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与北京只有咫尺之遥。跨过一条河,就是北京的副中心,通州。
那里一度是北京楼市的晴雨表,北京楼市火的时候,燕郊水涨船高。如今,那里的楼市当然是熄火儿了,但与北京的紧密联系难以熄火儿——很多生活工作在北京的人,买房定居在那里燕郊。
3月13日早晨7:45,燕郊发生一起楼房爆炸事故。由于爆炸现场状况惊人,现场短视频迅速在网上传播。报道显示,爆炸发生的楼房,下面有门面房,上面有招待所。最后的消息是7死27伤。
这显然是一起重大的事故,但却不太具有“新闻性”。据中国青年报统计,最近3年,仅燕郊一地就发生3起爆燃事故。然而这次的爆燃还是吸引了新闻媒体蜂拥而至——以我的观察,这比发生事故本身还意外。等着当地官方通报不就行了吗?
后来的消息显示,不仅有央媒去了,一些地方媒体也到了,而且都到得很迅速。想了一下,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从现场视频看这次爆炸确实惊人,让人怀疑伤亡严重;燕郊属于河北,只是一个镇,“防守力量”薄弱;离北京太近了,不少媒体在北京驻站,很快就能赶到。
更意外的是,央视记者在事故现场进行了直播报道。
尤其意外的是,央视记者现场报道时,遭到多人拦阻推搡的镜头也被直播了出去。演播室的主持人一脸懵逼地提醒记者在现场注意安全。
特别意外的是,当晚中国记协的微信公号发表了声援记者的文章,《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不能为了控制舆情,简单粗暴阻挠媒体记者的正常履职。
这篇文章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因为我认识的媒体人比较多,他们大概是被这篇铿锵有力的声援文字给感动了。对于大家的这个反应,我也挺意外的。这个表述“不太严谨”的常识,却让这么多人激动。严谨地说,了解并传播某些情况——非涉密且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情况,不只是记者的权利其实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当然,如今更强调“了解情况”时不“添乱”是一种义务。
燕郊引发的意外情况还没有结束。
第二天早晨,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镇爆燃事故处置指挥部道歉了:对于央视记者采访受阻深感自责,表示歉意,欢迎监督。
道歉文字中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刻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切实保障记者采访权利。
确实,教训深刻。拦阻央视的直播镜头,让一起舆情变成了两起舆情,让一起事故变成了两起事故。
具体吸取到的教训,恐怕不只是道歉文字所表达的。我猜测,有些教训恐怕不便于写到道歉文字中,比如,拦阻的时候竟然没有注意到记者正在直播,而且是在央视直播。这活儿干得比较糙,糙得令人意外——考虑到这是一个镇上的工作水平,倒也可以理解。
细看这篇“道歉”文字,其实水平很高,绝非一个镇的水平——
在救援初期,现场工作人员与媒体记者一直保持良好互动。随着救援工作深入开展,指挥部专家组经专业检测发现,事故现场仍存天然气泄漏风险,建议所有非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到警戒线以外。指挥部本着生命至上原则,要求所有非专业救援人员及附近居民迅速撤离,坚决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现场维护秩序工作人员按照指挥部指令,对包括媒体记者在内的非专业救援人员进行了劝离。其间,对仍坚持在现场采访的记者朋友进行了强行劝离。由于一线工作人员沟通能力不强,方式方法粗暴简单,引发了记者朋友的误解和舆论的质疑,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
可以看出,不存在拦阻采访,只是出于安全考虑劝离,甚至暗指记者给救援添乱所以才强行劝离。那为何道歉呢,因为工作人员沟通能力不强,方法粗暴简单,引发了记者朋友的误解和舆论的质疑,产生了不良影响。
总之,这场产生了不良影响的意外,可能让河北和央视都比较尴尬,记协如果细读这篇道歉文字或许也会略感尴尬。
最后一个意外,我在舆论场及朋友圈里观察到的情况显示,这场事故的死伤情况的关注度,远远低于记者被拦、记协声援、燕郊道歉。
作家刘震云曾用他的小说揭示过一种荒诞或拧巴:我们常常把一件事弄成另外一件事或几件事,以至于忘了原本的事儿。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海涛评论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