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失去了大量的外貿定單,大量企業陷入停滯,為了走出困境,中國各地政府組織企業、商會等去其他國家搶訂單。日前,河南省商務廳帶領該省39家外貿企業前往德國、比利時、瑞士等歐洲國家開拓市場、搶奪訂單。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近年大量外貿企業接不到足夠的訂單,甚至沒有訂單,多個企業陷入停滯,甚至倒閉。為了走出困境,河南省商務廳於3月4日帶領本省39家外貿企業組團前往德國、比利時、瑞士等歐洲國家參加展會、舉辦活動,開拓市場、搶奪訂單。
報導稱,此次最重要的行程是參加在德國舉行的「德國國際磨削技術與設備展」。該會議是國際磨削技術行業中的知名盛會,也是河南省磨削領域企業進軍德國乃至歐洲市場的重要貿易平台。
此次並不是中國政府首次組隊去其他國家開拓市場。去年年底,浙江省商務廳等省級部門相關負責人及企業代表組成隊伍,前往德國、法國搶訂單,及尋求與西方國家合作的機會。
前幾日,廣東省政府帶領一個由企業代表、商協會等22人組成的團隊前往香港拉客戶;中山市商務部門組織31人前往阿聯酋迪拜進行商務洽談等等。
前幾天,有浙江網友發布信息稱,當地外貿團組團出國,但未拿回什麼成果,大多數老闆空手而歸。不過該信息觸發了中國的審查制度,目前已被屏蔽。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時事評論人李思海講述近年外貿企業遇到的困境。除了江蘇、浙江等外貿企業接不到訂單,現在湖南、河南一些企業的長期客戶也不再下單,這固然有疫情封控措施的原因,也考慮到中美之間關係惡化,很難恢復。他說:「做外貿的企業和外商投資肯定受到影響,再加上這幾年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天天都在惡化,特別是與歐洲及日本,包括台灣的關係不好以後,肯定會減少在這邊(中國)的投資,把在這邊的生產線移到越南、印度、印尼,所以他要出國搶訂單,前景並不看好,因為做生意不是談一次就成了。」李思海認為,中國疫情清零政策,中美關係惡化,以及政府在外資企業設立中共黨支部等各種因素,導致西方企業家對中國政府的不信任。
自由亞洲引述熟悉中國政治與經濟環境的資深媒體人何方舟稱,中國外貿出口下降已經持續了一段時期,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形態是導致經濟下滑的主因,這種與西方世界的差異在新冠疫情期間異常突出,也讓商家望而卻步。他說:「在這樣一個制度體系下,出國招商。在經歷了近十年來對市場經濟的打壓,對外商的各種限制,再加上疫情清零政策下的副作用,現在去招商,我估計應該會無功而返。中西方在對待尊重與平等、契約精神等方面與中國有差異,專制國家認為制度是我定的,我想改就改。西方已經和我們本道揚鑣了。」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