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正遭遇新一波蝗災,外媒報導稱此次蝗蟲規模約是第一波的20倍,甚至比COVID-19疫情更具毀滅性。雖然上一波非洲蝗蟲未進入中國,但有中國專家認為,今年6月中國將會進入非洲蝗災高風險期,並表示「蝗蟲已經開始敲中國的大門」。
蝗蟲已開始敲中國大門
據陸媒《新京報》4月14日報導,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表示,到今年6月份,中國將會進入非洲蝗災高風險期。
張澤華認為,目前的蝗蟲群體中,世代重疊比較嚴重。在今年3月份,已經發現蝗群中有成蟲。現在新一代出生,兩次疊加,數量也變得非常大。
他還表示,第二波蝗災已經爆發,但當前主要還是發生在東非五國,而真正危險的是蝗災蔓延開來以後。
報導稱,6月是沙漠蝗的遷飛高發期,可能繼續遷飛蔓延至印度、巴基斯坦等地。雖然上一波蝗蟲未進入中國,但第二波的風險會更高。
張澤華表示,蝗群遷徙的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條北線,從印度河流域隨着西風而來,撞上青藏高原後,沿着青藏高原邊緣往南,到達緬甸等地,隨後看季風的情況,有可能進入我國雲南、廣西甚至廣東等地。第二條是南線,在印度洋發源的東亞季風,在紅海南段、非洲之角與西風帶的氣流匯合,最終直達雲南。蝗蟲也有可能隨氣流而到達雲南。這樣的局面,可能在6月份出現,也就是說,6月份我國將進入非洲蝗災的高風險期」。
張澤華說,蝗蟲進入中國有兩種方式。「第一是通過兩條線路飛過來,其中南線的風險會比北線更高。第二是通過貨運等方式入境,蝗蟲有可能鑽到貨物中。那么小一個蟲子,藏在集裝箱裡,很難發現。」
他還提到,目前上海海關已經發現有藏在貨物中的蝗蟲,「說明蝗蟲已經開始敲我們的大門了」。
張澤華說:「如果蝗蟲叩關,我們現有的技術是可以應對的,但最麻煩的是它可能不只是過境,而是落地生根,住下不走了,那樣的話,就可能需要長期治理了」。
中國官媒3月2日曾報導,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緊急通知,要求雲南、西藏、新疆一帶進入全面監測。經專家研判,若氣候條件適宜,沙漠蝗蟲侵入中國境內有三種可能性:一是從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二是從經緬甸侵入雲南,三是經哈薩克斯坦侵入新疆。
新品種蝗蟲不僅咬人還有「新本領」
蝗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遷徙害蟲,而沙漠蝗蟲是最具破壞性的一個種類。每平方公里的蝗蟲數量可達4,000萬隻,每天能飛行150公里,一天之內能吃掉3.5萬人的糧食。不僅如此,此次的蝗蟲甚至「練就了新本領」。
據肯尼亞《民族日報》14日報導,新品種蝗蟲甚至會躲在樹葉下,又或者分散飛行,使得空中噴灑作業很難有效殺死這些蝗蟲。
此前曾有陸媒報導,中國國家林業局派出專家團隊前往巴基斯坦蝗災災區考察,有專家在視察過程中還被蝗蟲咬。
與專家團隊同行的山東省植保總站副站長王同偉也表示,此次沙漠蝗蟲的個體,比中國境內常見的東亞飛蝗更兇猛,體型更大。
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年2月曾向全球發出警告,由於3月初雨季就將開始,雨後的水窪正是蝗蟲繁殖的場所,若無法抑制災情,蝗蟲數量在6月前可能會暴增500倍,一年半內將增加了6,400萬倍,並擴散到更多國家。
農業組織還表示,蝗災爆發對糧食安全和生計是「前所未有的威脅」,到5月份的春季仍是蝗蟲的繁殖時期,這將意味今年6月下旬和7月下旬將有第三波蝗蟲,恰好是農民收成的季節。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首發或轉載。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或原作者,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