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他们说的“躺平”给忽悠了

唐映红
2024-06-11
image
网络图片

有段视频的调查截图在网络流传。它是共青团中央制作并发布的,标题是《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下面是调查:大家是极少数还是大多数?

有趣的是,选择“躺平的极少数”的有93%,而“不懈奋斗的大多数”是7%,与视频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反差,讽刺效果拉满。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能够理解网络流传这张截图的原因,发布者试图倡导大家不懈奋斗,但是现实经验却告诉大家,奋斗并不能使奋斗者得到应有的报偿。在很多人看来,不奋斗会穷,但是奋斗却会又累又穷。

不过,我要泼一盆冷水。在讽刺发布者,通过投票表达不满的同时,不要被93%“躺平的极少数”给忽悠了。

且不说这样的调查本身就不能反映人群的全样本,“不懈奋斗者”很少能有闲观看视频并参与调查,反而是“躺平者”更可能有闲观看视频并参与调查。这样的调查只作戏耳,不可当真。

我想说的是,“躺平”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最年轻的躺平,也就是从高校甫毕业的年轻人,要躺平先得自食其力。如果不能轻松地自食其力,那么年轻人想躺平也不能。

智联招聘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收到工作offer的比例只有43.9%,研究生更是低至33%。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新毕业年轻人很难自食其力。

当自食其力颇为艰难的时候,躺平是万万不可能的。

不信,城市里那些日晒雨淋、风雨无阻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他们中有不少就是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他们每天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被平台算法拿捏得死死的,无论他们多么辛苦,也只能勉强自食其力而已。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问题是,新毕业的年轻人面临着各个中心城市外卖骑手岗位饱和,想入行恐怕都难挤入的地步。

自食其力的躺平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相当困难和艰辛的,揾食尚不易,谈何躺平?

解决了自食其力,才算是有了最初步的躺平可能性。

从心理学角度,当一个人解决了自食其力,那么必然就会有生活安康的追求。也就是要寻求一份稳定、安全的工作机会。所谓躺平,也就是能够自食其力的基础上,放弃追求安康的念想。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谈何容易!在解决了自食其力的最基本生存需要后,人类有着天性驱使着去寻求安全和稳定。也就是满足安全的需要。

如果说自食其力的赛道已经充满艰辛,那么追求安全和稳定的赛道更是举步维艰。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像上面这条新闻图片,能供养孩子去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不会差,也就是有条件的家庭。年轻人出身这样的家庭,自食其力的压力就要小很多,至少无须去竞争外卖骑手。

不过,要追求稳定和安全,举目四望,即便是家境优渥,曾经留学斯坦福的学霸,竟然只剩下乡镇公务员可做考量。那些普通家庭的年轻人呢?

更多好不容易熬到自食其力,希望能继续追求稳定和安全的年轻人,恐怕连机会都觅不到。外卖骑手肯定不是一份有安全保障的工作,也不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它充其量只能让从业者自食其力。

现在所谓的“四不青年”,不谈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娃,与其说他们“躺平”,毋宁说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上升”,苟活于自食其力。

心理学里,这样的躺平,也被称为习得性无助。人类有天然的内驱力改变处境,但是当无数次艰辛的努力并不能带来事实的改变,人们就会放弃努力,习得性无助。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事实上,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披露的数据,中国社会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有5.6亿人;1000~2000元之间的有3.1亿人,二者相加就占据了中国人口总数的62.1%,妥妥的大多数。相对地,超过5000元的占比只有10.8%,绝对少数。

可以这么来理解,中国社会90%的人都在自食其力和稳定和安全之间不懈奋斗,他们根本无法躺平;如果他们看起来放弃努力,也只是习得性无助。

所以,我认为共青团中央的视频结论是成立的,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从需求金字塔来看,起码要越过安全需求;从收入图钉来看,起码要月收入5000元以上,才有可能躺平。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作为高校心理学课教师,我告诫台下的年轻大学生——他们都来自普通家庭——如果你们没有拼爹的家庭支持,那就只能拼自己,不要被那些所谓的“躺平”给忽悠了。

就酱。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唐师三百手

猜你喜欢

火袭大礼堂

剥洋葱  2024-05-06

编辑推荐

倒查30年追缴税款 中国民企噤若寒蝉

自由亚洲电台  2024-06-19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