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農: 中國股市的最後一波起飛?

程曉農
2024-10-25
image
中國股市一路下挫(圖片來源:STR /Getty Images)

九月下旬中國政府決定讓央行投放貸款來拉動股市,一批年青的股民衝進了股市,上證指數一度暴漲數日。一個月過去了,上證指數從3,490的短期最高點,現在躺平在3,300點左右,已然失去了活力。這番官方發動的股市拉抬計劃究竟有什麼目的,大量持股的基金和企業如何因應,股民又面臨何等局面,未來中國的股市乃至經濟將面臨什麼樣的前景,本文試做分析。

一、中國股市為何暴沖?

在自由經濟國家,股市大體上是經濟動向的晴雨表。數年來,中國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股市卻在一個月前突然開始起跳。為何如此?不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改善了,而恰恰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好,中國股市這次才會起跳。這種「股市特色」證明,中國的股市並非正常的企業經營狀況基本面的反映,而是被政府操縱着上下震盪。

代表中國股市的上證指數2007年以前一直不到兩千點,2007年短暫跳到五千點,以後就一路下行;從2015年開始,一直徘徊在三千點上下,十年之後,今年8月跌到了兩千七百點以下。由於外資紛紛撤出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金融投資,股市一蹶不振。

於是,今年9月中旬中共高層下令,一定要拉抬股市,重新把外資吸進來。中國政府選在今年10月1日的國慶長假之前,開始了人為拉抬股市的大動作。其設想是,把股市拉起來以後,在國慶長假期間證券業停止交易,股市指數可以形成一個「長紅」十天的假象。

其具體做法是,讓中央銀行對上市公司和金融界提供資金,一下子投入八千億人民幣,讓基金、債券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都來炒股票,還讓上市公司回購股票來托市。結果,從9月24日開始,上證指數從兩千七百點跳到了三千三百點。這種操作,全世界只有中國政府才會如此選擇。

中國的上市公司現在都處在財務困境當中,既有經營虧損,又有債務到期,它們當然想把股價拉高,趁機出貨,撈一筆現金。雖然證券監管部門不許上市公司大筆拋售持股,但上市公司把自己的股票賣給已經拿到中央銀行融資的私募基金公司,再讓私募基金公司去操作拋售,這樣表面上就不算違規了。

10月4日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了研討會,榮鼎諮詢公司(Rhodium Group)中國市場研究主管洛根·懷特(Logan Wright)認為,這次中共的刺激措施主要的目的是改變股市的市場預期,而不是改變經濟走向,核心在於,是想通過政策信號來吸引外資。

二、「擊鼓傳花」沒下家   

國外的金融投資機構近一年來已基本上不碰中國了,但中共玩的這一招托市,還是會騙到一些外資。9月30日《華爾街日報》報道,華爾街的大投行之一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有個投資顧問說,「過去48小時內,我關於中國的Zoom通話比2024年全年還多。」許多投資者紛紛跟他開Zoom會議,討論的話題是,到底這是個機會,還是個陷阱。認為可能是機會的人,其實並不懂中國經濟,而是抱着一種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害怕錯過)的心理。

但講風涼話的外資公司也很多。比如,10月1日《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美國加州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中國研究主管Nick Borst表示,現在進場買中國股票的風險在於,當前引導中國市場的是希望而不是事實。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家投機的不過是一個中國經濟可能復甦的幻覺,而中國經濟的事實恰好相反。

旅美經濟學家Davy Huang則認為,中國單純的股市大漲,其實是一個人造牛市,它跟經濟沒一點關係;股市本應為企業融資提供資金,但中國股市大漲,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這些大戶趁機把資金從股市上掏走後,根本沒把這些錢用到實體經濟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日本的著名投行野村(Nomura)證券發出警告說,中國股市這次過往16年來最大的一次反彈,可能會轉為崩盤。這種結果的「概率」,可能比更樂觀的情況要高得多。

看來,在中國的證券市場上吃足苦頭的外資,雖然有一點試探性操作,卻並未大舉入場,現在外資在中國股市和債市的占比僅3%到4%。中共指望拉抬股市引誘外資進場的企圖,似乎基本上落空了。沒有大量外資爭購股票,中國股市就只能靠散戶來維持這一輪股價「起飛」了。

當大批年青的股民衝進股市之後,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等大戶就趁機拋售所持股票,讓散戶接盤。一開始的幾天裡,上證指數的確起飛了。但是,中國股市上散戶的小額資金並不足以支撐股價的持續上漲。隨後,在搶進的散戶陸續接盤之時,股價便開始回跌,把新進散戶套牢了。這就是最近幾天上證指數平平不動的原因,因為被套牢的散戶把潛在入場者的預期撕碎了。而沒有連續不斷的入場資金,股市上的「擊鼓傳花」遊戲就找不到下家了。

三、中國股市暗語:「武則天守寡」

中國人當中,有一些人進場買股票;同時,也有很多講風涼話的。在中國,經濟學家或股評人要是在這波「政策市」當中唱衰股市行情,會被當局懲處。9月30日有人匿名在網上發了一篇文章《股市瘋狂背後的社會心態》,此文馬上就被中共的互聯網管控機構封殺。

