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症的董氏奇穴与靳三针针灸治疗

Jimmy Zhu靳三针
2021-05-21
image
长者示意图(图片来源:Piqsels)

帕金森症 ( Parkinson’s disease) 是中老年期常见的一种以震颤、肌肉僵直、运动弛缓等一系列症状为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由英国医生 James Parkinson ( 1817 年) 首先报道。它的病理是脑中的黑质细胞退化,这种黑质细胞主管脑中多巴胺(dopamine)的生产,多巴胺在脑中主掌许多功能,其中主要的功能是调节运动与感知系统。所以当黑质细胞被破坏,脑中的多巴胺不足,患者就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及感知缺失。

 

帕金森症病患初病仅有手足或头摇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随著病程的延长,头摇手足颤震频繁,幅度加大,甚至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继而肢体不灵、行动缓慢,表情淡漠、呆滞;终则口角流涎,甚或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约有三到四成的帕金森症病患到了末期,会出现失智症的状况,患者往往死于肺炎、血管疾病、昏迷等并发症。

 

由于西医无法治疗许多帕金森症的症状,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医院常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症。目前西药左旋多巴(Levodopa)复方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在暂时缓解帕金森症患者症状有一定疗效,但经过长期用药,尤其超过药物蜜月期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副作用,常见如“剂末现象”、“开关现象”、运动性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精神异常等,这也是很多帕金森症病人放弃西药治疗的原因之一。

 

帕金森症属中医“颤症”、“振掉”、“眩掉”等范畴。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清代医家魏柳洲在《续名医类案》指出:“ 一妇人项间结核, 不时寒热, 左目紧小,头项振掉, 四肢抽搐, 此肝火血虚风热也。 用加味逍遥加钩藤, 数剂, 诸症渐愈”。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症,是因肝肾亏虚导致脑髓不足“本”,而肝风暗动、痰瘀阻络、经脉不利为“标”。患者本身是因为年老体弱;或是劳逸失调、肾精暗耗;或是年老多病、久病伤豁肾,水不涵木,肾虚引致脑髓不充,以致经脉不顺,引起帕金森症,在治疗上常采用“针药齐施”之综合疗法。

 

董氏奇穴针灸是台湾董景昌先生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既源于传统的针疗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另一方面,靳三针针灸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 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之精华,所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也是当今理论最成熟的针灸学派。 靳三针现已因为其神速的针灸疗效而蜚声海内外,该疗法也进入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诊疗方案,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帕金森症的特效穴为三黄穴(天黄穴、明黄穴、其黄穴)、肾关穴、正会配镇静穴,而“颤三针”是靳三针疗法中治疗帕金森症的组穴,由四神针、四关穴和风池穴组成。四神针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 15 mm 寸处,正当督脉前顶穴和后顶穴和膀胱经左右络却穴。四神针可升阳气、调元神。四关穴中合谷、太冲皆为原穴,合谷主阳,行气血、清轻升散;太冲主阴,平肝风、重浊下行。二穴配合,互约互用,升降协调,阴阳顺接,动静相宜,震颤遂止。风池穴解一身内外之风,利枢机、行气血,除一切活动不利。颤症多动,阳气亦主动,筋不得阳气所养,失其柔和之性而现拘挛之象,为帕金森症病机之一,故可温通阳脉、养阳安神以治疗颤症。督脉排刺加上颤三针中四神针属督脉、太阳经,风池为少阳经之穴,合谷位于阳明经,三穴乃三阳经结合阳脉之海督脉以通督益髓、养阳调神、柔筋止颤。 一般而言,每三至四日针灸治疗一次,八次为一个疗程。

 

此外,帕金森症患者也可采用“针药齐施”之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为明显。香港浸大研究显示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材钩藤,为治疗帕金森症之良药。钩藤的主要成分“异钩藤碱”能清除积聚于大脑、导致帕金森症的异常蛋白,并减轻患者服用西药而带来的副作用。

 

董氏奇穴与靳三针针灸疗法可活化脑部细胞,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修复脑部神经功能,逐渐成为治疗帕金森症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由中医内科专科 Jimmy Zhu医生供稿

手机预约谘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猜你喜欢

老年人秋季如何养生

Dorset Lodge 德贍護理中心  2024-04-08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