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洲國家巴拿馬宣布退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之際,中國正加大對美國在拉美地區最親密的盟友之一——哥倫比亞的投資和關注。有分析認為,中國會利用哥倫比亞最近與美國在非法移民問題上的爭端的機會,進一步擴大在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地區的影響力,加劇中美在拉美地區的競爭。
巴拿馬在美國國務卿盧比奧2月初訪問期間宣布退出北京的「一帶一路」項目,被認為是美國的一個勝利。然而,中國迅速將目光轉向了哥倫比亞,這個美國在拉美地區最親密的盟友之一。
處於南美洲北部的哥倫比亞近期因與美國在非法移民問題上的爭端而一度成為新聞的焦點。今年1月26日,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Gustavo Petro)先同意後又拒絕接收一架被美國遣返的非法移民航班,引發兩國關係緊張。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將利用這一機會,進一步擴大在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地區的影響力。有報道稱,中國多年來一直鼓勵哥倫比亞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這一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近期也將注意力轉向了美洲,並計劃加大對這一地區的投資。在此背景下,中國在拉美地區,特別是哥倫比亞的下一步行動,包括潛在的軍事合作,備受關注。
美國與哥倫比亞關係一向密切,但近年來哥中關係發展迅速
哥倫比亞多年來一直被看作是美國在南美洲最密切的夥伴國。美國對哥倫比亞的援助,在整個擁有25個國家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首屈一指。美國對外援助官方資料顯示,美國對哥倫比亞2023年的援助總額高達七億四千萬美元,而對該地區所有國家的援助額平均是九千萬美元。不過,2024年美國對哥倫比亞的總援助額大幅減少到兩億九千萬美元。
除此之外,美國和哥倫比亞之間的貿易往來也足以讓其他很多希望將產品打入美國市場的國家羨慕。美國是哥倫比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產品出口國,主要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包括原油、咖啡、鮮花。美國商店裡銷售的咖啡豆、磨好的咖啡,包括星巴克店裡賣的冷、熱咖啡,其中很多原產地都是哥倫比亞。
不過,儘管美國對哥倫比亞的和平進程、打擊毒品、各種人道援助項目連年大筆斥資,而且是哥倫比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在哥倫比亞占據電信和科技產業龍頭地位的卻是中方。媒體報道說,截止到2023年9月,中方在當地占據了35%的電信和科技市場份額。與此同時,中方近年來也在大幅拓展在當地的公路、鐵路、港口等各項交通領域的投資和發展,包括首都波哥大的地鐵系統。該國最大的金礦也於2019年被中國的紫金礦業收購。
港口布局
根據獨立非營利組織「對話地球」的一篇文章,中方自從2017年或者更早就開始着眼哥倫比亞西部港口布埃納文圖拉。
上個星期,中國駐哥倫比亞使館發布消息,中國遠洋海運公司(COSCO)開啟了一條從上海經由秘魯的錢凱港到哥倫比亞布埃納文圖拉港的新航線,首航儀式2月5日在哥倫比亞布埃納文圖拉港舉行。
中方在儀式上打出的橫幅,表明這一航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一部分,這一航線的開闢將開啟兩國經貿合作的新篇章。
2022年當選總統的佩特羅2023年10月對中國進行了訪問。期間,他和習近平一起見證了兩國之間12項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其中哥倫比亞承諾將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比如中東地區局勢,密切與中方的協調。與此同時,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也同哥倫比亞信息技術和通信部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並開啟了「戰略夥伴國」關係。中方並再度表示希望哥倫比亞「早日」加入到「一帶一路」「大家庭」中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一篇報道提到,佩特羅到北京訪問的時機,恰恰是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峰會過後。
上個星期,佩特羅與習近平就兩國建交45周年互致賀電。
有分析指出,哥倫比亞到目前為止是拉丁美洲地區為數不多的尚且沒有正式加入「一帶一路」項目的國家之一;而且與很多已與中國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拉美國家不同的是,哥倫比亞與中國之間的關係還沒有達到「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高度。
中哥貿易關係不平衡
儘管中方同哥倫比亞之間的貿易總額近年來大幅上升,但是,哥倫比亞駐華大使去年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期間指出,雙邊貿易當中,哥倫比亞擁有大宗的貿易赤字,哥方希望這一局面能夠得以改善。
駐華大使卡夫雷拉當時表示:「儘管中國是我們的第二大貿易夥伴,2023年雙邊貿易總額達到150億美元(我們出口24.69億美元,進口128.38億美元),但對我們來說仍然存在巨大的對華貿易逆差。因此,我們不僅要繼續推動出口多元化,還要鞏固和增加目前貿易產品的銷售,這一點很重要。」
總體戰略圖謀的一部分
R.埃文·埃利斯博士(Dr. R. Evan Ellis)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關注拉美地區和中國往來的一位專家。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應當把中方在哥倫比亞的動作「放到中國在該地區謀求關係和戰略利益這個更大的畫面當中」來審視。
除了中方在電信、基礎設施以及軍事領域的涉足之外,埃利斯博士說,還應當注意到中方在「人脈」方面下的功夫。
佩特羅的夫人2024年秋天去中國訪問,包括去天津,並參觀那裡的魯班作坊。埃利斯說,這位總統夫人受邀到中國由主辦方全程付費的訪問,背後就有在哥倫比亞投資的中方實體的影子。
川普政府對哥倫比亞過於強勢?
