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誤會還是算計? 甘肅核武發射井疑雲

美國之音
2021-07-19
image
東風26型導彈。(圖片來源:IceUnshattered/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中國官媒日前對美國智庫依據衛星照片判斷甘肅省建有大量核武發射井的說法進行了駁斥,指出這其實是風力發電廠。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有關專家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這個消息的真偽。

《華盛頓郵報》日前引述美國智庫說法,指出在甘肅省發現數量眾多並分布密集的基地,推測是核武發射設施。美國智庫詹姆士·馬丁禁止核武擴散研究中心( 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JMCNS )通過商業衛星圖像判斷,中國正在甘肅玉門建造大量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該中心主任劉易斯(Jeffrey Lewis)指出,這些發射井可能是為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所設計的,並以此推測中國正在大幅擴充核武能力。 

中國官媒《參考消息》在7月6日發文闢謠,表示從衛星圖像上面可見得所謂的「發射井」排列過度密集,其中一張相片還寫明「甘肅玉門風電廠」(Yumen Gansu Wind Farm),卻被專家與美媒忽略。 

究竟是美國的誤判,或是中共有意欺敵,抑或是美中各自有更深的盤算,引起軍事與戰略界的種種推測。 

地緣適合核武發射井設置 

澳大利亞中華全球研究中心(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CIW)研究員宋文笛( Wen-Ti Sung )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指出,其實不能完全排除核武發射井的推論,因為地緣是重要的信息。

他說:「媒體主要關注『甘肅玉門』,其實玉門從屬於甘肅省酒泉市,附近幾個小時車程便是著名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解放軍第二十試驗訓練基地』,隸屬於解放軍戰略支持部隊。該地為中共主要的衛星發射場。考慮到規模經濟,以及衛星與導彈所需技術與專業相近,於衛星基地附近廣設發射導彈相關設施,似乎言之成理。」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所研究員沈明室認同這個推論。他對美國之音表示,每一個國家對於情報搜集與戰略武器設施的設置,都是經過非常精心而謹慎地規劃。

他說:「雖然照片上有寫明『甘肅玉門風電廠』,但也不能排除美國智庫學者掌握了其表面為發電廠,實際上在內部或地下有一些武器系統或是洲際導彈的相關活動。而且因為衛星在空中會照來照去,所以武器設施的部屬必然會有所隱藏。」 

資深軍事專家吳明傑向美國之音說明,以美國本土為打擊目標的射程考慮,中國過去的核彈發射井大都布署在河南或陝西一帶,最南端最多到湖南,集中在華中與華北地帶,甚至內蒙古也合理。但是甘肅在中國的中心點,除非射程約1.3萬公里以上的東風41洲際飛彈的射程已經改良成功,否則對於攻擊美國本土是沒有意義的。 

他提出另一個地理上的觀點:「不能排除核武發射井布署在甘肅,未必是針對美國的因素。因為東風31洲際飛彈已經能劍指印度。中國過去在甘肅的天水有布署過導彈,應該就是東風31洲際飛彈,威懾的目標並非美國,而是印度。所以不盡然所有的核武都是針對美國」。 

核武目的為守非攻 

美國智庫依照衛星圖像指出,在甘肅省有119個相仿的建築工地,其特徵類似中國可攜帶核彈頭的彈道飛彈發射設施。 

宋文笛表示,就軍事戰略而言,中國並沒有大量建造核武的必要。他說:「在『攻守平衡』的研究中,核武一般被定位為防禦性武器,而非攻擊性武器。若是主動以核武對敵國的民用目標發動 

『第一擊』 (first strike against countervalue targets),則敵國承受無可想象的損失之後,往往必得以核武反擊之 (second strike),結果是兩敗俱傷接近滅國,所以不會考慮以核武為主動攻擊的工具。」 

宋文笛表示,既然任何一方都沒有發動第一擊的誘因,那麼在兩個擁有核武的國家之間,就不會以核武作為戰略上的攻擊工具;擁有核武的用意是要嚇阻敵國不要發動攻擊,也就是以防禦和預防為目的。那麼目標理應是維持「最低可信核威懾(minimum credible deterrence)」,建構數量「夠用」的核彈頭就好。建構過多的核武只是增加無益的支出與維護設備和保管上的風險。 

吳明傑表示,若依照美國國防部2020年五角大廈的中國軍力評估報告中的數據,中國約有200枚核彈頭; 依照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在2020年的報告,本來預估中國有290枚核彈頭,但在前一年突然增加了30枚,所以總共有320枚核彈頭;依照美國科學家聯盟(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的評估,解放軍目前有350枚核彈頭,所以大致落點在200到300枚左右。 

