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箫
(接上期)母亲节将至,笔者精选中国历史上12对母子间的感人故事。这些孝子中有帝王将相,亦有平民百姓;有日夜陪伴的点点滴滴,亦有天人永隔的真情流露。
闵损单衣顺母
闵损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孝闻名青史,被尊称为闵子。《二十四孝》记载了他“单衣顺母”的感人故事,和舜的故事相似,二人皆能忍常人难忍之事。
闵损早年生母去世,父亲娶了一位后妈,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偏心,待两个弟弟很好,冬天给他们穿棉衣御寒,却故意虐待闵损,只给他穿芦花做成的衣服,美其名曰“棉衣”。闵损每逢天寒时就会受冻,但从不向父母抱怨。
一日,父亲叫闵损驾马车,闵损因为衣服太薄,身体感到不适乏力,难以驭车。父亲不知缘故,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他一顿:“你这孩子太没出息!已经穿这么厚还觉得冷。再看你弟弟,衣服比你薄,也不像你冷成这个样子!”并挥起鞭子抽打闵损。
闵损的衣服被抽破后,父亲惊讶地发现里面掉出来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再一摸弟弟的衣服,是厚实的真棉衣。父亲此时恍然大悟,原来继母给大儿子穿假棉衣。
父亲一怒之下要休妻,闵损却以德报怨,跪下求父亲原谅继母,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意思是“如果留下继母,只有我自己受冻;如果赶走继母,两个弟弟和我都要承受失去母亲的孤单。”因此父亲不再驱逐继母。
继母听到闵损的求情后羞愧动容,从此改过自新。
老莱子彩衣娱亲
人年轻时孝敬父母较易,而坚持到老则难能可贵。老莱子七十岁时父母尚健在,他为使父母笑口常开,可谓细致入微。有一次他特意制作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上后在父母面前像儿童般戏耍跳舞,逗父母开心。老莱子还时常在父母身边逗家里的鶵鸟,鸟儿发出的悦耳叫声使父母心情更加舒畅。
做爸妈的无论多老,总挂念著孩子的安危,而子女的孝心也体现在尽量不让父母担忧。老莱子某天为父母取浆,不小心跌倒在地,他不想令父母担忧,所以装作故意摔倒的样子,模仿婴儿啼哭声,还在地上打起滚来,给人感觉很轻松搞笑。他的父母看到这般场景,以为老莱子是故意跌倒的,便笑著对他说:“莱子真好玩呀,行啦,快起来吧。”然而老莱子在地上“表演”了好一会儿还不爬起,或许当时摔得真疼,他却可以在第一时间想到不让父母难过。老莱子的将心比心真可谓浸透生活中每一处细节。
后世有诗赞他:“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老莱子不仅以孝闻名,也是一位高尚的隐士,是春秋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史记》记载:“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上文讲到的老莱子及其父母皆长寿,年过古稀依然能陪在双亲身边,可谓幸运至极。然而人间最不幸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原本想孝敬寡母一生,却身死他乡,临终也不能见母亲最后一面。如此悲痛的事,便发生在少年英雄夏完淳身上。
夏完淳生于明末乱世,他幸有一位严父夏允彝、两位慈母盛氏和陆氏,以及多位良师陈子龙、张溥等,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嫡母盛氏对夏完淳照顾十分细心,尽管不是亲生,仍非常疼爱。她每天给孩子精心烹饪,送上可口美食,也保持每天早晨严格监督夏完淳学习,为他讲解诗书。从白天照顾到晚上,盛氏不辞辛劳,直至看到夏完淳进入甜美梦乡,才起身悄悄离开。盛氏通情达理,总是默默地留足隐私空间让夏完淳和生母陆氏单独相处。
童年的夏完淳不负父母之望,读书刻苦,聪明伶俐,堪称神童。江南的夏季很热,盛氏有时不忍心看孩子一直读书,便催促他下水游泳,劳逸结合。但夏完淳不喜欢玩,往往短暂玩一会儿后就跑回来继续学习。盛氏还想叫他多玩会儿,夏允彝却在一旁笑道:“别管他啦,他想看书就让他去看吧。”
夏完淳六岁时就能挥笔写出好文章,明是非,知忠孝,父亲的好友们都不把他当娃娃看,非常认真地称其为“小友”。这样一个懂事博学的孩子,假若上天给他几十年生命,必能做一番名垂青史的大事业。
悲剧是,他的人生只有17年;然而,他成功用这短短17年做到了名垂青史。
明朝灭亡后,年仅15岁的夏完淳随父从军抗清。可惜夏允彝兵败,自杀殉国。夏完淳含泪牢记父亲遗志,继续投身战事,力图救国。1647年,他被清军逮捕,宁死不降。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夏完淳在狱中挥泪写下致两位慈母的遗书——《狱中上母书》。
回想国恨父仇未报,再想二母未来无依无靠,母子天人永隔,再无法报谢大恩,怎不肝胆欲裂?他在信中哀叹:“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1647年九月,夏完淳在南京西市受刑,英勇就义。他的一生,连同对母亲无尽的牵挂,永远定格在17岁。虽言不孝,却是大孝;虽言有憾,却也无愧,这位顶天立地的好男儿终究没有辜负父母的培育。
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是魏晋名臣,获封公侯,官至司空、太尉,与司马孚等并称“八公”。《晋书》记载他“性至孝”,卧冰求鲤之举感天动地,“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他的继母朱氏喜欢吃鲜鱼,但天寒地冻,江河都结了冰,实在太难捕鱼,怎么办呢?王祥不畏严寒,脱掉衣服卧在冰面上,使冰加快融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冰融化后跳出两条鲤鱼,他便将鱼带回家孝敬母亲。
正史中还记有一段王祥孝心引发神迹的传说:“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母亲想吃烧黄雀,但捕捉黄雀谈何容易?王祥正在想办法,忽然户外飞进来几十只黄雀,仿佛上天将其送上门来,令人称奇。
他们家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继母叫王祥看守果树,王祥非常认真地照做。每逢有大风大雨摧残果树,王祥都抱著树哭泣,为不能使母亲满意而悲痛。
父母有病时,王祥日夜守候,衣不解带,喂汤药前必先亲尝。朱氏曾屡次在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导致父亲越来越讨厌他,常使唤他打扫牛圈,但始终未动摇王祥的孝心,其态度反而更加恭谨。
《晋书》以“笃”、“纯”二字形容他孝的程度,《二十四孝》赞颂说:“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
(未完待续)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