由非法移民引渡話題引伸出來的美國與哥倫比亞之間的關係何去何從以及由此而來的哥倫比亞與中國的關係是否將更加緊密,受到廣泛關注。
儘管一些媒體在報道美國與哥倫比亞在非法移民問題上的爭端時,把美國方面,包括特朗普總統描述為強勢、咄咄逼人,甚至說展現了美國的霸權和霸道,但是《南華早報》的報道指出,在拜登總統在任期間,哥倫比亞總共接收了美國發出的475架次專門用於遣返非法移民的班機。2024年一年,接收了124次遣返航班。
基於這一點,美國國內的一些評論人士也對佩特羅在飛機已經在空中卻中途改弦易轍,感到氣憤,並表示這一事件的起因,並不是美國故意要找哥倫比亞的麻煩。
談到兩國關係的現狀和未來,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美洲項目副研究員亨利·奇邁爾(Henry Ziemer)並不感到十分悲觀。
奇邁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期間表示:「我要說的是,在哥倫比亞和美國,雙方都有人認識到兩國之間這種夥伴關係的核心重要性。」
奇邁爾說,發生在1月26號的事端之所以能夠迅速得到解決,恰恰是這些人一起合作,努力達成諒解和解決方案的結果。
在奇邁爾看來,這一事端確實給中方擴大在哥倫比亞的影響力提供了潛在的機會。但是,他認為,中國目前的處境與之前已有所不同。
他說:「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2000年早期或者2010年初那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兩位數的中國了;中國已經做出了一些努力來減少貸款,把重點放在那些確實能看到一些經濟回報的領域。」
另一方面,他提到,當下,哥倫比亞將近30%的出口目的地都是美國,中國什麼時候或是否能夠取代美國的這一地位,在他看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國與哥倫比亞可能的軍事合作引關注
不過,這位分析人士對中方和哥倫比亞這一美國傳統軍事盟友之間潛在的軍事往來,包括軍售,表示關注。
奇邁爾說,可以想像,任何美國和哥倫比亞之間的戰略空隙,都會被中方用來加速和加大力度來推動自己的產品,包括中方和巴基斯坦方面聯合研發、製造的梟龍(JF-17)戰機。
假如中方成功說服哥倫比亞購買他們的戰機,那將是區域間形勢的一大轉折,他說。
購買戰機就意味着它與中國軍方多年密切合作的開始,因為戰機需要維修,還有相關的武器彈藥配備以及相關的培訓等等。
奇邁爾同意長期關注美中戰略競爭局勢以及中國軍力發展的專家理查德·菲舍爾(Rick Fisher)等人的看法,即假如中方在軍事領域得以在中南美洲博得一席之地,那將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梟龍戰機還沒有打進拉丁美洲。
國際戰略與評估中心的高級研究員費舍爾對美國之音表示,梟龍戰機到目前為止有四個買家:巴基斯坦、緬甸、尼日利亞和阿塞拜疆;一度表示有興趣但是沒達成最終交易的包括阿根廷、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
費舍爾說:「目前在哥倫比亞一直有意對其由以色列航空工業集團出產的Kfir C.2戰機編隊進行更新換代,而這一款戰機在哥倫比亞周邊地區來講仍然是有競爭力的;大約10年前,該機隊進行了升級,配備了更好的以色列雷達和高能空對空導彈。」
費舍爾說,哥倫比亞與以色列方面簽署了在2024年底生效的Kfir戰機維修合同,有效期至2026年7月31號。
他說,最新的梟龍戰機在價格上(五到六千萬美元)比較吸引人,但是從政治上來講,哥倫比亞從中方購買戰機,可以想象將會遇到其關鍵盟友華盛頓的強烈反對。
目前哥倫比亞的局勢,讓費舍爾想到2010年代初期,當時中方借着左翼人士在阿根廷掌權,大力推動和其他領域的武器銷售,包括梟龍戰機、軍艦、裝備等等。他說,不難想象中國方面會借着在哥倫比亞政界精英身上「投資」,力爭在武器銷售方面有突破。
費舍爾說:「中方一直在尋求在拉美地區尋求拓寬其軍事影響力的機會,包括在拉美地區打造軍事基地,將美國的戰略重心從亞洲和歐洲引開。」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奇邁爾也認為,中方會藉助華盛頓和波哥大之間的任何不協調,來推進自己的勢力和影響力,無論是軍事還是其他戰略領域。就目前來講,鑑於哥倫比亞和美國之間在經貿和軍事領域的密切往來,奇邁爾不認為哥倫比亞會在戰機問題上傾向中方。
談到哥倫比亞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通信網絡由中方主導這一看似「不協調」的現象,奇邁爾說,這恐怕與美國近年來在這些領域,即基礎設施建設和通信產業的收縮有直接的關係。
至於美國政府和私營企業在新一任美國總統、內閣和國會領導下,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將改變、扭轉這一局面,奇邁爾說,時間會告訴我們。他認為,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對拉美五國訪問取得的成果讓大家看到,拉美國家與本屆美國政府之間建立有效合作關係是完全有可能的。
奇邁爾還指出,在哥倫比亞左翼總統佩特羅和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叫板」之後,同屬左翼陣營的洪都拉斯總統希望召集區域各國,舉行緊急峰會,並拿出一致的方案來對付美國,但是這一想法並沒有得到落實,表明,拉美地區「似乎拒絕了組建統一戰線來回應美國的行動的努力」。
與此同時,中國在拉美地區擴大影響力的行動也引起了川普政府的高度關注。
美國國防部長彼得·海格塞斯(Pete Hegseth)2月11日在德國訪問美國歐洲司令部及非洲司令部時對媒體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圖是險惡的,不僅對其所在地區是如此,而且在南美洲和非洲大陸也是如此。」
「美國在那裡的態勢,以及與盟友及夥伴的態勢一道,將關係到對這一區域的競爭,」他說。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