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面臨糧食危機?近30年首次向印度進口大米

劉悅
2020-12-06
image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封鎖黑海港口,導致穀物出口停頓使全球糧食危機越趨嚴重。土耳其15日表示,可以在不排除港口周圍水雷的情況下,建立海上安全走廊以運輸穀物,目前正等待俄羅斯回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印度糧食官員本周二(12月1日)表示,中國將從印度進口10萬噸大米,這是近30年來中國首次從印度進口大米。消息傳出,引發輿論譁然,很多民眾認為在中印衝突之下,中國仍向印度進口大米,說明中國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嚴重,中國明年很有可能發生糧荒。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FX168財經報社的報導,印度糧食官員本周二表示,由於泰國、緬甸和越南的大米供應日益緊張,加上印度政府在價格上大打折扣,中國已開始從印度進口大米,這是近30年來的首次。

消息傳出,引發民眾關注。自疫情發生以來,儘管中國官媒不斷安撫民眾,稱「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2020年是一個豐收年」;「中國糧食儲存穩定,進口不是因為缺糧,而是因為調整糧食結構」等等。但是仍有民眾在網上發文,認為現在大陸農耕面積、農村人口日益減少,今年又天災人禍不斷,加上中國各地糧食價格持續上漲,猜測中國很有可能已經缺糧了。

疫情、災情不斷 加上穀賤傷農 大陸可能發生糧食危機

自由亞洲電台稱,今年在COVID-19疫情和洪水災害的破壞下,中國稻穀大幅減產,有大陸媒體估算過,減產幅度達到三成。但官方並未公布具體數字。

據蘋果日報報導,雖然官方並未具體陳述疫情是否影響水稻生產,但是中國官員不停地吹噓水稻生產展開得很成功;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再三強調透過激勵性利益補償機制,保護水稻主產區和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水稻面積穩定在4.5億畝以上、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加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再三提起注意糧食安全、制止餐飲浪費。這些都讓民眾認為疫情對中國農業的影響十分嚴重。

報導稱,除了疫情,今年大陸天災不斷,長江流域出現嚴重災情,洪水淹沒眾多良田;廣西爆發蝗災,出現大量蝗蟲,農作物被吃光,農民苦不堪言。在多重打擊下,有分析認為,大陸恐怕會爆發大規模的糧食危機。

報導稱,中國雖然一直「以農立國」,在過去的50年中糧食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但是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人口日益減少,現在城鎮人口早已超過農村人口,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影響,農地面積正在以每年4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不僅如此,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從越南等國家大量進口大米。這些國家的米價低廉,即使加上超額關稅(65%)也比中國大米的價格低。因此許多加工企業會優先選用進口大米加工產品,導致中國大米過剩,價格下滑,甚至虧損,挫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影響糧食生產的穩定性。一句話,穀賤傷農。

大陸市場大米正在悄悄漲價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武漢居民高先生的話:「現在超市的高粱和大米等食品都在悄悄加價,原來兩元一斤的高粱,現在賣到四、五元一斤。大米價格現在都不好說了,它幾時漲的都不知道,反正今年漲了。上個月買的東北延壽的大米,4.5元一斤。到明年春天可能就危險了。」

 印度糧價低廉 農民抗議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今年受疫情影響,越南等東南亞部分國家為防止本國出現饑荒,減少大米出口或提高米價。報導引述唐先生的觀點,他說在中印邊界衝突正持續的時候,中國向印度進口大米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和找不到工作或者失業相比,缺糧更容易觸發社會動亂。他認為未來幾年中,中國糧食進口問題可能是一個全世界的大問題。

印度的一半國土是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99%,農業人口總數是世界農業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不過今年受疫情影響,印度農民難以將農作物推向市場,只能堆在倉庫,任其腐爛。此次印度出售給大陸的10萬噸大米,價格在300美元左右。每噸價格比泰國、越南、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價格低30美元。印度政府以如此低廉的價格出口糧食,引發印度農民的強烈不滿。據印度傳媒報導,近期印度農民紛紛走上街頭表達抗議。

猜你喜歡

退林還耕背後的糧食危機

王丹  2023-05-15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