,在东南亚与中美这三角关系当中,中国因素可变项不多,但美国因素可变者甚多,一是国内政治(比如大选结果),二是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与方式。除此之外,东南亚国家本身的政治也是可变因素。

东盟十国,亲美亲中各有考量

美国的亚太战略从奥巴马第二任期重返太平洋开始,至今已历12年,美国拜登政府自2021年上任以来,多次与东南亚的政府高层互访,2023年更可视为美国与东盟接触的高峰。去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东盟伙伴法案,将东盟与欧盟、非洲联盟列为同一层级的国际组织,并承诺扩大区域外交及经济往来。但至今除了日本、南韩之外,多数东盟国家拒绝选边站,原因无他,乃因东盟十国因与中国关系不同,比如是否有领土争端、感受到的威胁大小、经济往来多少等情况,对美国的态度而有差别。

例如,《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显示,菲律宾、新加坡及越南选择与美国结盟者依旧占多数,但菲律宾之外的国家对于美国的支持普遍减弱。在美国重申对菲律宾的防卫承诺之际,菲律宾对美国的信心从去年的78.8%增加至83.3%的历史新高。但是,领土威胁并不象菲律宾那样强烈的新加坡与越南尽管亲美,但对中国的态度又与菲律宾有区别。

新加坡不再是李家坡,对华关系未变

在过去数次亚太地区及东盟会议上,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多次代表多数东盟国家向美国表态:在美中之间,不要迫使东南亚国家选边站,陈说的理由非常充分。但在今年4月,李显龙辞去总理职务,一直被视为接班人的黄循财接任总理。外界当然也关心黄循财是否会萧规曹随,继承李显龙的对华政策。

中国已经放话:李显龙在正式宣布即将退位以后,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呼吁全新加坡人能支持黄循财率领的第四代领导团队。李显龙所指的“第四代领导人团队”,早在去年12月份就已经率团访问中国,这时正是李显龙确认黄循财为接班人之后。该访问团规模宏大,成员中包含了新加坡政府内阁三分之一以上的高级官员,其中七位是掌握实权的部长,几乎全部为第四代领导团队的核心成员。

黄循财在副总理兼财长部长任上时,多次明确表示对华态度,比如去年12月再次强调,永远不要押注中国衰弱,中国继续是一个能为双边合作提供巨大机会的经济体。今年5月6日,他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专访时,记者问,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制裁和出口限制,引发全球科技体系一分为二的担忧,新加坡如何应对?黄循财强调:“我们希望出口限制的出台会得到谨慎权衡,因为如果存在国家安全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同时指出,如果“小院高墙”围起来的院子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许多经济领域的技术分岔(bifurcation),不仅会对新加坡造成伤害,也会伤害美国和全世界。

已经可以肯定,黄循财接任之后,大体上会遵循李显龙的外交路线,与中国打交道基本是新车旧辙。况且美国正处在大选年,现阶段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双方都不想挑事,黄循财接任之后暂无选边站队的压力。

越南新近再次宣布: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越南与中美两国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一度似乎与美国缓和之后,现在又回复到中间路线。最近两个动作可能让美国不快。其中之一是路透社5月9日披露的消息,在越南准备迎接俄罗斯总统普京可能的访问之际,越南推迟了定于5月中旬与欧盟负责对俄制裁事务最高官员的会晤,理由是“无暇会见”。另一个动作就是在赖清德宣誓就职台湾总统的5月20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在回答记者有关“一个中国”政策的提问时强调,越南将在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基础上,与台湾在经贸、投资、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保持和发展民间关系和非官方关系,不与台湾发展任何官方关系。这位发言人还重申,越南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原则,认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与合作对地区和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美国实施了各种对华贸易限制措施,中国日益依赖越南帮助规避美国对华贸易限制措施。2023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接近1050亿美元,是2018年特朗普政府首次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时的2.5倍。

在美中竞争的背景之下,东南亚成为双方积极拉拢的地缘政治角力场域,但东南亚国家的态度一直处在钟摆状态。尽管《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显示出对美国不利的变化,但确实是受到加沙战争的影响。今年大选落幕之后,如果美国国内政治有大的变化,国际政策随之调整,东南亚国家的态度亦会随之变化。不过,除了菲律宾之外,其余九国的调整只会限于对中美两张餐台的青睐度,绝对不会丢弃其中一张餐台。

全文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