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貿易戰爭2.0版」即將開打

2024-04-27
image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中結束,美國「必然是沒有選擇的」對中共加大貿易制裁。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4月4日-8日訪問中國,對中國的「產能過剩-低價傾銷」進行預先警告。但顯然,對於中共這種狡賴政權,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我曾預言,一旦耶倫訪中結束,美國「必然是沒有選擇的」對中共加大貿易制裁,果然一言命中。

中國不是競爭,而是欺騙

拜登4月17日在賓州匹茲堡競選造勢時,嚴厲批評中共鋼鐵的「不公平低價傾銷」,指出中國業者不需要擔心盈利,因為中國政府提供巨額補貼。拜登說:They are not competing, they are cheating。拜登指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正在調查中國在鋼鐵和鋁的傾銷行為。如果調查屬實,美國將啟動301條款對中國進口的鐵和鋁材課徵3倍以上的關稅,從7.5%一口氣提高到25%。

美國為什麼要對中國進行嚴厲的貿易制裁?一句話:「中國以財政補貼和其他不公平貿易的手段,對全球進行低價傾銷」。我把中國這種貿易政策稱之為「貿易武器化」,宛如蝗蟲過境、片甲不留!目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已決定對中國的海運、物流和造船業展開調查,我稱之為「美中貿易戰爭2.0版」。

進一步來說,美國之所以祭出「貿易戰爭2.0版」,主要有三個原因:

1,美國各產業工會對中國的強烈抗議

3月12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等五大工會組織,向USTR提出申訴,正式要求拜登政府對北京在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不合理和歧視性」行為、政策和做法展開貿易調查。除了鋼鐵工業之外,這些抗議的產業還包括造紙、森工、橡膠、能源工業、航空機械和電力工業等等,顯示美國的工業體系已經遭到中國低價競爭的巨大衝擊。

2,葉倫訪中溝通失敗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4月4日到8日期間訪問中國,提出中國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面板和鋰電池等綠色能源產業上過度投資,導致巨大的產能過剩。耶倫嚴詞警告:中國「扭曲了全球市場的價格和生產模式,損害了美國以及世界各地企業和工人的利益,是不可接受的」,強烈要求中國必須縮減工業生產。然而,中國卻認為在房市長期低迷拖累經濟下,綠色產業是一劑可為疲軟的中國經濟注入活力的良藥,並斥責美國壓制中國崛起,準備向WTO提出的申訴。對此,美國非常生氣!

美國對中「貿易戰爭2.0版」即將開打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左)與中國國務院國務院總理李強(右)會面。(美聯社)

3,戴琪對中301條款關稅稽核成果之後強硬表態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4月16日的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有關拜登政府的「2024年貿易議程」聽證會中,做出強硬表態:「我們已準備好在這一努力中使用我們的貿易工具,包括通過新的301條款行動和我們對中國301條款關稅的四年稽核。該稽核是要評估採取關稅措施的方法,以更有效、更具戰略性地解決中國的「強制技術轉讓政策」,如「網路盜竊」和「網路駭客」,以及美中貿易關係中的相關不平衡和不平等所造成的危害」。戴琪明確指控:「中國不受控制的非市場政策(nonmarket policy),摧毀了美國的許多勞動社區和行業,其中包括鋼鐵、鋁、太陽能電池板、電池、電動汽車和關鍵的礦物質」。

低價傾銷:中國的「危險輸出」

我把中國的「低價傾銷」稱之為「危機輸出」,也就是像「倒垃圾」一樣,把內部的經濟危機向全球狂瀉、傾倒和灑血,甚至「向全球輸出貿易病毒」。主要原因是中國因為經濟低迷、消費不足、市場萎縮,導致產能過剩,所以只能以對外出口來挽救國內經濟。4月15日,俗稱「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揭幕。由於中國經濟慘澹,加上產能過剩,一些出口商表示公司產品價格便宜有如大白菜,血本無歸。正是因為內需萎縮,所以「以鄰為壑」!

但更為重要的是,中共試圖推展「全球價格戰爭」,特別是針對美、日、歐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等等,也就是通過低價策略攻擊全球相關企業,阻礙歐美等國重振製造業的努力,包括電子製造、清潔能源和電動車等關鍵領域。簡單地說,就是「顛覆全球經濟秩序」。

中國準備應對兩場貿易大戰

中國經濟在川普時期第一階段的貿易戰已經身負重傷,又因疫情期間錯誤的「清零-封城」而雪上加霜,加上施行《反間諜法》嚇跑了外資與外企,中國經濟如同一部「失速列車」正加速沖向懸崖。然而,中共在不顧百姓死活之下,還恣意提供俄羅斯武器,支撐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的「續戰能力」,又持續以軍機擾台威脅台灣,又在南海對菲律賓進行驅離、衝撞、攻擊,瘋狂升高地緣政治的緊張。今天又用「低價傾銷」試圖顛覆全球市場。一句話:那中共就準備應對來自歐美的兩場貿易大戰吧!

文章來源:上報

猜你喜歡

一對大熊貓抵達阿德萊德

黎辰  2024-12-22

秦晉:川普與中國的關係

秦晉  2024-12-20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