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洲論壇周日在達喀爾開幕,法國『世界報』在『非洲與中國–幻滅時刻』總題下發表了一組分析和報道。報道稱,中國非洲合作的盛宴已經結束,每隔三年舉行一次的中非合作論壇11月28日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開幕,這次的級別要低得多,已不像歷屆峰會,出席論壇的非洲國家元首比出席聯合國大會的還要多。
中非合作論壇「降級」,當然與新冠疫情有關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寧願留在中國,但同時也凸顯了一度蓬勃的「中非洲」在收縮,與近二十年曾經盛大奢華的規模相比,這次的規模低於各自的希望。
工業計劃效果有限,貿易交流不平衡,債務陷阱,精英集團的腐敗,中國企業不尊重勞動者權利等等,加大了非洲的不滿。結果,儘管非洲民眾對中國的滿意水平仍然比較高,但已開啟倒退的趨勢。剛果,這個曾經與北京簽署「世紀契約」的國家,「礦物基礎設施」大型合同仍然是海市蜃樓: 31 家醫院沒有一家建成,兩所宣布的大學還沒有蹤影。
根據皮尤中心針對2013-2019長時段調查,南非對中國的滿意程度從48%減至46%,肯尼亞從78%減至58%,尼日利亞從76%減至70%,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與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經濟學家暨中國與非洲關係專家Thierry Pairault強調,對於中國人和非洲人來說,這是幻想的終結。每個人都意識到花錢並不足以激發發展。尤其是非洲人意識到,中國人釋放的大量資金,最終在利率方面相當昂貴,而且還款期限很短,不足以刺激起所期待的發展。
2000年,是中國全球化全面開啟的時刻,也是中國非洲論壇啟動的時刻,中國在原材料豐富的非洲大陸進行大量戰略投資,數字是極其誘人的,從2002到2020,中國與非洲大陸之間的貿易交流增加二十倍,從100億美元增加到2000億美元,使得中國得以取代美國成為非洲大陸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與此同時,北京在非洲全面開動基礎建設,三個計劃中有一個就投資在非洲。
根據麥肯錫公司,2017年,大約一萬家中國企業在非洲行動,但真正在中國註冊的大約在3000-4000家,其他的則是由中國人領導的非洲企業,加起來大約100萬中國人在非洲工作,投資,經商。
北京的政治利益
中國同時向非洲推銷軟實力,在非洲設立62家孔子學院,而中國的大學招收了60000萬名非洲學生,這是一種為非洲培養未來親北京精英的方式。
北京也不斷地強化自己在非洲去殖民化歷史潮流中與「非洲兄弟」的合作,2017年,北京在吉布提開設第一個軍事基地,為中非洲擴大了另一戰略層面,並將此納入「一帶一路」的框架,這個非洲之角的國家在中國人眼中非常重要,她是鏈接印度洋及歐洲大陸之間的重大戰略通道。
中國在非洲也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Thierry Pairault分析,每次中國進行少量投資、買入或賣出時,它都能留住一個客戶,它可以從聯合國收取「股息」——獲得非洲國家的支持票。這就是中國如何獲得四個聯合國機構的領導人的奧妙。這些機構分別是: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國際民航組織 (ICAO)、工業發展組織 (Onudi) 和國際電信聯盟 (ITU)。無論是歐洲人還是美國人,都從未同時領導過如此多的聯合國機構。中國只有在非洲的支持下才能征服這些陣地,而且成本相當低。
一場剛果夢
中國在非洲擴張的數字終究難以掩蓋日益增長的不滿,甚至不斷增加的摩擦。與一般的想法相反,現實情況是,中國在非洲是服務提供者,而不是投資者。相比之下,中國在老撾這個擁有 700 萬人口的小國的投資近年來就占到了中國在整個非洲這個擁有 12 億人口的大陸投資的 30-40%。
中國人在非洲實際的投資少於服務投資,比如基礎建設合同,此類合同最終通過非洲人負債的方式轉嫁到他們身上,2019年,北京在非洲的投資達致27億美元,但提供服務的投入高達444億美元。而且中國人的投資往往集中在技術增值很小的領域,比如礦業領域。
剛果與中國的關係就是一個極有說服力的例子。2008 年,約瑟夫·卡比拉 (Joseph Kabila) 與北京確認了一項巨大的易貨交易,這將是一項「世紀契約」,是中國向非洲承諾的這種「雙贏」夥伴關係的完美體現。中國從他的國家購買鈷和銅,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公路、鐵路、醫院、學校、大學……
最近,剛果共和國與中國的關係出現緊張,繼任總統重新評估了與中國簽署的銅礦及其他礦業投資的合同,發現2008 年在卡比拉 領導下簽署的「礦物基礎設施」大型合同仍然是海市蜃樓:北京計劃的 31 家醫院沒有一座建成,兩所宣布的大學也沒有蹤影。
在肯尼亞,圍繞着內羅畢-蒙巴薩鐵路建設計劃的法律糾紛不斷,一家法院於2020年裁決 ,獲取合同的中國企業並沒有遵守競爭規則,該國司法機構並對過往與中國人達成的一些合同的合法性提出質疑。
分析指出,在此背景下,達喀爾中非論壇可能標誌着一種中非關係的曲折轉變,與近二十年的雄心勃勃形成對比,專家認為,從現在起,中國人在非洲面臨的局面要比二十年前複雜得多,過去,雙方的關係僅僅是精英之間的事務,現在中國人必須面對一個日益苛求的民間社會。
非洲的領袖已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多的針對不透明合同、債務陷阱、以及非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備受限制的質疑。而對中方來說,如何準確地把握非洲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計劃。否則,她會看到她的滿意度曲線繼續下降。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