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於無聲處聽驚雷

林松
2024-05-31
image
柏林圍牆倒塌

 德意志(Deutsche)是德語對德國或德國人的稱呼,意指「種族」或「與人民相關」。「德意志」這中文音譯,容易聯想起「品德」與「意志」。35年前東德劇變,日前讀到網上有關東西德統一之後的感概,想起不同社群之間的差距,思潮起伏。

網上流傳一德國教育家談及德國東西部差距,雖然找不到原文出處,但內容發人深省。短文說,在外人看來,德國東部西部兩個地區的主要差距是經濟,其實那只是表像,而且經濟上的差距很容易彌補。最大的、內在的和難以彌補的差距在於頭腦。如果對兩個地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進行比較,就會發現他們根本就是兩種人。

評論說:「德國西部人崇尚自由、獨立、創新。東部人卻順從、呆板、懷舊。這使到很多在西部行之有效的事情,在東部施行起來舉步維艱。雖然東西德統一了這麼多年,但要實現真正的融合,必須等到被禍害的那幾代人都去見上帝以後。」

東德西德社群差異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東德人民涌往西德,造成東西德統一,東德接受以西德模式管治東德。可是,東德人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分治,到統一之前的這段時間,長達四十年所接受的管治、教育、社會風氣習慣,形成跟西德不同的另一模式。

東德人民雖然與西德人民在民族血統上相同,但卻在這四十年變成絕然不同的社群。正如前面所說的,「差距在於頭腦」,「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西德社群「自由、獨立、創新」,而東德社群「順從、呆板、懷舊」。

適逢早前在澳洲被個別「強國校友」踢出澳洲校友微信群,日前又讀到某強國大學校友總會發通知,要「管理」微信校友交流網群,須向「總會」提出書面申請創建,「專人監管」,「不得在未授權的情況下」以相關大學名字命名網群。

這通知,究竟僅限於某強國國內的網群,還是適用於澳洲以至其他西方國家校友群?澳洲等其他國家的校友,到底要遵守澳洲等國家的做法,還是得遵守這境外強國的做法?

人人平等平起平坐

身為當年第一批北上的香港學生,記得當時同學們要自己組織學生會,校方開大會公然批評學生想與校方「平起平坐」!原來那裡不是「人人平等」的!這說話,再次出現在1989年時任總理的李鵬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一批大學生,同樣批評大學生想「平起平坐」!怪不得當時有學生在人民大會堂門口「下跪」!

由當年大學生的「下跪」,到近年出現的「跳樓」,近日出現的「跳橋」,網上驚嘆這些百姓之「善良」!世界上很難再找得到這樣善良的老百姓,寧願自己「解決自己」。

1989年前任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由於他生前敢於平反大量冤假錯案,獲得人民百姓擁戴,數百萬人自動到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進而提出「反貪污」、「反官倒」、要求政治改革。

愛護一個國家,首先就是愛護這個國家的廣大人民。先有人民,才有國家。沒有人民,國家什麼都不是。國家應該保護人民,如果不保護人民,這個國家就變成……

讓世界沒有人上人

從1989年到現在,歲月洗禮35年。當年人民大眾所追求的政治改革沒有實現,社會到底是向前邁進還是向後倒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這35年打倒的貪官污吏,無疑數量是比之前多很多。但為什麼這35年會產生更多貪官污吏?網上質疑這些貪官污吏都是「黨校」、「黨組織」培養出來的!

有一說話:「權力使人腐化!」小至一個網上社交群,有的「群主」、「管理員」一旦掌握了「權力」,就喜歡「踢人」,以示自己「有權」。筆者也建立了不少網群,人數最多的一網群五百多人,人人平等,互相尊重,平起平坐。「群主」並不「高人一等」。

倒是發現有些人,即使身在澳洲等西方社會,卻與「人人平等」的西方習慣「格格不入」。這些人喜歡「權力」,喜歡做「人上人」。最近看到網上《芥末街訪》一短片《讀書的目的是什麼?》,記者採訪一女生,問「你覺得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女生回答:「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明辨是非。」記者再問:「讀書能不能成為人上人?」女生答:「其實我一直覺得,讀書不是為了成為人上人,而是通過讀書,讓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上人。」女生的回答,立即獲得記者伸出拇指大讚。

然而這樣的女生,在某強國內到底是少數還是多數?從1989年到現在,某國人民百姓的變化,到底是趨向追求成為「人上人」?還是追求「人人平等」?

奴隸感恩於奴隸主

一個國度、一個時代,到底是向前邁進?還是倒退?網上兩段話令人深思,一說:「世界上最大的壟斷,不是資源壟斷、市場壟斷、商品壟斷,而是訊息壟斷。因為它會讓人變成傻瓜,變成睜眼瞎。物質壟斷只是讓你口袋癟癟,而訊息壟斷是讓你頭腦單一。」

一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大腦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裡都是囚徒。奴隸主都知道奴隸是敵人,所以處處設防。奴隸卻以為奴隸主是恩人,所以經常感恩(感恩奴隸主)。認知層次決定了奴役與被奴役的關係。」

慶幸有些人並不頭腦簡單。譚耀宗等香港「建制派」2021年聲稱收到238萬個聯署簽名支持「人大」《決定》「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但2023年12月香港區議會投票僅得119萬人,另外那119萬人「不投票」,是否不滿香港選舉制度在「被完善」之後,竟然要由建制派、既得利益者進行「提名」、「篩選」?!這238萬人中的119萬人,是否感到無法選出既可以支持北京中央,又符合香港人意願的候選人出來?!難怪曾任「人大代表」、「政協代表」的汪明荃也說修改香港選舉制度,不是擴大民選成份,而是削弱民選成份,令「很多人失去機會,又失去一半聲音,當然是很不滿。」 

1989年之後的中國大陸,2019年至今的香港,譚耀宗收集到238萬人簽名中的119萬人,大家都似乎靜了下來,是否想起了魯迅的名句:「於無聲處聽驚雷!」

(歡迎讀者意見回饋,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中國A股慘綠 上證失守三千點大關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6-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