既然中國人不能公開批評當局的股市新政策,有人便用隱喻來表達相同的意思。前幾天中國的互聯網上流傳着一個關於當下股市的暗語,用的是中國唐朝時候的典故,還是句歇後語,即「武則天守寡—-失去李治(理智)」。

唐朝的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任皇帝,他的皇后姓武,原系唐高宗李治之父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唐太宗去世後長子李治繼位,封父皇的妃子武氏為自己的皇后。唐高宗病弱,無力治理政事,皇后武氏總攬大權,後臨朝稱制,改名為曌(日月臨空之意),自立為武周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獲得正史承認的女皇。她死前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故史上稱其為武則天。

用「武則天守寡—-失去李治(理智)」這一句歇後語,來比喻今天中國的股市,就是提醒大家,股市兇險,現在入市要小心。那篇被封殺《股市瘋狂背後的社會心態》提到,那些無知的股民在狂歡,證明了中國人還是那樣,「好了傷疤忘了痛,似乎什麼教訓都沒吸取」。這篇文章還說,「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狂歡,是因為所有人都吃不准,這樣的利好能持續多久……既然如此,那就趁現在趕緊行動,能套現的套現,能撈的撈一筆,誰不抓住這個機會,才是傻瓜。」

其實,中共直接拿錢把股市拉起來以後,很多老股民和上市公司的想法一樣,都想把原來被套牢的股票趁機拋掉。這樣的股市「熱潮」能持續多久,是可想而知的。

四、各級政府越來越窮

中共當局之所以用央行的貸款來拉抬股市,乃是因為各級財政囊空如洗,連「吃飯錢」都不夠了,哪來多餘的資金去拉動經濟。

最近中共當局正在警告地方政府,要「遏制新增隱性債務」。財政部在向全國人大作相關的專門報告時,披露了去年未被發現的8起隱性債務,數額達到幾百億元,涉及到湖北、廣西、陝西、江西等地方政府。這些案子如出一轍,地方財政沒錢了,逼當地的國有企業出錢開發土地和建設基礎設施,或者是逼當地的銀行替地方政府還債。

中國的各級政府已經欠下多少債?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去年地方政府設立的融資公司未償還的債務達到65兆,加上地方政府直接欠下的債券,地方政府的債務總共相當於中國GDP的85%。如果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債務,中國各級政府的債務餘額大體相當於中國GDP的數額。

 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之債務餘額占GDP的比重,可以衡量總的政府債務水平,這個指標國際通行的警戒線是60%。而中國各級政府的債務規模已經超過100%了。地方政府還製造了很多隱藏起來的債務,到底有多大,中央政府也沒辦法完全掌握。

現在中共的各級地方財政都入不敷出,嚴重依賴中央財政補貼,而中央財政也沒錢幫地方政府還債,何況債務規模大到跟GDP的規模一樣大。這樣的債務規模之含義是,全體中國人一整年不領一分錢薪水,也不領一分錢養老金,才能把各級政府的巨額債務償還。實際上,中共現在已經到了債重如山,永難還債的地步了。

面對這種局面,中共除了讓各級政府機構裁撤冗員,最近還對大型國有企業的主管級人員開刀了。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個新政策,大型國企的主管人員每年實行末尾淘汰制,不管經濟如何蕭條,這些企業的各級主管幹部一律人人打分,排名最後10%的捲鋪蓋走人。中共這麼做,就是因為國有企業也債務成山,只能裁掉主管幹部來省錢。

五、銀行成為最後的支柱

中共政權現在之所以還沒破產,它混日子的秘訣是吃民眾的存款,因為銀行都是各級政府辦的,政府從銀行里拿錢,就跟從ATM機里取錢一樣隨便。中國有六大全國性國有大銀行,還有一百多家地方政府辦的城市商業銀行,這些銀行全都被各級政府掏空了。

中國的各級地方政府雖然無法指使中央政府掌控的全國性大銀行,但地方政府有各自的地方銀行可以隨時掏空,因為這些地方上的城市商業銀行本來就是當地政府所創辦,各家城市商業銀行的高管也由本地政府任免。

政府從銀行拿錢,是永遠不還的,也沒錢還,中共的各級政府多年來就是靠掏空銀行的居民存款活下來的。在中國,既然財政危機可以轉嫁給銀行,財政危機就不能算是最後的危機。中國真正的最後危機,其實是銀行瀕臨系統破產。由於銀行系統是中共最後的融資依靠,則各級政府和大型國企拖欠各家銀行的巨額債務,早晚會導致金融危機爆發。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當局能夠用來刺激股市的資金越來越短拙;何況,這次的股市刺激政策看來只產生了不到十天的拉抬作用,中國股市就微瀾不動了。很可能,將來的經濟史家會如此記錄:2024年,中國股市經歷了短暫的最後一波起飛。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