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力推 「三孩政策」,鼓勵結婚生子已成國家大事。但今年第三季度已經過去,據統計,全國第三季度結婚人數首跌破200萬對,創歷史新低。這體現出大陸年輕人對政府的一連串鼓勵結婚生育政策 並不信任,不斷增加的生活成本讓他們沒成組建家庭生兒育女的願望。
自由亞洲11月10日報道,中國民政部於上月底公布最新統計數據,全國今年前3季度(1月——9月)結婚登記數字達588.6萬對,比上年同期少8000對。按照每個季度單獨統計,結婚率也是連續三個季度下降,第3季度僅達172萬對,首度跌破200萬對,創歷史新低。官媒引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主要原因是適婚人數減少。目前25至29歲仍是主要結婚年齡,對應的是90後,過去二十多年來,出生人口每年連續下降。「90後」總數約1.7億人,男女比例約54:46,而登記註冊結婚的 「90後」不超過1000萬對,結婚率只有約10%,更糟糕的是,「90後」的離婚率竟然高達35%。
在中國,結婚率降低意味着出生率也會降低。而中國政府5年前就開始鼓勵國民生二胎,以應對不斷降低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老齡化。三孩政策也於2021年5月31日公布。
可沒想到的是,新華社才把這一消息公布出來,在網絡上遭遇吐槽和譏諷,網民把「民不聊生」這一成語的含義也被解構為:現代人因生活壓力過大,沒有生孩子的意願,連聊一聊都不願意。
為了推動 「三孩政策」的實施有成效,中國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勵結婚生子的措施:各地政府亦加緊配合,包括父母育兒假、育兒補貼、遏止房價、取消社會撫養費、 「教育雙減」等,以減輕結婚生子負擔。但反而讓許多人失業或收入減少,也讓年輕人對未來的收入和創業沒有安全感,更不敢生子。
中國人權觀察成員馬永濤對自由亞洲說,不少年輕人近來出現對中國體制失望,民怨積累,出現 「躺平主義」:「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中共政策只為統治利益考量,根本無法真正解決深層問題,難阻年輕人繼續躺平。
馬永濤還說:「中共任何政策不是站在老百姓的利益來考量,而是站於統治集團的利益來考量。就如計劃生育的政策,能生時不讓生,現在覺得人口不夠就讓生,但生育期已過。
中國百姓成政府「計劃生育」的工具
中國的計劃生育和獨生子女政策延續了近40年。中國的人口政策,從毛澤東時代的「人多好辦事」到鄧小平時代的「人多難辦事」,用「一對夫婦只能生一胎」的政策嚴厲限制百姓生育,引發了許多胎兒被引流、新生兒慘死、棄嬰激增的人間悲劇,再到現在成為擔心「人少能壞事」,在高失業率、高房價、高物價的當下,又要求百姓多生多育。
官媒《人民日報》在2018年的一篇社評中稱,「目前生娃已經不是一個家庭的事情,更是「國家的事」。為刺激中國嬰兒出生率,政府似乎要從30多年前的「限制生育「極端,走向另一個「要求生育」的極端。人權觀察人士擔憂,中國會不會再次出現對基本生育權的嚴重侵犯?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