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慈禧不为人知的时尚品位一面

佚名
2021-02-16
image
荷兰画家胡博.华士所绘的慈禧肖像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对于慈禧太后这位掌握清末大权、不可一世的末世“女王”,您是如何看待她呢?顽固?刁钻毒辣?带您看看这位“老佛爷”讲究品位、时尚的一面,看她率先接触并享受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现代物质文明,享用电灯,乘坐奔驰车,最喜欢摄影和巴黎香水……您或许会非常惊讶!

慈禧太后非常喜爱“西洋物件儿”,以至于其在颐和园内还引领了一股西洋风,而这股西洋时尚风最终刮出了颐和园,吹向北京城乃至全中国。她在京城圈内引领的西洋风和时尚品位,不仅对当时京城上层社会的贵妇们起了巨大的影响,就是站在时代潮流尖端的今天来看也毫不逊色。

堪称北京使用电灯的第一人

颐和园乐寿堂正中,悬挂著一盏五彩缤纷的玻璃吊灯,而慈禧太后可以说是北京使用电灯的第一人。

有电之前,皇宫的室内照明多用蜡烛,或使用油灯。清代晚期,国外的蜡烛进入中国,被称为“洋蜡”,和本土的自产蜡烛混用。当时清宫不同等级的嫔妃享用“洋蜡”有固定的数量和规格。

让电灯照亮颐和园这件事开始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翌年正式投入使用,不幸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把颐和园内的电灯和电灯公所毁坏殆尽。慈禧太后避难回京重新入住颐和园,又令人重新操办。1901年,邮传部左侍郎盛宣怀花费5万两白银重修电灯公所,并且在德国荣华洋行购买机械设备。买设备也买来了服务,德国荣华洋行专门派技术人员协助。1903年,慈禧太后住进颐和园,电灯又亮了。

关于颐和园的电灯有一则趣事:1903年有位德国商人意图将西方电气商品打进中国市场,但慈禧反对。外国商人懂得,要想打开中国市场,首先要让慈禧带头用电灯。于是重贿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莲英,他们趁慈禧外出之际安装了电灯。

傍晚慈禧一进乐寿堂就质问:“我一走,你们为何在殿内张挂那么多的各色‘茄子’?”李莲英叩头请安后恭问:“老佛爷,该上灯了吗?”慈禧说:“上。”李莲英将门后的电灯开关打开,即刻灯光大放异彩。慈禧惊喜地问:“这些‘茄子’一下子全亮起来了,到底是些甚么玩意儿?”李莲英毕恭毕敬奏道:“这就是电灯。”他说,用电灯方便、干净、明亮、安全,老佛爷用上它可以“添福添寿”。从此慈禧开始用电灯,中国各大城市慢慢开始用电。

直到1908年慈禧死后,隆裕皇太后宣布不再到颐和园来,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历史使命正式结束,电灯公所的使命也到此为止。1931年,颐和园电灯公所的发电设备依然保存完好。当时的管理者想把它拍卖,拍卖所得用以购置接送游人的游览车,但没能实现。到了1935年,张学良把这套设备拆走,运到陕西。

拥有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

位于颐和园东大门不远处的“德和园”是昔日帝后妃嫔看戏的戏园子,这里举办过“清朝帝后用品展览”。

其中有一件堪称稀世珍宝的“老爷车”,也就是当年慈禧太后的御用汽车。这件文物至今已有一百岁,黑色木质车厢、黄色木质车轮与辐条、铜质车灯、实心轮胎、两轴四轮,是一辆在今天看起来依然“拉风”的敞开式古典汽车。从外观看,它更酷似昔日的四轮马车。

车厢内设有两排座位。前排座位是司机席,后排座位则是乘客席,前排只能乘坐一人,后排可以乘坐两人。在车厢的上方撑有一顶由四根立柱支起的车篷,车篷的四周围缀有黄色的丝穗。发动机则被巧妙地装置在乘客席座位下面。经专家考证,这是一台横置式气缸、1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

发动机旁的齿轮变速箱将动力传递给后轴,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9公里。前悬挂是一横置钢板弹簧,后悬挂是两个普通钢板弹簧。车厢两侧的翼子板系三合板制成。论模样,这一“老爷车”,虽与今日飞驰在公路上当代汽车的长相已相差很远,但其原理、发动机、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已与今日汽车很接近,比现在10辆新的奔驰车加在一起的价格还高。

这就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慈禧太后是和这辆“奔驰”汽车结下不解之缘的第一人。

据说,慈禧太后喜欢游览,经常乘坐她的豪华大轿和马车去颐和园、西山游玩。1901年,官拜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第二代奔驰牌轿车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贡礼。

