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能够改变什么

邓聿文
2023-06-01
image
谢锋注定要去做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去纠正中国眼中的所谓美国人的对华错误认知和判断,引导美国的对华政策从竞争对抗,更多走向交流、合作与协调,不说完全不可能,也是收效甚微。(图片摘自谢锋推特)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近日履新,受到媒体关注。秦刚在今年1月辞任驻美大使,担任外长后,这一职位空缺近5月。除非某种特殊情况,中国好像没有隔这么长时间不派大使,尤其对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美关系糟糕到何种程度。

“受习近平的委派来做驻美大使”

作为中国外交部主管美国事务的副外长,并在十几前派驻过美国,谢锋此前被外界看好是最有可能接替秦刚担任驻美大使的。去年美国常务副卿舍曼来华访问,谢锋在天津与她会谈,递交了两份纠错清单。23日低美后,他在甘迺迪机场用英文发表了谈话,开口就强调: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并特意交代,他是受习近平的委派来做这个驻美大使的。

谢锋的这些话在中国被大量报导。驻外大使当然是要服务和服从本国利益,这是不言而喻,无需讲出来,谢锋特别指出这点,是否要告诉美国人,不要指望在他这儿能够讨到什么便宜,损害中国利益?这跟秦刚2年前赴美就任投书媒体表达的促进中美交流和合作的愿望确有不同。中国学者把谢锋的这个讲话解读为,他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神圣职责”是第一位,“重要使命”也很重要,但处于第二位。两个身份定位的层次不一样,是大使最重要的两个身份的界定。另外,受习委派也是话里有话,意思是,他是代表习而来,可以直接和习说上话的,华盛顿不要找其他的管道跟北京联系,有什么事和他讲就行。 

中国的外交官除了外办主任和外长两人,公众了解得不多。有和谢锋相熟的大学教授透露,谢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对他的印象主要有四点:第一,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很好地把工作的政治性和专业性结合在一起。第二,很注重外交的艺术。第三,在对美斗争方面的立场十分坚定,同时也很讲究斗争的艺术。第四,一个很谦虚好学的人,注重跟专家学者的交流,关注中美两国智库的很多研究成果。按照这个看法,习派他作驻美大使,算是知人善任。

谢锋的开局很可能比秦刚要好一点

那么,谢锋能够如他所言,在当下中美的艰难时刻,担当起大使职责,不辱使命,特别是为中美关系带来些许好转吗?秦刚在美两年多,基本被拜登政府晾在一边,没有见到一个部级官员,只好往美国的地方跑,跟地方政府打交道,直到北京宣布他为外长,布林肯才在他回国前匆匆同他见了一面。由于有这个经历,中国政府在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上任近一年,也有意让他吃闭门羹,连递国书,都被安排在一众外国使节中。拜登政府自然也是看在眼里,但应该不会再报复。因为现在正是华盛顿急著要同北京打交道。北京可能也看准了这点,所以才此时派谢锋上任。换言之,尽管中美总体环境依然严峻,但谢锋在华盛顿很可能比秦刚的开局要好一点。

近期中美高层互动增多。秦刚和商务部长分别同伯恩斯见了面,王毅也在维也纳和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会谈了8个小时。商务部长王文涛借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之际,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双方同意建立沟通管道,就具体经贸关切和合作事项保持和加强交流。有评论称,这两个会谈将成为中美关系回暖的首场考验,决定双方能否恢复因“气球事件”而“脱轨”的高层交往。

注定要去做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也许双方高层见个面不难,但要取得成效就不容易。环球时报针对中美近期的高层互动和谢锋履新,发表《“欢迎中美关系“解冻”,但美国必须来真的》的社评,表示沟通管道的增加为中美“解冻”创造了条件,但它本身并不必然带来“解冻”。解铃还须系铃人,造成中美关系冷冻的始作俑者,应当为两国关系的实质性“解冻”创造更多条件。可美国会来“真”的吗?要看两国关系的症结所在。前述教授认为,中美关系目前面临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美国对华认知不正确,把中国看成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认为中国要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设计也有问题,把竞争作为中美关系的最主要部分,实际上是遏制和打压中国。如是,美国就不可能重新校正它的对华认知和政策。

由此来看,谢锋注定要去做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前形势下,他即使能做到跟美国各界广泛交流,但要想去纠正中国眼中的所谓美国人的对华错误认知和判断,引导美国的对华政策从竞争对抗,更多走向交流、合作与协调,不说完全不可能,也是收效甚微。问题在于双方没有基本的互信。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资深研究员罗伯特·曼宁最近就指出,“关键是如何重建信任”。然而,重建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作者为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全文转自上报)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