吳明傑說:「美國在美西布署有450座固定式的核彈發射井,目前中國的核彈發射井數量遠不及美國,但如果合計已經超過了150座,若依照公開數據顯示就可能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的130座,所以還是不能排除中國目前正在加速發展其核武,特別是核彈頭數量。」 

監督美國核武庫的戰略司令部總司令理查德(Adm. Charles Richard)今年4月在國會聽證會中表示,他得知中國的快速核反應堆已迅速增加,反映中國核武正急速現代化,目前中國正在進行核武進程上「史無前例的擴張」。 

發射井分布不合理 

吳明傑以布署的方式分析,認為過度密集的發射井規劃並不合理。 

他說:「以目前分辨率並不清晰的空拍圖片看來,所謂『發射井』的位置過度密集,如果遭受到美國攻擊反而會損傷慘重,這就違反飛彈發射井布署的最初目的了。」 

吳明傑指出,從圖像上看來每一個圓形孔不只距離很近,也非常相像,如此很容易被人造衛星發現,應該是發射井建造想要避免的。 

宋文笛表示,近年軍事趨勢並不是增加核彈頭的數量,而是增加核彈頭的「存活率」,導彈必須廣泛分布才能分散風險。中國的核彈布署可移動性,型態就越是多元難測,當然也就更難被美國一網打盡 (例如將其分布在發射井、山洞基地、移動式軍車、核能潛艇等等)。 

他說:「反過來說,解放軍要是大量並且密集的製造這許多核彈發射井,越密集,豈不是讓美軍越省事,越容易被美軍第一擊一網打盡,也讓中國核威攝越陷入被動?」 

是欺敵成功? 還是故意試探? 

沈明室認為其實所謂的誤判,有可能是美國衛星發現這些風力發電廠之後,基於防範意圖,刻意放出訊息,以測試其真偽。 

他說:「推論並不能算是情報,通常會採取進一步驗證的方式。美國若是要派偵察機進入中國境內到甘肅確認,困難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有可能是透過媒體的方式操作。當看到有異狀時要做進一步的偵查,當無法使用遠程偵察機的時候,適度放出一些訊息,藉此確認事實真假,有可以達到某種驗證的目的。」 

沈明室指出,中國官媒的反應可以減輕美國的憂慮,也可以避免美國對甘肅進行更詳細偵查行動,避免升高兩國之間的衝突。 

沈明室表示,美國可能也以媒體製造宣傳效果。他說:「在媒體報導出來後會吸引大家的注意,用以突顯中國的軍事威脅。尤其最近許多媒體與學者非常擔憂因為美中對峙的緣故,中國積極想要擴大其核彈頭數量。美國可能想要透過媒體強化中國在核武上的威脅。」 

他認為美國正擔心中國擴大包括核彈頭數量及運載系統,而傳統可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是主要最安全的發射系統,直接在國境內,對敵方戰略目標發動攻擊。 

不願意透漏姓名的台灣軍方高層向美國之音表示,就謀略而言,建設偽裝發射井是可能的,因為「欺敵」本來就是傳統兵法上的常用手法,而且成本比建設核武便宜許多,特別適合中共解放軍。他指出中共是以強化機動性來所換取存活率來取代數量,這與美方思維完全不同。而姑且不論其實力真假如何,西方對此大量的討論其實已在幫忙中共製造免費宣傳,達到中共想要的威懾效果。只要影響到白宮裡的決策圈,其效果已勝過千軍萬馬,成本低廉而有效。 

吳明傑說:「若是要論及『欺敵』的可能,就是如同打地鼠遊戲,地上的所謂『發射井』的洞穴有一些是空的,但是要偽裝成已經具備數量眾多的核彈頭的威懾能力,這一點也不能排除,這確實是目前所獲得有限信息下核武布署的可能。」 

戰略思考與論述才能面對挑戰 

宋文笛表示,長期趨勢比個別零星信息點重要。同樣的這次甘肅玉門洲際導彈發射井的真假,其實屬於次要問題,重點是中共軍力擴張意願非常明顯。 

他說:「軍事上,包含取得海外軍事基地使用權帶來的遠距離常規軍力投射能力提升,以及正在成熟中的巨浪-3潛射彈道飛彈,預料可於 2025年前後與解放軍下一代潛艇完成整合,屆時射程超過一萬公里,對印太各國以及美國西岸皆構成重大威攝; 政治上,在此中共建黨百年之際,按照習近平對中共黨史的官方論述,所謂『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三段論,習近平新時代正是『強起來』的時代,與其對應的『強軍夢』在中共軍改之後尤其明顯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文笛強調,美國和西方民主盟友既然已將「合縱對華」定為戰略基調,相較於個別的核武發射井案例真偽,其實該優先思考如何面對在戰略層面以及意識形態論述兩方面的嶄新變量與挑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救救工廠:工廠真的卷不動了

浦銘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