慈禧太后一生享尽富贵却从没有见过这种先进的洋玩意儿,看后心中大喜。第一次乘坐汽车去颐和园游览,汽车驶出紫禁城后,慈禧太后发现原来的马车伕孙富龄成了汽车司机,不仅坐著,还坐在自己前面,心里非常恼火,当即责令他跪著开车。司机只好跪著驾驶,但手不能代替脚踩油门和刹车,险些酿成大祸,这可吓坏了当时的王公大臣,他们纷纷下跪乞求慈禧太后不要冒这个险。慈禧太后于是无奈地被人搀扶下车,中途又换上她的十六抬大轿。因为不能容忍司机坐在面前开车,慈禧太后渐渐对汽车失去了兴趣,因此这辆车被弃置一旁。后来,此车作为皇宫遗物在紫禁城闲置。

经专家鉴定,这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距今已100多年。历经战乱保存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喜欢摄影留下珍贵的历史档案

慈禧太后深谙享乐之道,对于欧美流行的小物件儿和奢饰品情有独钟。她的两位御前女官德龄、容龄都是留法归来的才女,在她们的指引下,慈禧太后更精于此道。

慈禧太后热衷拍照,说她促进了中国摄影的发展绝非闲扯。摄影技术最初被中国人看做是洋人的“奇技淫巧”,能摄人魂魄,大多对其避而远之。

1885年,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将自己请德国人来兴克为他拍照的相片呈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看后便跃跃欲试。等她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照片后,再也禁不住对摄影的喜爱,为了照相,传旨在颐和园乐寿堂前搭了席棚,以布景屏风为衬,并按殿内式样布置豪华的陈设。

慈禧在照相之前,首先翻阅历书,选定良辰吉日。拍摄时,往往连续拍几张,以便挑选。刚拍完,就催著冲洗放大,有时照片泡在药水里还没显影,她就要先睹为快。慈禧太后留下了许多娱乐生活照和肖像照,并在自己七十大寿(1904年)前,令侍从们悬挂在紫禁城和颐和园等处,作为收藏和赏赐大臣们之用。这些照片后来流向民间,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

慈禧太后还喜欢听别人弹奏钢琴。在颐和园的陈列室里,有一架洋人送的钢琴。自1903年,清政府驻法国大使裕庚的女儿德龄与慈禧太后一起生活了两年时间,她曾经不止一次用这架钢琴为慈禧太后弹奏过国外的钢琴曲目。

在慈禧太后的寝宫里有一个巨大的留声机,这是清朝末来自外国的礼品。留声机内部用发条作动力,上满弦后自由驱动一个小弦锤,汇成悦耳动听的旋律。留声机内还储藏著华尔滋圆舞曲等中外名曲供慈禧太后欣赏。

慈禧太后非常欣赏巴黎的时髦时装,喜爱18世纪的法国高跟鞋,要求御前的女官德龄每天都穿著巴黎女服和高跟鞋,好让她看到法国人的时髦装束。她还模仿西洋贵妇的习俗,养了一条哈巴狗取乐。她的化妆品有巴黎香水、香粉,还有法国镀金的镜子和日本的小梳妆台。她经常阅读描述英女王维多利亚生平事迹的译本,还曾学过英语,不过上了两小时课后便不耐烦地停止了。慈禧也学著洋人请名画家为自己画肖像的做法,请来美国画家卡尔小姐和荷兰画家给她画油画肖像。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满清族,叶赫那拉氏,她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绪年间(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袭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

慈禧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

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避暑山庄驾崩,年仅30岁。临终前,咸丰帝令其年仅5岁的独子载淳(即同治帝)继承皇位,并任命八位大臣辅佐嗣君,人称“顾命八大臣”。从此,太后慈安被称为“东宫太后”和母后慈禧被称为“西宫太后”。

同年,慈禧为了达到权理朝纲、垂帘听政的目的,在得到慈安太后的认同下,由恭亲王奕䜣等发动辛酉政变,铲除了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慈禧和慈安开始了垂帘听政。

1873年二月,同治帝收回皇权亲自主政,但好景不长,仅仅不到二年,同治帝就驾崩了。

同治帝无后,在慈禧的主持下,醇亲王奕𫍽的儿子,年仅三岁的载湉被过继给了咸丰帝,并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此后,慈禧和慈安再度垂帘听政。

两位太后一起听政长达二十年,直到光绪初年慈安过世,慈禧才独掌大权。光绪帝称慈禧为“皇爸爸”,而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

1889年,光绪年满十九,慈禧表面归还皇权于光绪,但实际依然控制著一切。自甲午战败后,光绪帝推动变法革新,并试图刺杀慈禧以夺回皇权,却被慈禧先行一步,发动政变幽禁了光绪帝,仅仅诞生了百日的戊戌变法宣布失败,六位帮助光绪帝的维新派人士被捕处死,康有为、梁启超等流亡日本,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环水的南海瀛台。

慈禧再次独断朝政。

1908年11月14日,慈禧死之前一日,下令将光绪帝毒杀在中南海瀛台,并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则以光绪帝皇后的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驾崩。

在大清的历史上,慈禧太后的实际掌权时间长达四十七年,仅次于康熙帝与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汉朝吕后且超越大多数帝王。在慈禧太后死后仅三年,清朝覆灭,中华民国成立。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