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凌晨1时,《巨流河》作者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
齐邦媛1924年2月19日生于辽宁铁岭,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1947年到台湾,196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迄今。
齐邦媛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贡献。
历时四年,齐邦媛在其80岁时写作完成《巨流河》,其以缜密通透的笔力,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
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是借着父亲齐世英的经历,串联起一代铮铮铁汉们在侵略者炮火下头可抛、血可洒的气概与尊严;一是从自己诞生、童年写起,战火中逃离至重庆,八年间受南开中学与武汉大学教育,受业于名师,得文学启蒙,大学毕业后落脚台湾展开学术事业,成为台湾文学推手。
齐邦媛生前说,“当我记下了今生忘不了的人与事,好似看到满山金黄色的大树,在阳光中,叶落归根”。
齐邦媛虽然生于中国,却心系台湾文学,并称这是“我们的文学”,这样的主张曾受到“大中国主义者”指责。有人直接问她:“你会说台湾话吗?”
尽管常常被责难,但齐邦媛对台湾文学有明确的定义,她认为:“自从有记载以来,凡是在台湾写的,写台湾人和事的文学作品,甚至叙述台湾的神话和传说,都是台湾文学。世代居住台湾之作家写的当然是台湾文学;中国历史大断裂时,漂流来台湾的遗民和移民,思归乡愁之作也是台湾文学。”
书评家果子离认为,在齐邦媛这种定义之下,“文学之路无限宽广,有容乃大,就算被讥评为血统不纯,又如何呢?”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