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回應美國政府制裁11名中港官員

美國之音
2020-08-10
image
美國國防部星期一(2021年11月29日)宣布完成了備受期待的全球軍力部署評估(GPR),稱總統也接納了這份評估。(圖片來源:Pixabay)

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星期五公布制裁11名中港官員,包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北京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以及駐港機構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等,指他們必須對執行北京政策,損害香港自由及民主負責,將會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資產和財產權益,引起香港各界高度關注。港府星期六發聲明,強烈批評美方的「所謂制裁」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常規,將會全力支持北京實施反制措施。人在英國的前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分析,被制裁的官員將會受到災難性影響,包括銀行信用卡服務,以致社交媒體帳號都可能受影響。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星期六(8月8日)開會,討論香港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如何處理「真空期」等問題前夕,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星期五(8月7日)公布制裁11名中港現任及前官員,主要涉及去年推動修訂《逃犯條例》以及今年實施港版國安法的官員,包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律政司長鄭若驊、保安局長李家超、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衛、現任警務處長鄧炳強、前警務處長盧偉聰、身兼特首辦主任的國安委秘書長陳國基;中國官員包括屬國家領導人級別的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副主任張曉明、北京駐港機構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以及駐港國安公署署長鄭雁雄。 

林鄭月娥質疑美國制裁違反人權保障 

美國財政部指他們必須對執行北京政策、損害香港自由及民主負責,將會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資產和財產權益,任何直接或間接擁有50%以上的公司,無論是在美國或由美國他人持有或控制,都將受到凍結,而且必須向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OFAC)報告。 

林鄭月娥星期六透過社交網站Facebook(面書)發文,首度回應被美國制裁,她表示,制裁名單列出她的住址為她擔任政務司司長時的官邸;有部份被制裁香港官沒有披露護照號碼,部份則有,她認為反映美國政府辦事粗疏,估計美國官員使用了她在2016年6月申請入境簽證訪問美國時填寫的資料。她表示,「若果我的推測準確,把因申請簽證的個人資料交給財政部門作入境以外的用途,有否違反人權的保障,值得商榷。」 

林鄭月娥表示,她的訪美簽證將於2026年到期。她說:「既然本人並不嚮往到這個國家,看來也可主動註銷了。」 

港府批評美國所謂制裁卑劣無恥 

香港特區政府星期六(8月8日)發聲明回應美國制裁表示,美方以《港區國安法》為由實施的「所謂制裁」,「卑劣無恥及令人厭惡,公然和野蠻地干預中國內部事務,出於部分美國政客的私利,以香港作為棋子,為中美關係製造麻煩」。 

聲明認為,「美國利用香港去年6月起的’反政府暴動’,借詞維護人權、民主和自治,通過多項針對香港特區的法例和行政命令,顯示美國持雙重標準和偽善,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常規。」 

聲明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嚴厲譴責美國政府公開涉事中港官員的個人資料,表示會就嚴重侵犯私隱和人身安全的「國家級起底」行為,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聲明引述特首林鄭月娥代表被針對的高級官員表示,他們「正履行維護中國國家安全的光榮任務」,不單保護750萬香港人、還保護14億中國內地人民的性命和利益,聲明又稱「我們不會被嚇怕」。 

黃之鋒指制裁反映國際對香港不信任 

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在社交媒體表示,由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在主權移交後能夠在白宮與美國主要官員見面,到今時今日美國要主動制裁林鄭月娥,反映西方社會對香港局勢有根本性、標誌性的改變,亦反映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不信任。 

黃之鋒表示,美國的制裁是回應北京在香港的一連串鎮壓行動,包括實施港版國安法等。 

黃之鋒說:「美國的制裁是回應北京在香港的一連串鎮壓行動,包括實施港版國安法,DQ(取消)包括他在內的12名民主派立法會選舉參選人資格,拘捕發表網上言論的學生;通緝海外香港民主運動人士;建立全港DNA資料庫,有如新疆控制維吾爾人的手段;企圖委任橡皮圖章式的議員,全面由北京控制香港的議會,全世界都在關注。」 

黃之鋒表示,制裁林鄭月娥並非美國政府的最後手段,在中美角力下或者會有再高一級的制裁情況出現,包括制裁中國的主要官員,或會對紅色資本構成打擊。黃之鋒又表示,美國總統選舉將在11月舉行,目前8月已經出招制裁林鄭月娥等中港官員,難保未來幾個月會再有其他制裁方案出現。 

建議港府官員及家屬放棄外國籍 

黃之鋒又在Facebook以「支持香港官員拋售海外物業及其家屬放棄外國國籍」為題,用簡體字發文表示,既然香港特區官員反對美國制裁,現在就應該拋受所有海外物業,他們的家屬也應該立即放棄外國國籍,他認為這些行動是反制西方制裁的第一步,「那個官員不願意就是不效忠中國,向外國示好的表現。」 

黃之鋒建議港府官員日後到中國大灣區養老,他又在帖文列出多名港府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擁有海外物業及外國國籍的清單,包括林鄭月娥的丈夫及兩名兒子都是英國籍;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的丈夫潘樂陶是加拿大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太太許步明和兩名兒女都是英國籍,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的太太及兩名兒子都是英國籍。 

