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多半不宜居,普通人要儘量遠離互害社會

葉克飛
2024-05-09
image
網絡圖片

去年四月,我在波蘭普熱梅希爾有一段相當有趣的經歷。普熱梅希爾距離烏克蘭僅僅二十公里,後來我跟朋友開玩笑說寫稿時可以學學標題黨,弄個「在距離烏克蘭僅僅二十公里的地方,幾個彪形大漢突然向我衝來」的標題。

這是事實,但一點也不驚悚,而是暖心。我忘記了當天是周末,停好車就去繳費機前準備交停車費,結果附近經過的幾個人就像心有靈犀一般,立刻從四面八方向我衝來,每個人都一臉急切,用波蘭語或英語告訴我「今天周六,免費停車」。我看得到他們眼中的真誠與善意,也讓我對這座美麗城市的印象極佳。

今天早上送娃上學,恰逢雨天,學校周邊道路塞車頗為嚴重,因為平時可以提前下車走入學校的孩子們,都只能在學校門口下車。我走的一條小路,平時順暢無比,今天也排起長龍。堵在路上時,我發現了一個細節:這條小路是兩車道,我所在這一側堵塞嚴重,對面車道則空空蕩蕩,因為從這條路出去的車非常少(接送學生車輛會在另一條路離開),大概兩三分鐘才有一輛。

也就是說,這條路不能取消雙向功能,因為有車輛需要從這條路出去,但對面車道的車子確實很少。按照一些人的鑽空子心理,就會選擇逆行一段,然後在前面加塞。可在我堵車的二十分鐘裡,沒有任何一輛車這樣做。

我所居住的南粵小城,1997年獲聯合國人居獎,是中國第一座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有人會認為它近年來發展放緩,也有人認為它限於「直筒子市」結構,沒有「強有力」的主城區,城建不夠光鮮,但從文明層面來說,它與隔壁的珠海一樣,在中國城市中肯定屬於第一線。

它當然不完美,我在日常行駛中,也曾見過不少不講規矩的司機,在公園裡也能見到隨地吐痰的中老年人。但文明是相對的,整體來說,它確實強於國內大多數城市。比如在小區里和街道上,我一年到頭只會見到兩三次遛狗不拴狗繩的情況。

許多人對城市的判斷,都將城建視為第一標準,將「領導魄力」視為關鍵。我倒是覺得,如果單純從文明層面來說,官員需要的品質非常多,「魄力」反而是最不需要的,尤其是在權力不怎麼受約束的情況下,所謂的「魄力」更可能帶來災難。當然,這只是文明層面的考量,中國社會自有另一套標準。

至於城市是否「宜居」,許多人的關注點也集中於氣候和地理環境等。我從不否認好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很重要,但文明更重要。

有一年,我在湖南自駕,在永州遭遇過一場塞車,足足堵了一個多小時。過了擁堵點才發現,堵車完全是因為不禮讓和不守規矩。原本是雙向四車道的公路,其中一條車道有個施工點,結果這一方向的車子不遵循國際通用的拉鏈法則(這個說了也白說,我敢保證,當地乃至這個社會沒有多少司機知道什麼叫拉鏈法則),只會你爭我搶。還有更糟糕的,看這一方向的兩條車道堵車,乾脆選擇逆行,結果就堵住了對面來車。大家塞成一團,結果就是誰也走不了。

我在《德國的細節》裡曾經寫道,德國高速公路發展早,許多路段都有起碼幾十年歷史,並不寬闊,很多都是單向兩車道,夏季這種施工旺季更是時常會占用一條車道,但依靠拉鏈法則,車流即使緩慢,仍然有序順暢。可如果是我在永州遇到的情況,一個遵守規則的司機只會寸步難行。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很多人對「自由」二字充滿警惕,你一說自由,他們就會來一句「沒有絕對的自由」「外國更不自由,什麼都要管着」。其實現代文明社會的自由,就是法治和規則框架下的個體權利保障。就像堵車一樣,大家守規矩,就能得到通行自由,不守規矩就失去通行自由。

去年我自駕出行時,經過江西吉安。吉安是一座有着豐厚歷史人文底蘊的城市,也是當地人極其自豪的。城市一河兩岸,我在大橋上駛向新城時,對面高樓大廈,雖然距離一二線城市差距明顯,但仍然看得出近年來城市建設的力度。

按照許多人的標準,一河兩岸,新式小區,配上相對較低的物價、沒那麼內卷的氛圍和豐富歷史資源,城市已經很不錯。但我的關注點是細節,駛入當地一個大商場的地下車庫,不少車在轉圈找車位,可僅僅是一個停車區里,就有不下二十輛車占用了兩個車位,壓線還算客氣的,不少直接斜着停。開到其他停車區乃至下一層,情況也差不多。這樣的城市文明度,離我眼中的宜居標準很遠。

我曾有過十幾年的青島生活經歷,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對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老城區的建築帶給我無數回憶,也曾是我一次次書寫的對象。因為氣候、因為碧海藍天紅瓦綠樹,青島一直被視為中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但如果問我是否會選擇再次在青島定居,我的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海邊棧道和沙灘,還是在老台東的街區,我都見過許多不拴狗繩在街上遊蕩的狗主,而且越是大狗,狗主就越得意洋洋。在一些沒有紅綠燈的人行道前,過個馬路並不容易,因為車子總是呼嘯而過,很少有車會停下來禮讓。

威海可算是一個「小青島」,同樣碧海藍天,生活成本則比青島更低,人口也少得多,看起來更符合宜居城市的條件。但很可惜,在夜晚的海邊散步時,幾條大狗在我身邊招搖而過,狗主人在幾十米外跟着,旁若無人。

它們都是很好的城市,兼具氣候、環境,還有富庶的經濟,但離我心目中的宜居仍有距離。

許多人不能理解其他人的選擇,在他們看來,「到處都一樣」「哪裡都有好有不好」,但這種絕對化表達不能遮蔽相對的存在。這世界上當然沒有完美的地方,但有相對更好的地方。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關注點,於我而言,「不守規矩的司機多不多」「遛狗是否拴狗繩」這樣的細節,比城建是否氣派重要得多。

前些年,「互害社會」這一概念出現,許多領域都印證了這一點。城市中的文明細節,也是互害是否嚴重的呈現。一座城市裡不守規矩的司機越多,大家的受害幾率也就越大。即使是那些施害者,實際上也是受害者。雖然這種情況在每座城市中都存在,但普通人應該儘量遠離那些嚴重的地方,城市的文明,才是對自身最大的保障。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那些原本是廢話的常識

猜你喜歡

安檢爭端背後的迷思

LoseHeart404  2024-03-30

編輯推薦

易富賢:中國製造業即將衰落

易富賢  2024-05-20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