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空难官方维稳力度大信息少 民间提出三大疑问

自由亚洲电台
2022-03-29
image
图:RFA

东航空难发生一周后,两个黑匣子都已找到并开始分析。但中国各界仍普遍对这起灾难的调查仍充满困惑:为何新闻媒体的采访受阻?为何网络舆论遭管控?又为何迟迟不公布132位罹难者名单呢?

第二黑匣子终于寻获

“失事航班的两部黑匣子,均已找到,相关译码工作正在进行中。”3月27日,东方航空公司空难发生的第七天,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官员朱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两部黑匣子已经寻获,其中搜集了关键的信息,包含飞行员的通信、飞机引擎状况、飞行空速和高度、机翼位置等各项性能数据等。

朱涛说,黑匣子的其他部分损毁严重,但数据存储单元外观较为完好,目前已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

黑匣子可能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这架737波音飞机在短短一分钟内下降6000米,然后坠落到广西的一处山坡,造成132人死亡,包括12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

疑问一: 为何阻止媒体采访?

空难发生第八天,中国官方媒体的报导不断强调高层的关切指示,以及数百位救灾、搜救人员、准军事部队的迅速动员;但官方媒体没有提到的是,现场进行了严格的封锁。

“我应该从来没有遇过像这次这么严格(管控)的灾难现场,不要说现场,我们到(离现场)周围的周村、莫埌村去采访,也是一直遇到阻碍。”空难发生后,第二天就抵达现场、因安全原因不愿具名的市场化媒体摄影记者小高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在他近20年的采访经验里,这是最难突破的一次,最大的差异就是官方对现场的控制。

另一位中国记者杜强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题为《请让我们采访》的文章表示,空难发生第二天下午,他与同事抵达梧州后,无法进入现场,“南边县道上两条进入的村道都安排了交警和其他人员把控,24小时查验。”有记者下车后翻了几座山,耗时4个多小时到达坠机点附近,远远拍了几张照片后被工作人员带出。

杜强记录自己尝试通过骑摩托车靠近现场的经过,发现至少需经过三重检查点;另一位同行告诉他,若被工作人员抓到,有证记者会被送出,无证的需要做笔录。

杜强感叹,每一次发生重大的突发新闻,抵达现场都不容易,哪怕是简短的资讯背后都困难重重。他写道,这场事故的新闻发布“非常简陋,甚至遇难者名单到现在也没有公开,恐怕是世界航空史上没见过的事情”。

他进一步问道,“是否可以安排更多媒体参与发布会?而不是仅限于几家央媒。是否东航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可以准备更充分些,让更多问题被提出来?而不是匆匆几句糟糕的回答贻笑大方。是否可以征求家属意见,让有意愿的人面对媒体?还有现场搜救人员,完全可以在现场周边安排专门采访,每天通报进展。但这些都没有,只有比历次突发事件更严格的查验。”

杜强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引发大量关注,但不久便被删除。

疑问二: 为何管控舆论讨论?

“空难现场不准报道,这是中共控制媒体的惯性,至少希望空难要照官方的口径报导,才不让记者进入现场。不让民间讨论,也是为了避免做出一些不利于官方的解释。”前中国媒体人、现居美国的中国经济社会学者何清涟说。

中国官方严格管控有关空难的相关信息。中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6日公布称,已对网上传播的关于MU5735的信息进行溯源及处置。截至目前,共计清理讯息27.9万余条,其中“谣言”类信息16.7万余条;处置账号2713个;解散话题1295个。

疑问三: 为何不公布乘客名单?

空难至今超过一周,有关单位还没有公布失联乘员的名单。中国官媒引述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当局为了减轻家属所承受的压力。不过,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官方大力协助失联乘客家属,却又同步密切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

中国官方表示,已向每个失联者家庭指派至少3人为1个单位的特殊任务编组,成员包括与家属们有地缘关系的航空公司代表、来自失联乘员老家的社工及顾问,估计东航已动员超过300名员工。此外,官员还说,东航另备有医护、谘商师与财经保险专家和法律顾问等方面的服务。

报道称,先前的空难,通常官方会指派专人安抚并监视家属,以确保他们不会发动抗争,或者埋怨当局的处理或赔偿。

有网友翻出2011年温州动车事件后,《人民日报》的时评《盼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一项制度》。时评写到,“在以前的不少群死群伤事故中,遇难者名单总是被浓缩为一个孤零零、冷冰冰的数字。事实上,对任何一场灾难,抵抗遗忘最有效的一个方式,就是尽可能多地发掘与人性相关的生命细节。”

该时评呼吁:我们切盼,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一项制度,从此被不折不扣地遵循;让个体生命的尊严、让灾难的真相,凛然闪烁在这份庄严肃穆的名单之中,并时时提醒各级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网名“老陈”的网友写道,重大灾难事故要不要公布名单,现在竟然成了要辩论的话题了?这种东西连十年前的《人民日报》不都说是常识吗?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