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通訊設備武器化將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置

何清漣
2024-09-30
image
9月17日,黎巴嫩各地爆炸了黎巴嫩真主黨成員使用的數百台尋呼機,造成至少9人死亡,約2800人受傷(圖片來源:AFP via Getty Images)

以色列將尋常電子通訊設備變成殺人武器,立竿見影的效果是黎巴嫩真主黨的高層及骨幹近於覆滅,還產生了不少附帶受害者。接下來受影響的就是全球產品供應鏈。供應鏈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強大韌帶,其轉移與重置勢必牽動全球經濟格局。美國總統拜登在2021年12月在世界民主峰會主題發言中強調全球將分成「民主經濟體」與「非民主經濟體」的構想,因這場爆炸將電子產品供應鏈的「中國」與「去中國化」區隔迅速擴大。

全球化近期分裂的背景回顧

自2019年之後,美中兩國關係被定位成「戰略競爭關係」。儘管拜登政府在對華外交中屢屢強調不以改造對方政治體制為目標,但在2021年12月與2023年3月召開的兩次世界民主峰會中,都強調現階段的國際局勢是民主與獨裁的對峙。例如美國總統拜登在2021年民主峰會上的發言中提到:「我們明確,民主價值觀是國際體系的核心,它們也是幾十年來全球發展與繁榮的根本因素。我們致力於與所有持這些價值觀的國家合作,建立將主導我們在21世紀前進的道路規則——包括在網絡安全和新興技術問題上——從而讓後代繼續得到我們所得到的自由和民主的恩惠。」西方媒體均將拜登這一發言解讀為民主對獨裁的宣言,美國將成為民主經濟聯合體的領導者,中國則將被不民主的「南方國家」奉為「大哥」。這兩次峰會期間先後發生了俄烏戰爭與以巴戰爭,整個國際格局進入大重塑階段。

儘管兩國政府這一期間不斷表態並保持接觸,都稱希望兩國關係儘快恢復正常,但俄烏戰爭顯現出來的地緣政治衝突表明,兩國關係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我曾在《世界產業鏈大分離:「中國」與「非中國」》(RFA,01/17/2023),《經濟全球化:美中雙引擎正分道揚鑣》(RFA,08/07/2023)中談到,不管兩國政府如何表態,這兩個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雙引擎分道揚鑣已經不可逆轉。只是全球化進程長達30餘年,各國經貿關係形成了錯綜複雜的聯繫,分離需要時間。在《全球化VS去中國化,美歐商界意彷徨》(RFA,08/07/2024)等文中談到這種為分享做準備的漫長時段中發生的種種。因為這種經濟上的牽絆導致一些盟國在美中之間不肯選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終於忍不住發表「餐桌菜單論」,對一些想遊走美中兩張餐檯之間且都成座上賓的國家進行敲打。我在《美中各搭「餐檯」,嘉賓指望兩邊通吃》(RFA,01/29/2024)對此有過評論。

產業鏈重置直接影響亞太三大電子產品生產國

全球電子市場規模呈現穩步擴張的態勢,2024年達到79.3億美元。全球電子市場的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亞洲、北美和歐洲等地區。亞太地區由於其製造業基礎雄厚,成為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地。中日韓三國在全球電子產業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尋呼機、對講機、手機、平板電腦等隨身電子產品領域,從原材料供應到最終產品製造成一條龍供應鏈。北美和歐洲地區則以高端技術和創新驅動的電子產品而聞名,在半導體、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領域的發展尤為突出。

以色列的供應鏈攻擊涉及廠商就是台灣與日本兩家廠商。台灣金阿波羅公司回應稱,9月17日爆炸的傳呼機的型號為AR-924,公司授權一家名為BAC的企業進行貼牌生產,金阿波羅沒有參與設計或生產,自身也是受害者。9月18日爆炸的對講機為ICOM-V82手持式特高頻對講機,由日本電子製造商ICOM多年前生產,現已停產。路透社援引黎巴嫩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的話說,真主黨五個月前購買了這些對講機,購買時間與傳呼機大致相同。美國Axios新聞網站援引兩位消息人士的話稱,以色列情報部門在將數千部作為戰時緊急通信系統一部分的對講機交給真主黨之前,已在對講機上埋設了炸彈。

 

這次通訊設備爆炸案開啟了一個新的潘多拉盒子,一方面,從傳統的自殺式襲擊轉向利用電子設備等技術手段進行遠程引爆,為不對稱的超限戰開闢了新戰法。另一方面,通信設備武器化成為全球安全治理的盲區,足以讓人們對供應鏈安全產生恐慌情緒,各國在敏感物品的生產環節將會傾向於建造供應鏈閉環,這對全球供應鏈系統的潛在影響是深遠的。目前可見的是對中東地區的電子產品供應鏈已經產生了影響。

安全憂慮下供應鏈的變動對中國有利

中東地區在全球的政治與經濟版圖中有特殊意義。儘管該地區只占全球人口的6%,但原油出口占全球比例高達46%,又位處紅海樞紐,中東貨櫃貿易量占全球30%,對全球經貿影響甚巨。俄烏戰爭開始後,世界因西方制裁俄羅斯迅速分裂成兩大陣營,中東海灣國家積極布局「後石油時代」發展路線,逐步擴大「非石油產業」的GDP結構占比,設立工業區,想一步步吸引產業鏈進駐,成為先進制程、汽車製造、資通訊科技(ICT)和醫療技術的重要投資據點。

在中美地緣政治衝突的壓力中調整市場布局的台灣政府從中看到了巨大商機。2023上半年在沙國首都利雅德成立「利雅德台灣貿易中心」,號召中東藍海旗艦團、2024年中東三國貿易訪問團深入阿拉伯、巴林、阿曼,開發醫療照護、綠色能源、汽車零組件、資通訊產業鏈商機。

不過,台灣所有這些商貿構想,完全沒考慮拜登所講的「民主經濟體」與「非民主經濟體」的問題,而是希望「遊走三方經濟走廊」,在與以色列保持良好經貿關係的情況下,摘取「全球貿易鏈下的中東鑽石」。在去年10月以巴戰爭發生之前,這個願望有現實基礎,代工龍頭鴻海集團一直與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PIF)保持友好互動關係,搶先在2022年底與PIF合資成立沙國第一個電動車品牌CEER,為的是優先承接電動車、低軌衛星等訂單大餅。

黎巴嫩電子通訊工具爆炸案發生之後,一直以全球為產品供應市場的台灣來說,「遊走三方經濟走廊」的願景受挫,中國產品乘虛而入。

在《中東狂買中國電子產品,要求生產組裝起運均在中國》(網易,9月23日)一文中,有這樣的描述:「中東人這波被數千同胞慘狀給嚇出來的心理應激反應遠超預期,不僅發到中國工廠的詢價郵件要求產品從頭到腳都必須中國造,還有中東人要求連運貨的船都必須是中國的,同時上面的船員也必須是中國籍,確保整個交付流程沒有一絲一毫被西方人接觸到的可能性。「

為了打入中東市場,中國的電子產品這麼多年來花了大量心血和資金進行宣傳,但是不敵台灣電子產品。市場需求端對人身安全的擔憂與關切,遠比拜登在民主峰會上的動員與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論這些政治動員手段有效,而且幾乎立竿見影。以色列這一炸,不僅損害了台灣多年開拓市場的努力,也加劇了世界「民主經濟體」與「非民主經濟體」之間的分裂。這種分裂將達到什麼程度,與美國2024年大選結果直接相關,還將引發全球製造業板塊重構。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