羅冠聰指被制裁官員受災難性影響 

人在英國的前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在社交媒體Facebook發文表示,被制裁的官員將會受到「災難性」影響,包括銀行戶口、信用卡服務可能被取消,社交媒體Facebook, Instagram, What’s App等帳號不能直接使用金錢交易。 

羅冠聰表示,隨着中美局勢繼續惡化,加上被制裁的門檻低,基本上未能履行《中英聯合聲明》或《基本法》的中港官員都可被制裁,他預計,制裁的寬度及深度在未來有極大機會增加。 

受美國政府制裁人士以及他們的直系親屬將被禁止入境美國。據報道,林鄭月娥次子林約希目前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數學博士。羅冠聰表示,林鄭月娥被制裁後,她的兒子理應無法再入境美國,如果是遙距上課則不涉違反制裁命令。 

張昆陽:美國制裁是中美角力真正開端 

前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昆陽在社交媒體Facebook發文表示,這次美國制裁不代表勝利,只會是中美角力的真正開端,香港還需要持續化成藥引,迫使中共失去理性一錯再錯。他認為,一旦中共誤判發起「珍珠港之役」,中共失敗的可能便會大增。 

張昆陽表示,今次制裁牽連甚廣,一眾被制裁的對象未來不能夠再享用美國不同企業,包括信用卡VISA, AE(美國運通卡)以致蘋果電腦及手機的服務等,否則該美國企業會受到懲罰。被制裁的人亦不能夠先轉移資產到第三方,再由第三方跟美方企業合作。因為根據美國財政部OFAC禁令,這種「偷雞」的方法會令第三方都受到美方監察和制裁。他認為,被制裁的人絕對難以有機會翻身。 

張昆陽表示,中國必定會採取基本的反制,局勢一定會升溫。香港人如果要走向夢想的彼岸,其實還未見證過最恐怖的日子。不過,張昆陽認為,香港人沒有放棄的可能,不要期待能夠齊齊整整,但仍要奮身全力加速,迎接寒冬,如果還有然後,就期待春天來臨。 

學者指制裁是對一連串事件的信息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講師陳偉信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美國在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星期六開會,討論香港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如何處理「真空期」等問題前夕,公布制裁中港官員的名單,一定程度是想帶出一些信息,他認為亦是一連串事件加起來的結果,包括押後香港立法會選舉一年;實施港版國安法後,全球通緝6名有關香港社會運動人士等。 

陳偉信說:「當然涉及到就是國安法立法(實施)之後,其實出了一張所謂的通緝名單,而這個通緝名單當中其實涉及到一個美國公民,就是朱牧民,當然對於美國來講,或者西方社會來講,其實去年的反修例運動開始,其中都有一條線就是說,究竟香港的法律會不會影響到美國公民或者美國國民的安全,當然這次的通緝令其實某程度上都稱為已經證實,其實美國國民的安全,不單可能在香港裡面會有影響,甚至乎美國國民在美國的國土裡面,都可能有影響的時候,那裡也會是第二條線(導致美國制裁)來的。」 

陳偉信分析,今年5月底北京人大公布制訂港版國安法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香港已經沒有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及後美國正式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今次的制裁是美國就着港版國安法等議題,確立香港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受到嚴重影響的信息。 

陳偉信說:「其實剛剛一至兩星期前,其實建制派某些報章批評,美國駐港總領事史墨客去見民主派的議員,而事實上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都相當強硬地回應,該(次見面是)常務式的公事訪問,而背後亦代表着香港的言論自由本身是受到挑戰,種種加起來,再加上立法會押後(換屆)選舉,接下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其實就討論如何處理(一年真空期),似乎在這個時候公布(制裁名單),當然有它(美國政府)本身就着這些議題去確立似乎香港的一國兩制,或者高度自治真的受到嚴重影響,這個似乎是想帶出來的信息。」 

美國制裁未必能扭轉香港目前局面 

陳偉信表示,香港只是中美貿易戰及科技戰上的其中一小部份,但又是最容易取得國際關注的部份,他認為接下來就要觀察北京如何反制,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包括英國等「五眼聯盟」會不會加入制裁行動。 

陳偉信表示,根據以往的紀錄,美國作出制裁之後,未必可以完全改變到另一個國家的政局,或者扭轉整個形勢,他舉例美國以往對車臣總統以及委內瑞拉等的制裁,但是這些國家的情況似乎都沒有明顯改善。 

記者問及美國制裁行動對港人爭取民主及政治局勢的影響,陳偉信估計,美國政府透過這次的制裁不會直接導致港府官員甚至北京卻步,他認為港府以及北京港澳辦、中聯辦的回應,都會覺得美國這次單方面的行動違反國際關係以及中國的國家主權,至於北京的反制會否如同美國一樣,公布一張制裁美國官員的名單,還是有建制派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及,可能涉及一些外國在香港的僑民,目前未有充份資訊,仍有待觀察。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