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峰陳破空談間諜氣球:美聯手盟國破中共稱霸平流層

亞洲很想聊
2023-02-12
image
旅美時事評論員江峰(左至右)、旅美時事評論員陳破空,9日錄製「亞洲很想聊」節目。右為主持人戴忠仁。(圖:RFA)

中國氣球入侵美國領空遭擊落後,美方透露,中國防長拒接「熱線電話」。旅美時事評論員江峰在自由亞洲電台「亞洲很想聊」節目上表示,未來若擦槍走火,一方拒絕溝通,恐釀成更大隱患。評論員陳破空則指出,美方擊落氣球,是打掉了過去中方在「平流層」科技軍工產業的發展優勢。

中國監視氣球入侵美國領空,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9日指出,美國將探索對與中國解放軍有關的中國實體採取行動,也將更努力揭露並解決中國更大規模的監視活動,這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美國盟友構成威脅。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萊德(Pat Ryder)2月8日在媒體簡報會上表示,美方擊落氣球當天(4日),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打電話給對方要求通話,但中方拒絕接聽這通電話。

旅美時事評論員江峰9日錄製「亞洲很想聊」節目時指出,兩國國防部長軍事熱線保持聯繫,不只是大國之間的禮節,尤其雙方軍事衝突可能性不斷升級。

江峰:中方拒接熱線曝露美中衝突管控隱患

江峰說:「這不只是客套,而是作為大國應付的國際責任。一旦衝突加劇,在台海、南海萬一發生更多的擦槍走火,萬一一方故意按住電話不接,將會造成更大的隱患。」

同台嘉賓、旅美時事評論員陳破空指出,軍事對立大國和擁核大國之間設熱線,是為了危機處理。中共同意設置卻不接熱線是「慣伎」,嘴巴強調不搞新冷戰卻還是新冷戰思維。

美國防部發言人萊德8日另指,中國高空監視氣球穿越美國上空,特朗普政府時期有3個,在拜登政府這次是第2個。美方確信這些氣球不是民用目的,百分之百是監視(surveillance)氣球,具有情報搜集能力。

江峰指出,美方可能想保密監控發現中國氣球的手段,也可能真的疏忽了「平流層」潛在巨大的威脅,而中共藉此加緊「間諜行動」,以更大陰謀測試怎樣在未來戰爭衝突中,占據「平流層」的優勢。

此次中國監視氣球1月2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被發現,2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才下令擊落。陳破空認為,拜登開始有猶豫,遭共和黨批評,美國軍方承認有「領域認知誤差」,如今補齊衛星和高空偵察機的誤差。

打下流浪氣球 陳破空:美也打掉打掉中方平流層行業

陳破空提到,美軍方最新指出,中共在海南島設飛艇大隊,這行業不只在美國、日本、台灣、越南、菲律賓、印度都「作案」,為何美國通過大使館在華盛頓和北京向40多國 、150多名外交官通報這情況並展示證據,證明是軍事用途、間諜氣球?

陳破空說:「美國是要打掉這個行業,不只射下氣球,要把平流層技術打掉。中共意圖呼之欲出,美國不只要打掉美國上空的東西,也要打掉中共這平流層技術到處橫行、耍流氓、去威脅美國盟友。」

江峰:中國航太競爭力不如美 從性價比高產業布局

江峰指出,中共為何組建「平流層艦隊」,既不是外太空,也不是高空,因為中共自知它在航空、太空競爭力慘敗。唯一平流層,飛機飛不上,衛星掉不下,太低,成為一個冷門空間。

江峰說:「氣球的存在,卻彌補了這一點,它可以成為中間的那隻眼睛,而且它可以長期滯空,包括6個月的制空權,我就在這區域上待着、一直隱藏不動,一旦戰爭爆發要去打美國航空母艦,馬上取到中繼作用,一旦太空戰爆發,美國把中共衛星打掉,它可以取代衛星中繼的作用,是服務於台海的戰爭利器。」

江峰表示,氣球飛行達4萬米,高空飛行1萬5000、一萬八千米是構不着的,以中短程導彈射擊都有難度,也沒辦法用紅外線去打。美國原自認有高空偵察機、衛星,清晰度已可達所有偵察機的能力。

氣球為何能形成艦隊?江峰說,中共玩慣「人海戰術」,氣球成本低,造價營運成本不超過三、五百萬,北京航空、航天研究院大搞招標。反觀中共殲-20,美方估計造價要1億1千萬美元,殲-16造價也要8千萬美元,造一架可造一、兩百個氣球,威脅對方的導彈。美方用一枚導彈可擊落殲-16,或擊落一個氣球。要擊落一、兩百個氣球,相對消耗美方軍力,對中方來說「性價比」高。

江峰認為:「中共方面是失控了,全國機制搶奪平流層這個項目,有很多企業參與,到底誰膽子那麼大?背後誰做的?中央外交部訊息不足。相信美國有軍事力量把氣球變成啞巴、變成瞎子的,進行電子屏蔽。這也是後來為何美國白宮與國防部的發言中,很巧妙、含蓄地說,它對軍事情報不具備威脅性或更多搜集能力,這潛台詞。」

對中國外交部稱是不可抗力原因氣球失控,受西風帶影響,江峰抨擊這顯然撒謊,氣球從中國北部升空,由西向東南向北,貼着庫頁島、阿留申群島、白令海峽,這航線是國際最常用的北半球跨越北美和亞洲的民航航線,氣球哪有可能被風吹得這麼巧妙,沿着最簡短航線進行,且到了阿拉斯加不繼續向東而是扭頭南下順着北美、加拿大、美國太平洋東部沿海南下到美、加邊境突然又扭頭向東,這軌跡充滿人工操作的痕跡。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