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里“血槽姐”的事,又有新后续了。
最新后续就是,《新京报》又采访了血槽姐的父亲,然后她的父亲就和《新京报》谈了他所知道的一些情况,然后《新京报》就把他们和这位父亲的对话完整地报道了出来。
然而看完这篇报道后,我发现了一些疑似“马脚”一样的东西。
怎么说呢?
可以看到,在这篇报道的前面,有一句话是这样的:
而相对应的,就是在《环球时报》的报道中,余先生也说了一句话,是这样的:
“血槽姐”的父亲对记者表示,虽然公众一直在议论的他们家里的那位小姑的身份,但据他所知,他们家和女婿家中几乎没有公职人员。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几乎没有”是几个意思?
而且在《新京报》最新报道的后面,这位父亲又再次强调,他并不知道这位小姑的具体身份是什么,只知道这位小姑准备退休了:
那么问题来了。
你既然不确认小姑的身份,那你怎么能向媒体明示或者暗示这位小姑不是公职人员呢?
你不知道小姑是什么身份,你就直说不知道就好,怎么能随便带节奏呢?难道你不知道现在小姑的身份,是事件最关键的一个核心点吗?一个那么关键的核心点,怎么能拿来随便引导、随便带节奏呢?
对于这种面对采访前后不一的情况,不仅出现在血槽姐的父亲身上,还出现在了她丈夫身上。
比如在之前的采访中,血槽姐的丈夫陶先生就表示,他们的家人、朋友、包括小姑都想办法去联系上海卫健委了:
但是在《新京报》最新的报道中呢,这位陶先生又表示,谁能接触到上海卫健委,他自己又不知道了:
前面不是还说包括“小姑在内”的人都去想办法联系上海卫健委吗,怎么后面又说至于谁能接触到上海卫健委自己都不知道了?
我就纳了闷了,这位陶先生,到底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呢?
这位陶先生前面说对妻子撒谎是为了安慰妻子、让妻子有求生欲才撒的谎,他自认为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所以希望网友理性看待此事。而如今,他又对媒体说出了这些前后不一的话,难道说这也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吗?
我就纳了闷了,为什么这家人,说话都那么奇怪呢?
而且大家仔细再看一下《新京报》在这个最新报道里的一个细节:
《新京报》在最新的报道中,用了一个词——支支吾吾。
支支吾吾这个词,在汉语中的意思,就是说话时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这其实是一个负面的形容词。
按理说,这种负面的形容词,在正规的官媒报道中是很少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般不会出现这种观点性的形容词的。
但是它还是出现了,这说明了什么?
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就是《新京报》想报道出对血槽姐父亲不利的报道。
第二种可能,就是《新京报》在采访血槽姐父亲的时候,对于他的那种支支吾吾的语气实在是受不了了,而且这种受不了,已经达到了必须要把这种语气写到报道里让读者知晓、向读者说明的程度,才能体现出这篇报道的真实性。
所以,你觉得到底是哪种可能性更高一点呢?
实际上,关于“阿里血槽姐”这件事,我认为其实并不复杂。
因为这件事之所以引起了那么大的讨论,最关键的点,还是在这位“小姑”身上——大家都怀疑这位小姑有特权。
所以对于这件事,如果血槽姐家人想平息大众的议论,想给小姑一个交代的话,那其实他们只要把小姑的职业公之于众就行了。
毕竟职业这种东西,它既不是什么很大的隐私,也不是什么很敏感的机密,所以想平息舆论,你们直接把小姑的职业公布出来不就完了吗?
大家又没有问小姑职业的收入,也没有问小姑职业的工作地点,所以你们就直接把小姑的职业是什么,或者行业是什么公布出来,这不就行了吗?
是你们自己把你们的小姑架在火上烤的,如今主动出来替小姑澄清,不应该吗?
弄了半天,就是不说小姑职业是什么,一个这么关键的问题,弄了那么久得到的不是一个“支支吾吾”的回复,就是一个“她不是公职人员”的回复,然后就让大众一直猜测,你们觉得这样对小姑好吗?
小姑对你们家帮助那么大,你们还让大众这样猜测你们的小姑,你们觉得这样对小姑好吗?
而且在前面的采访中,陶先生也说了,她的家人朋友包括小姑都联系了上海的卫健委,还说这都是通过正常渠道联系的。既然是正常渠道,又怕什么呢?
如果说这是一条正常的救助通道的话,那么我认为,陶先生就应该把小姑请出来,向大众科普一下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大家可以如何操作,这样既可以避免大众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让大众少走弯路,也可以把小姑的形象映衬得更加高大,帮小姑做一件如此“双赢”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坚信,如果陶先生愿意把小姑请出来,给大众科普一下她的操作流程的话,那我相信广大群众一定会对小姑感恩有加的!
毕竟如此利民的事情一旦被科普,那得拯救多少生命和家庭啊!
所以我相信,只要陶先生愿意把小姑请出来向广大群众科普这个流程的话,那广大群众肯定会推荐她成为下届感动中国人物十大人物候选人的,大家说对不对?
(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麦杰逊)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