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有邊界感的南方人,不是你的小土豆

項棟樑
2024-01-06
image
網絡圖片

東北大蘿蔔們,你們好!

不知道你們聽到『東北大蘿蔔』這個暱稱是怎樣的感受,但我想,應該可以部分體會到我作為南方人聽到『南方小土豆』的膈應。

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重新講一遍。

熱情的哈爾濱朋友們,大家好!

首先說一下,我非常高興看到哈爾濱當下旅遊市場的火爆,看到全社會對東北這片區域的關注,我也非常嚮往到冰雪大世界撒歡玩兒。所以,我沒有任何惡意,純粹是一個善意的提醒。

無論是在公共話題的傳播中,還是在旅遊服務的執行中,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南方小土豆』這種雜糅着寵溺與偏見的稱呼,它最大的風險在於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關係很好的哥們兒見面,你喊他『胖子』,甚至『傻X』都是常見的,是不會被惡意解讀的。但是你隔着一條馬路喊:

「對面那個胖子,幫我把球丟過來。」

這就不太合適對吧?

『南方小土豆』也是這麼個道理,從南方過去的姑娘們這麼自稱自嘲沒問題,某些自媒體跟着起鬨調侃也沒問題,但你們哈爾濱官方和哈爾濱市民也拿它來稱呼外地遊客,甚至還覺得這是表達熱情好客的方式,那就誤會大了……

其實稱呼什麼的都是小節啦,我也不是非要上綱上線,但稱呼背後所反映出來的『邊界感』的問題,或者說社會文化差異問題,其實對哈爾濱以及整個東北至關重要。

請注意,這個問題是對東北重要,而不是對外地遊客重要。

遊客如果覺得被冒犯、不舒服,可以選擇不去或者去過一次不再去。但東北如果繼續維持甚至強化這樣一個粗豪(當地人自認為是豪爽)的形象,其實對經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東北要發展經濟留住人口,最大的難題(沒有之一)是『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觀念。這種觀念的形成是有深遠社會文化背景的:

東北人認為的很多正常的人際交往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在市場經濟相對發達的南方社會看來是非常扭曲、非常危險的。

人和人之間缺乏邊界感,覺得滿世界都是爺的領地,所以才有『你瞅啥』『瞅你咋地』的主動冒犯,而不是默認保持一個善意的安全距離。

人和權力之間缺乏邊界感,認為任何權力都有空子可鑽,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想着找關係,哪怕是拐了十八道彎的關係,以至於誇張到辦一張公交卡都要去找熟人,就很離譜。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我就很納悶兒,這有什麼必要動用人脈呢?

政府和企業之間缺乏邊界感,覺得企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被管起來,所以再偏門的公權力單位都覺得自己可以去企業插一槓子、撈一瓢油水,以至於企業光是應付各種檢查辦證就已經不堪重負,哪還有餘力去創新發展呢?

邊界感導向的不是疏離,而是規則。人和人之間按文明規則相處,而不是按關係親疏來決定用哪副面孔。恰恰是這種必要的邊界感,才讓每個人在社會中處於一個舒展的狀態,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裡發展。

邊界感的導向的不是冷漠,而是安全。你想對一個陌生人表達善意,可以先問一句「你好,你需要幫助嗎」,而不是上去就拽人,「南方小土豆,上我車,我送你去」。後者真的會讓很多南方人覺得不安全,覺得被冒犯。

邊界感導向的不是失控,而是活力。政府和企業之間保持必要的邊界感,少插手一些企業的經營活動,並不會導致企業無序發展而失控,恰恰相反,企業會在法律的框架內盡情地努力創新,為地區經濟發展貢獻活力。

缺乏邊界感的社會,人們總是會用「我這是為你好」來打破邊界,喊你『南方小土豆』是寵你,把你推到兒童滑道是為了你更安全滑下去,到你企業檢查是為了幫你合法合規經營……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很多人沒想通的地方在於:

我明明是好意,你怎麼不領情還反過來埋怨我呢?

殊不知,重點不在於善意惡意,而在於有沒有邊界感、規則感,有沒有市場經濟意識。

缺乏邊界感的社會文化不改,外地遊客的旅遊體驗不會好,大東北的投資環境也不會好。

真心希望那麼美麗富饒的哈爾濱和大東北能夠以積極的改變打破『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成見。

 文章來源文章公眾號:基本常識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程曉農:中國的養老危機

程曉農  2024-06-27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