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导,几位中港电影导演周一(11月2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中国的先前禁令让许多香港电影无法参加台湾金马奖,但是却给那些真正独立的中、港电影有机会展露头,并且给世人看到有血有肉的电影。还有导演表示,在疫情之下能够完整的办出这样的电影展是难能可贵,我们应该更加珍惜。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先前中国政府2019年下令禁止中国的影片参与台湾金马奖,因此今年11月21日举办的金马奖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独立中国电影参与评比。最后,有两部有关香港反送中运动及中国乌坎事件的影片获奖。23日,有几位导演接受采访访表示,得了这了这个奖项,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
讲述中国乌坎村民集体维权《迷航》获奖
来自中国、在香港工作多年的女导演李哲昕执导,纪录中国乌坎村民集体抗争土地遭贪官非法变卖的维权事件的《迷航》,拿下第57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李哲昕含泪发表致谢词时说,作为新导演能获得金马奖肯定的意义重大,“从进村到现在只差两天是9年,感激都记在心里,谢谢我的家人,虽然不知道我在搞什么。”李哲昕认为,不管眼前的航程有多迷航,“希望我们依然可以相信,纪录和想像力的力量。”
中国电影第二年缺席 两部港片获奖
以去年香港反对逃犯条例的大规模抗议示威为题材的《夜更》摘下本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短片奖。缺席导演郭臻透过制片庄淑芬代为宣读谢词,声援12名被关押在深圳的港人,并表示这部片属于“世界每个不同角落,而又拥抱良知的香港人”。
郭臻感言最后说,“这个奖暂时由我们保管,到有日黎明来到,再交还给大家。愿大家好好疗伤,好好休息,好好去爱,好好地去照顾人性的复杂,然后择善固执。最后想向全世界讲:愿自由归于人民!”
林夕:香港血与泪渗透于金马
在中国电影第二年“缺席”的情况下,台湾电影得以展露头角,而《夜更》、《迷航》两部香港电影获奖,更引发关注。
为此,移居台湾的香港作词人林夕在脸书写下“香港的血与泪,‘渗透’于今夜金马”、“看出了台湾电影在自由天地开创了另一个新天地”。
23日,担任评审团成员之一的台湾导演林正盛接受采访时表示,《夜更》、《迷航》这两部电影获奖几乎是没有异议,评审大部份都同意被感动,有一种特别的东西被提炼出来。电影中的人拿著摄影机进入抗争现场,警察就在镇压,不只需要勇气,还要拍得好。
林正盛说:“我可以理解林夕,但对我来说,不只看到香港的血与泪,还看到一个生命在这个时代的浪头上,他要挣扎、他要表达那个生命的冲动是我最有感觉的。”
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闻海认为,金马奖是对抗争者非常重要的支持。而《迷航》导演当记者时就曾参与乌坎事件的采访摄影,在这八、九年之中有过好几个版本。
仍有独立中国电影参赛
中国电影局去年出台禁止参加金马奖的规定。林正盛表示,还是看到个位数的大陆电影,都是独立制作,其中有一部影片是他评的第二名。
但是林正盛却欲言又止的表示:“我实在不想讲片名,我怕大陆因为我们给他的赞美,他被找麻烦。导演很聪明、很诚恳透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包装得不露痕迹,透过角色对话、生命交错营造一个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意见。很具有批判性、非常有潜力的导演。”
对于这种冒险也要参赛的精神,他称赞:有不少大陆电影工作者和制片私下说,他们宁愿得一座金马奖,要抵过五座、十座金鸡奖。
中国电影创作空间被压缩
中国流亡导演应亮接受采访表示:“只要(禁令)没有撤,就当然不会、也没人敢(参赛)。电影已经立法,不能私自(参赛)的嘛 。而且这几年中国电影去其他电影节都有出手要求撤片等等,都遇到过。所以金马这么敏感、牵涉到颠覆国家的问题,当然没有人敢。”
应亮说,在中国退出金马奖的一个大格局中,没有商业运作的独立电影,出现更多被关注的题材。同时也提到,在老蒋时代的金马中国是一直没有参加的,直到1996年之后,这些文化都没离开政治背景所以很正常。
应亮还提到,香港曾是中国独立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展出跟走向国际的空间,可是这几年没有这个空间了,也不只是电影产业是这样的情况。但同时给了那些比较“边缘”的电影足够的空间站在舞台上,而这个不能参加的责任都不在金马奖身上。从评审的公正性上来说,他认为金马可能在全世界都是第一位的。
金马永远敞开大门
台湾知名导演李行23日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要很有自信继续办下去。来不来他们决定,我们永远欢迎他们来,也不用说没有大陆就完了,金马奖一样发光发亮。”
闻海认为,金马可以更有抱负一点,发掘更多有潜力的导演。台湾很多优秀年轻的导演,是在西方重要的柏林、威尼斯、加拿大影展被发现。同时他也提到因为疫情的关系让许多欧美的影展出席人数少的可怕,并表示台湾难得有机会能够办好金马这是直得可肯定和可贵的。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