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躺平了吗?——聊聊网络新词“躺平”

夏益
2021-05-30
image
最近大陆网络流行一个热搜词—“躺平”。图:Unsplash

最近大陆网络流行一个热搜词—“躺平”,百度给了 “躺平”一个简短的定义:“指无论对方做出甚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其具体含义就是年轻人自愿选择一种随意、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不买车买房,除维持基本需求之外不做额外消费,不关心他人和周围环境,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工具和被剥削的奴隶,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韭菜躺平了,你就割不著了。用老一辈人的说法就是:消极沉迷,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躺平”的内涵自古以来东西方一直都有,比如我们常说的陶渊明的桃花源隐士生活,就是一种厌倦宫廷政治生活的躺平,西方国家的流浪艺术家也是一种躺平。但是当下中国所流行的“躺平”带有一丝无可奈何的主动选择和无声的反抗情绪在里面。

在中国大陆,许多人一生下来就面临在残酷的社会竞争,既然你没有赢在精子上,那么你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各种才艺班、学前班,到小学中学之后成了“鸡娃”(被打了鸡血的娃),繁重的课堂学习之后,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提高班,希望中学毕业后可以考上好大学,从此一帆风顺,有一个体面的工作,理想的收入,中产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然而,生活好像并不是这样的,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只有少部份人可以幸运地进入211、985之类的一本大学,绝大多数只能进入二、三流大学,他们毕业之后发觉找一个工作并不容易, 学的不好、混得差一点的人大学毕业之后,可能在建筑工地、饭馆餐厅……同以前没有考上大学的同窗重新相逢,一起干著同样的工作;考上一本大学的人,好不容易熬到了毕业,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却不料掉进了996的梗,所谓理想的收入是让自己成为车奴房奴,疲惫的身躯,茫然的双眼看不到熬出头的曙光……。好多年轻人面对艰辛的工作和生活,深感无助,前途渺茫。他们没有能力和办法冲破笼罩在自己身上的社会阶层固化的网。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既然生活这么累,无论怎么拼搏都走不出困境,那我还不如不拼了,不再成为他人的工具和奴隶,索性“躺平”,只为基本生活和生存工作,过一种随心所欲,自我放逐的生活。这就是“躺平”的社会原因。

年轻人流行躺平
年轻人中流行躺平(图片来源:网络)

“躺平主义”的出现还有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中国大陆本质上是一个专制等级制度社会,户籍制度让人一出生就有了制度上的歧视,虽然改革开放后对以前的僵硬的户籍管理有了点松动和改革,但是农村出生的孩子所获得的各种资源、福利,比如教育、医疗等依然比城市出生的孩子少许多许多,至今农民工的孩子还不能在随父母居住的城市里获得和城市里出生、有城市户口孩子的同等教育和医疗的权利,他们要付出一大笔额外的金钱才能在所在的城市读书看病。同样在城市之间也存在著制度上的差别,大城市、省会城市出生的人可以比中小城市出生的人享有更多更广的资源和福利待遇,他们在教育、择业等方面比中小城市的同龄人更有优势。中国更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那些权贵家族的孩子一出生就含著金钥匙,占据了各种优质资源,在残酷的竞争面前,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地把平民子弟甩在后面。面对社会的阶级固化,无力改变现状的年轻人也只能无奈地选择“躺平”来抗争。

“躺平主义”的兴起引发了各种讨论和评价,有人说这是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有人说这是阶级固化后的无奈选择,有人说这是现代奴隶的非暴力反抗,也有人说这是随意而安的生活态度,随心所欲的人生哲学。然而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你可以“躺平”吗?你有选择“躺平”的权利吗?

首先,“躺平”要有社会福利体系的支撑。在当下中国,还很难找到一份你想工作多长时间就工作多长时间, 挣足钱就可以走人的工作,来维持你随心所欲和只需要维持最基本生存就可的“躺平”生活方式。保证你不饿死、病有所医,离不开基本的社会福利体系。

其次,保障“躺平”权利的前提是要有自由和法律。以前“一胎政策”的时候,你根本没有权利选择生第二个孩子,现在要“鼓励”多生了,你认为你有“躺平”选择做“丁克”的权利吗?你在工作单位不愿参加政治学习,可是在现在这种文革2.0越来越强的趋势下你能“躺平”吗?你想在桥底下“躺平”,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你能保证你不被以“低端人口”为由被驱离吗?

第三,从本质上讲,一个真正追求“躺平”的人,一定也是追求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人,是一个不屈服权威的人。如果“躺平”让当局感到了反抗的意味,当“躺平”产生了反抗社会效果的时候,那么你的“躺平”也就到头了,那个执政党一定不会让你“躺平”的。

“躺平”在中国随风而来,很快也会随风而去。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